呂兆宣

呂兆宣

1909年6月6日呂兆宣同志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呂家大院的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家境貧寒,飽受階級壓迫。1929年11月,在國際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他懷著追求平等自由的遠大抱負,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即中國共產黨),在商城開展地方工作。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土地革命時期

呂兆宣同志先後任紅四方面軍獨立十師十團團委書記兼宣傳隊長,紅九軍十二師排長、連長、軍部三科參謀、科長等職務,參加了偉大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和紅軍西征,曾四過草地,兩度翻越夾金山。指揮和參與了金家寨縣戰鬥、黃安縣戰鬥、入川平漢戰鬥。梨園口戰鬥中,他身負重傷,面對數倍於已的敵軍,指揮所部與敵展開肉搏,憑藉頑強的革命意志圓滿完成戰鬥任務。西路軍失敗後,為了隱蔽身份,他化名呂清貴,喬裝行乞,輾轉四川、甘肅、寧夏、陝西,行程2000餘公里,歷時兩年多,最終到達革命聖地延安。

抗日戰爭時期

呂兆宣同志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紅軍幹部一大隊五隊學習,畢業後歷任一大隊六隊區隊長,五隊隊長兼軍事教員,三大隊主任教員,中央黨校二部軍研班班長,抗大總校部參謀等職務。他深入分析日軍作戰特點,廣泛開展軍事地形勘測、運輸線路勘察、對日偽裝偵察等實踐活動,為提高抗大教學質量,提升部隊戰鬥力積累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敵後抗戰最艱苦的階段,他培養的大批優秀軍事指揮幹部源源不斷地奔赴對日作戰一線,給日寇以沉重打擊,為民族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5年9月呂兆宣同志奉命赴華東第三野戰軍任職,在行至太行山腹地時,突然接到黨中央電報,按照“星夜兼程,面向東北”的指示,率部北上,加入第四野戰軍編制序列,歷任遼北軍區獨立一旅一團副團長兼參謀長,路西支隊參謀長,四分區二十五團副團長兼參謀長、教導大隊大隊長、遼西軍區司令部參謀處處長等職。他堅決執行中央指示,為擴大根據地、發動民眾、圍剿匪特、安定後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後指揮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秀水河子、解放法庫、彰武等戰役戰鬥,並親自接受國民黨原四平省省長等800餘人投降,為東北解放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

呂兆宣同志擔任輯安江防司令。1950年6月奉命隨五十軍首批入朝作戰,先後但任志願軍第五十軍一四八師參謀長、第一副師長等職務。指揮和參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戰役和陣地防禦作戰等戰役戰鬥,為朝鮮人民解放和保衛新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漢江南岸阻擊戰中,他率部連夜突破美軍4道封鎖陣地,殲滅美軍情報工作站,俘獲情報人員300餘人,並獲大量珍貴情報,為總部正確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第三次戰役中,他率所屬高炮部隊擊毀擊傷美軍戰機14架,受到志願軍總部的通報表彰,並在戰區傳授戰鬥經驗,先後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國旗勳章。

回國後,呂兆宣同志入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深造,畢業後歷任四十軍一一九師參謀長、副師長、遼寧省朝陽軍分區司令員、瀋陽軍區工程兵副參謀長、副主任、副軍職顧問等職務,1983年8月離職休養,榮獲自由勳章、獨立勳章和解放勳章。和平建設時期,他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為提高部隊戰鬥力,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在一一九師任職期間,潛心鑽研新時期戰法,廣泛開展模擬實戰演練,部隊戰鬥力明顯提升,受到軍區首長的高度讚揚。唐山大地震,他親自率部首批進駐災區,在挖掘工具極其短缺的情況下,將所屬部隊挖掘工具全部贈送地方政府,率部實施徒手挖掘作業,並親自拯救5名受困民眾。

評價

離開領導崗位後,他仍然關注國家和部隊的發展建設,積極參加干休所的政治學習和集體活動,被軍區評為“健康老人”,並多次被聯勤部評為先進離休幹部。他重視對年輕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先後被多所中國小校聘為校外輔導員。為了向新一代傳授黨和軍隊的優良傳統,他努力克服行走不便、視力極差的生活困難,奔走於各個學校的講堂之間。他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病重期間仍堅持讀書讀報,並對身邊的家人和工作人員進行言傳身教,充分體現了一位老黨員、老軍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政治本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