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的男孩

吹笛的男孩

《吹笛的男孩》油畫,愛德華·馬奈約作於1866年。現藏巴黎印象派美術館。

簡介

起初,馬奈是不同意象印象派畫家那樣,專在戶外的陽光下作畫的。但他極愛在畫上運用明暗大塊對比,如在《奧林比亞》、《草地上的午餐》等畫上所作的。馬奈為左拉所畫的一幅肖像,上面有三樣東西,可以作為馬奈的藝術信念的標誌,其中之一就是日本畫家喜多川歌的一幅版畫。東方版畫在色彩上的概括性和形象的平面性,使他的油畫不得不尋求對比色。這幅《吹笛的男孩》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為了加強這種平面性,他有時故意移動視角,甚至把視平線提高。

在《吹笛的男孩》上,人物是在哪個地平線上,似乎已不重要了,說它懸浮在空中也行,或者如他的另一幅《帶狗的小孩》一樣,視平線偏離畫面的中心也行,目的全在於這個形象的平面性的鮮明印象。這種畫派不僅與當時的沙龍繪畫格調相悖,也與庫爾貝的畫風截然不同。有人咒罵他是破壞透視學"罪犯",而他的這些新畫法又由於政府的寬容而硬是闖進了沙龍,對他的藝術的激烈爭論自然成了畫界公議的話題。

1865~1866年,由於"落選者沙龍"接受了馬奈的《奧林比亞》以及另一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而引起官方的極大憤慨。於是到1867年的世界博覽會,官方沙龍雖已改由巴比松畫家泰奧多爾·盧梭來主持。馬奈的這幅《吹笛的男孩》的命運也不佳,仍遭到了官方沙龍的拒展。這樣一來,馬奈又成了一批青年畫家擁戴的中心人物。他的朋友,作家左拉在《事件》報上以署名克洛德寫了一篇文章,預言馬奈的畫必將在羅浮宮占有一席地位;他是一位有光明前途的大畫家。

馬奈受到青年朋友們的鼓勵,決定舉辦個人畫展,自己另設木棚,與阿爾馬碼頭附近的庫爾貝木棚展室相毗鄰,藉以向官方畫展分庭抗禮。他在展品目錄的序言中提出了藝術家應有向公眾展出自己作品的權利。自這一年起,馬奈認識了不久將成為印象派隊伍中唯一的一位法國女畫家的摩里索。摩里索不僅成為他的學生,還是他的畫室中一位自願的模特兒。

說來有趣,馬奈最初並不與印象派畫家同路,他也不大喜歡在外光下作畫,可是有了這位學生之後,馬奈開始步入印象派繪畫的軌道。在此以前,即使那幅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也是在室內構思並完成的,他不曾到野外去寫生過。後來他改弦易轍,採用了新的藝術方法,出現了許多戶外作業的傑作,如他在1874年於巴黎郊區阿讓特依畫的《花園中的莫奈之家》、《在畫室里的克洛德·莫奈》、《阿讓特依》等等。 綜覽馬奈的全部藝術道路,我們發現,《吹笛的男孩》一畫是他改變風格的第一個轉折。他對東方繪畫的喜愛,以及他用強烈對比的反差色來描繪平面性的形象,終於被他越來越熱中的外光油畫作業所代替。1879年,他在畫那幅《弗里-貝熱爾酒吧間》時,正在與病魔作鬥爭,但肉體的痛苦也沒有絲毫沖淡馬奈對充滿光幻與眩目的繪畫色彩的熱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