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鑒群

1949年任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解放大西北的戰鬥。 1956年,被調任新疆自治區黨委農工部副部長。 1961年春,昌吉乾旱,他親臨災區,指導挖井掏泉,擔水澆田。

吳鑒群(1918-1970),原名成群,山西萬榮縣皇甫鄉東杜村人。
民國二十四年(1935)秋高小畢業後,考入武功農林專科學校(後改為西北農業大學)。在一二九抗日運動影響下,參加了該校內組織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西安事變後,他和15名進步同學到雲陽慰問紅二方面軍,聽取了賀龍關開紅軍長征經過和國內外形式的報告,受到極大地鼓舞。民國二十五年(1936)夏,吳鑒群參加了“西安”地下黨利用暑假組織的“抗敵後援會”,先後到關中及甘肅學習歸來後,率領14名青年參加戰地服務團,東渡黃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線工作。其後歷任臨汾“犧盟會”特派員、八路軍115師晉南獨立支隊洪趙總隊教導員、政治處主任、政委、呂梁軍區獨立團政委、晉綏獨立4旅14團政委、359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1949年任人民解放軍二軍五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解放大西北的戰鬥。1951年9月任五師政委、阿克蘇地委書記、阿克蘇軍分區司令員。《新疆日報》發表文章,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工作提出了許多創造性見解。1956年,被調任新疆自治區黨委農工部副部長。1961年春,昌吉回族自治州出現了地荒、人餓、牲畜死亡的嚴重局面,自治區黨委決定吳鑒群任昌吉州委第一書記。他到任後眼見民眾忍著饑寒,餓著肚皮勞動,力請上級豁免徵購糧,並發動民眾搞副業、進行自產自救,度過了難關。
1961年春,昌吉乾旱,他親臨災區,指導挖井掏泉,擔水澆田。他主持修建了塔西河、瑪納斯新戶坪、呼圖壁大海子、奇台東塘、木壘龍王廟等10餘座水庫。他大搞植樹造林,使昌吉成了“好條田”、“好林帶”、“好渠道 ”、“好道路”和“好居民點”的“五好”農村。他雖然長期患有嚴重糖尿病,但依然帶病工作,幾次昏倒在下鄉途中。1970年1月3日在醫院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