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華

吳躍華,男,1970年6月4日出生於江蘇漣水,徐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吳躍華
1970年6月4日生,男,漢族,江蘇漣水人,中共黨員,碩士學位,徐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音樂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音樂)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首屆徐州師範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協會會員,《大舞台》、《大眾文藝》雜誌特邀編委,《北方音樂》刊物現任編輯。
自學拉過二胡、胡吹過竹笛、口琴,跟電影模仿跳過霹靂舞。上高中後,跟啟蒙老師現電腦音樂專家張馳(淮陰藝術學校副教授)初學音樂,後跟隨聲樂名師文鐵林教授(原淮陰師範學院音樂系主任,現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主任)學習唱歌,後因故改學鋼琴。1993年考入徐州師範大學音樂系成為首屆學生,得到我國音樂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音樂編輯室專家、《音樂新課程標準》研製組骨幹成員費承鏗先生和一批專家的的悉心指導。班主任黃瓊瑤老師(現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很關照我。通過兩年的學習,先後獲得兩次“朱敬文”獎學金、一次二等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擔任班級學習委員,系學生會學習部部長、校大學生藝術團器樂隊隊長。9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作為當年唯一的一名專科學生留校工作,也是我校最後一位專科生留校人員。工作後,1996年我考入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讀函授本科,我被評為優秀學員。2001年也曾受過我國音樂美學家茅原教授的影響。2004年考入首都師範大學,在首都師範大學讀碩士期間,導師是音樂心理學博士生導師周世斌先生,聆聽過音樂理論家王安國(現首都師範大學博導,《音樂新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音樂美學家、中央音樂學院前院長張前先生、澳大利亞民族音樂學專家楊沐,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楊青、人民音樂出版社社長杜曉十、音樂教育學教授鄭莉、馮蘭芳孟維平等一批專家的課程和講座。在徐州師範大學工作期間,看過琴房,修過房頂,填過馬路。調過音響、當過班主任、教務秘書、科研秘書、黨務秘書。最後被逼於2003年正式當教師。曾先後教授過和聲(必修)、樂理(必修)、鋼琴(必修)、視唱練耳(函授)、音樂教育學(選修)、音樂心理學(選修)、西方音樂史(函授)、MIDI音樂(選修)、音響技術(選修)、音樂欣賞(大學生選修)、樂理與識譜(大學生選修)、舞檯燈光音響技術(大學生選修)、鋼琴即興伴奏(教育學院)、音樂美學(徐州教育學院)等課程。2005年以來,在教學的同時進行科研,發表學術論文(含作品)40餘篇。核心期刊7篇,第一作者文4篇,《人民音樂》《中國音樂》《藝術百家》《電影評介》,第二作者文3篇,《四川戲劇》等。專業期刊十餘篇,《中國音樂教育》《中國小音樂教育》《音樂探索》《交響》《藝術探索》《藝術研究》《鋼琴藝術》《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音樂周報》等,其中發表在《鋼琴藝術》上的 文章《也談有關即興伴奏問題》一文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被引頻次較高,還有數篇文章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官方網站》《教育部藝術 課程網站》《中國音樂教育協會網站》《中國音樂報》等媒體轉載。其他期刊十餘篇。第二作者文十餘篇。作品五首,其中歌曲《我尋找那棵樹》於2000年獲得《中國小音樂報》主辦、中國音協協辦的全國征歌一等獎。合著《音樂教學論》一部,系江蘇省2005年教育廳重點課題研究成果,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人承擔8萬字。參與省級課題三個,主持校級課題四個,指導一項學生課題獲得省級立項1個,其中省重點課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教師教育實踐教學中的研究與探索已結題。近十次獲得部省級獎,其中,論文《論音樂知識技能教學》獲得江蘇省教育廳藝術論文大賽一等獎,教育部2007藝術論文大賽二等獎,論文《試論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獲得第二屆全國音樂教師音樂論文大賽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