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經歷
吳碧波先生, 一九三三年農曆五月五日生於河南省開封市。 父親早喪,家境貧寒。迫於生活無奈,經鄰居友人介紹,到開封市和
吳碧波於一九五一年參加了河南軍區後勤部聯藝劇團之後,在黨的直接領導下,她政治上要求進步,藝術上更加精益求精。她和同

河南省豫劇二團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主演《香囊記》、《樊梨花征西》、《凌雲志》、《宇宙鋒》和現代戲《白毛女》、《劉胡蘭》等。1979年在《七品芝麻官》(原名《唐知縣審誥命》)中飾演誥命夫人,代表河南省赴京演出,獲文化部演出一等獎。
參演電影
花木蘭 1956 飾演:花木蕙 導演:劉國權,張新實 主演:趙義庭,常香玉,馬天德 | ![]() |
七品芝麻官 1979 飾演:嚴氏 導演:謝添 主演:牛得草,李文斌,李斯忠 | ![]() |
演出劇目

吳碧波五十年代演出的劇目有一兩百出,早期劇目多以陳派本派戲為主,如《三上轎》《義烈風》《霄壤恨》《女貞花》《凌雲志》《梵王宮》《齒痕記》《春秋配》等劇目,隨後逐漸編演新戲,五十年代初最早在鄭州演出了現代戲《劉胡蘭》《白毛女》《十八年幸福》,陸續貼演的新編戲有《貞節坊》《洞庭英雄》《梁祝》《秋江》《白蛇傳》《羅衫記》《穆桂英》《生死牌》等大量新戲,文革後復排了《宇宙鋒》《香囊記》《七品芝麻官》《三哭殿》等劇目。
考證吳碧波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51年至1952年間的演出劇目。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日:晚場《六部西廂》吳碧波、張桂花吳碧波反串小生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日:晚場《觀文》吳碧波、張桂花張桂花反串小生
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三日:晚場《三上轎》吳碧波、張桂花等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四日:晚場《義烈風》吳碧波、張桂花張桂花反串小生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五日:晚場《義烈風》吳碧波、張桂花張桂花反串小生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六日:晚場《義烈風》吳碧波、張桂花張桂花反串小生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七日:晚場《齒痕記》張桂花、吳碧波吳碧波反串小生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八日:晚場《鳳儀亭》吳碧波、張桂花張桂花反串小生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九日:晚場《藏舟投衙五堂會審》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邢成五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日:晚場《打洞房》《七堂會審》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邢成五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一:晚場《凌雲志》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邢成五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二:晚場《二度梅》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邢成五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三:晚場《義烈風》《脂粉記》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六:晚場《霄壤恨》吳碧波、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趙玉春、邢成五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八:晚場《春秋配》《霄壤恨》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九:晚場《齒痕記》《站城頭》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晚場《西廂記》《三上關》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一:晚場《法門寺》《鬧書館》吳碧波、郭艷君、虎順來、高玉花、邢成五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二:晚場《三上關》馬金鳳《鬧書館》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三:晚場《羅煥跪樓》馬金鳳、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四:晚場《老征東》馬金鳳、吳碧波、張桂花、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五:晚場《老征東》張桂花、吳碧波、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六:晚場《蝴蝶杯》張桂花、吳碧波、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八:晚場《三上關》馬金鳳《春秋配》吳碧波《於婆勸架》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九:晚場《女貞花》吳碧波、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三十:晚場《凌雲志》吳碧波、郭艷君、趙玉春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廿六:晚場《蝴蝶杯》張桂花、吳碧波、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農曆辛卯年年底,以吳碧波為領銜主演的聯藝劇團演出於中原影劇院,除了文武花旦青衣吳碧波以外,名角還有正旦徐梅蘭、郭艷君、小生趙玉春、名醜郭金亭,以及婁金聚、高玉花、劉鳳英、邢成五、盧恭安等六十餘人。十二月份演出可考計二十八場,吳碧波領銜主演二十八場,計十八出戲,《貞節坊》為本月編排的新戲,劇本由東北戲曲新報社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為古裝梆劇。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三日:晚場《柳綠雲》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等聯藝劇團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四日:晚場《香囊記》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五日:晚場《霄壤恨》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七日:晚場《女貞花》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八日:晚場《葉含嫣》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九日:晚場《老羊山》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日:晚場《三騎驢》吳碧波、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一:晚場《三上轎》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二:晚場《王文玉》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三:晚場《齒痕記》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四:晚場《望月樓》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五:晚場《柳綠雲》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六:晚場《克敵榮歸》吳碧波、郭艷君、徐梅蘭、趙玉春、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七:晚場《義烈風》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八:晚場《盜佛手》吳碧波、郭艷君、徐梅蘭、趙玉春、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十九:晚場《鴛鴦誤》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晚場《鳳儀亭》吳碧波、郭艷君、徐梅蘭、趙玉春、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廿一:晚場《打洞房》吳碧波、徐梅蘭、趙玉春、郭艷君、郭金亭等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廿二:晚場《貞節坊》吳碧波、郭艷君、徐梅蘭、趙玉春、郭金亭等
獲獎情況
吳碧波素有“小陳素真“的美稱。演過《香囊記》,《刀劈楊藩》等戲。建國後,參加河南省軍區後勤部聯藝劇團。主演過《白毛
藝術特色
吳碧波的唱腔,基本上以“祥符調”為主。但又不受拘束,她總是根據劇情和人物的要求,有繼承,有創新。有時在和音樂工作者
門下弟子
拜在陳派豫劇大家吳碧波老師門下的弟子有田敏、王香萍、楊春花、李艷梅、王前等。
社會職務
曾當選為鄭州市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一,二,五,六屆政協委員。是中國劇協會員,河南劇協理事。社會經歷
滔滔東去的黃河水,在河南封丘縣城東南20公里處的背河窪地突然拐了個彎,而後滾滾北上,流入大海。擁有數千口人的清河集
這裡是豫劇祥符調的發源地。
“豫劇皇后”陳素真是第一代登台的祥符調女演員。她把祥符調藝術推向了巔峰。從此,豫劇舞台上,飛舞的水袖,婉轉的玉音,感動著、吸引著無數戲迷。
吳碧波是陳素真建國後第一個正式磕頭拜師的弟子。
“看看吳碧波,能活九十多”
上世紀50年代,在鄭州戲迷中流傳著這樣兩句話:“看看吳碧波,能活九十多!”“看看吳碧波的《香囊記》,一輩子不生氣。”吳碧波的藝術魅力可見一斑。
這魅力和師傅陳素真的言傳身教分不開。
1949年,陳素真應邀到開封演出《凌雲志》、《麻瘋女》等戲。16歲的吳碧波當時在這幾齣戲裡演小配角。陳素真對她的聰明靈氣極為讚賞,就把她帶到鄭州。隨後,吳碧波正式拜陳素真為師。
唱腔韻味正宗,扮相酷似其師,豫劇舞台從此多了個“小陳素真”。
“藝不驚人死不休”

這是豫劇陳門創始人陳素真的座右銘。
聲音爽朗的吳碧波深情地回憶起師傅的藝術人生:1925年,8歲的陳素真拜祥符調傳人孫建德為師。1934年,在開封演出《反長安》時,她大膽使用了從沒人敢唱的慢板五音,贏得滿堂彩。陳素真隨後和豫劇改革家樊粹庭合作,創作了《凌雲志》、《義烈風》、《三拂袖》等7出新戲。她還從京劇中汲取營養,獨創了水袖功、扇子功、辮子功、穿衣功等絕技,使豫劇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陳素真由此被譽為“豫劇皇后”和“梆子大王”。
陳素真一生收了眾多弟子,關靈鳳、吳碧波、袁秀榮、牛淑賢、趙吟秋等從不同方面繼承了陳門藝術的風采。
讓吳碧波遺憾的是,自己這輩子真正和師傅相處的時間只有那3年,此後時而天各一方,時而短暫相聚,未能完全領會師傅的藝術神韻,只有“藝不驚人死不休”這句話深深印在她的腦海里。碩果纍纍為師尊
今年3月15日晚,為紀念陳素真誕辰90周年,由鄭州祥符調劇社承辦的“祥符調陳門藝術名家票友演唱會”在省會舉行,《拾玉鐲》、《柳綠雲》、《三上轎》等陳派經典劇目精彩上演,在戲迷中引起強烈反響。
為籌辦這次演出,吳碧波耗盡了心力。她先是拿出了2萬元存款,而後四處奔波,在弟子楊春花等陳門傳人的協助下,共籌得資金8萬元。
吳碧波感嘆師父留下的音像資料太少。很長一段時間,她夜晚輾轉難眠,努力回憶老師年輕時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她要把那些還原,留給後人。
2002年,正是在吳碧波的倡議下,鄭州祥符調劇社成立。劇社一直致力於整理傳統劇目,傳承陳門藝術。
吳碧波目前正忙於組織戲迷票友,定期排練劇目,向民眾普及陳派藝術。她的弟子田敏等肩負著專業演出的重任。
老人家的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她和恩師陳素真攝於1959年的合影。
她說:我活著一天,就要為弘揚陳門藝術做一點事。與世長辭

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豫劇陳門大家、吳碧波老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12月5日零點5分去世享年81歲。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2月7日上午8點30分在鄭州殯儀館舉行。祝願她老人家在那邊過的更好
武漢人民藝術劇院人藝人
武漢人民藝術劇院是一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劇院,自成立以來共上演不同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劇目300餘部,多次分獲國家級的“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和省市大獎,是中國知名的藝術院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