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源

吳洪源

吳洪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解放軍前線劇社及六十三軍文工團創作員、編導,北京軍區歌舞團創作員,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歌曲編輯部編輯。《詞刊》副主編,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

基本信息

簡介

吳洪源,1930年生,北京人。筆名洪源。中共黨員。1949年就讀於育英中學高中二年。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其子為北京軍區歌舞團編劇甲丁。

著作與成就

著有長詩集《扎西》,歌詞集《北京頌歌》、《美好的讚歌》、《春訊息》,論文集《歌詞創作雜談》(合作),解說集《華夏風采》(合作)等。《學習雷鋒好榜樣》獲1989年五洲杯40年廣播金曲獎,《北京頌歌》獲慶祝建國40周年“喚起我美好回憶”獎,《三代民兵》、《看見你們格外親》均獲1964年全軍優秀作品獎,解說詞《周總理和我們在一起》、《南極,我們來了》均獲文化部優秀獎,《墨舞》獲第一屆星光杯撰稿獎,《松》獲林業部1983年好新聞一等獎。

經典採訪

在億萬中國人中,認識洪源的人不算多,可是不會唱洪源寫的歌的人卻很少。“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多年來,這首歌唱忠誠和風險的歌曲一直被廣泛流傳。它的詞作者就是我國著名詞作家洪源。

一首好歌,可能就是一把利劍,一枚炮彈,一曲衝鋒號,洪源老人這樣理解歌曲的創作。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歌曲,但能長久流傳的歌曲確有一些永恆的東西被人們認同,那就是歌曲要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表達人類發自內心的情感。而創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滋潤手中的筆、心中的歌。

(時至今日,每年三月人們都會幾年一個英雄,耳邊也會響起一首似曾相識的歌曲。雷鋒,一個時代的強者,他的事跡至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39年前,當他短暫的一生結束的時候,曾有億萬人為之動容,並以他為楷模。吳洪源就是一個曾紀錄這段歷史的人。)

吳洪源:我覺得這個歌沒有什麼一點特點也沒有,它也沒有什麼特別抓人的地方,它主要就是雷鋒精神深入人心。這個歌呢是借著雷鋒這個光,於是乎大家傳唱了。大家唱的是雷鋒精神唱的不是這個歌。任何作品呢我覺得尤其是這個音樂作品,它都是交給民眾讓民眾利用這個東西作為一個載體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個歌我覺得沒什麼特點也沒什麼好的地方,它主要是這個雷鋒精神太深入人心了。

(1949年,吳洪源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跟隨部隊轉戰南北。他創作了許多歌頌共和國和解放軍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還清晰的記得創作的那一天。)

吳洪源:說這事已經是三十九年以前了,這回想起這三十九年以前,到現在還真是歷歷在目,因為那個感覺太深了太深刻了,因為那會兒是3月5號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這一天《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發表了毛主席的題詞,正在學習當中。這個軍事政治部下達了一個指示,說是毛主席號召我們向雷鋒同志學習今天下午我們就要上街宣傳,大家就都忙碌起來了。我們當時抽出來以後,就是說起碼要寫兩首歌,那時候民眾歌曲是特別那什麼的,特別時興的。什麼叫民眾歌曲?那就是說寫給民眾唱的,民眾能夠唱的,民眾大家在一起唱的,這叫民眾歌曲。到時候我們想要起碼要搞兩首民眾歌曲,這時候我呢就寫詞,我就把當時的報紙收集到一塊兒,就是苦思冥想,趕緊弄吧!時間太緊了,說這話已經是10點鐘了,下午2點就要上街了,還要給人留出譜曲的時間,練唱的時間,我腦袋裡特別亂,亂亂鬨鬨,忽然之間蹦出一個就是叫什麼靈感吧。一著急反而倒會蹦出一個東西來,忽然之間我就感覺到好像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就是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毛主席號召我們向雷鋒同志學習,實際上是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我說乾脆就抓住這個“好榜樣”三個字來做文章吧。

吳洪源:寫出來以後啊已經快12點了,因為2點鐘就要用,這個聲茂同志連飯也沒吃就趕緊譜曲,趕緊譜曲,譜完了以後,板上召集起歌的,大家就馬上就學。學,還沒背下來歌詞大家就要上街了。就是說2點鐘準時上街了,我們部隊里講究這個,說2點鐘上街就2點鐘上街。那時候我們住在平安里,那是一個繁華的大街,上街剛汽車開出不遠就被民眾給圍上了,就看演節目嘛,大家圍了一個圈打開一個場子,於是乎就又唱又跳開始。這個歌啊當時合唱隊唱開了以後一下不知道怎么就好像引起了特大的共鳴,當時好像就有人來要歌片,我們還沒有就給人家在汽車上給人抄。

(吳洪源說當時他沒有想到這首匆忙創作的歌曲一下子就被民眾接受了。就是唱著這首歌,一場轟轟烈烈的學雷鋒運動展開了。)

吳洪源:當時那時候是“學習雷鋒運動”開展起來以後啊,那到處都呈現出一種那會兒叫什麼“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尤其在小學生當中,那會兒流行一個叫“我在馬路邊拾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面……”那是真事兒,那時候我們到街上去,你不管是坐車也好,你到商店去也好,那會兒人跟人的關係確實是好極了,現在回想起來都特別留戀。這會兒講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給什麼孕婦讓座,那時候你到公共汽車上都是互相讓座,你覺得那會兒簡直是那個社會那個風氣太好了!有一種說法

說什麼“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這好像雷鋒精神慢慢的被人們淡忘了似的,其實不然。你看從這個音樂著作權協會給我的一個清單上可以看出來一些問題。在這一年當中就是2001年一年當中,有15個單位,15個出版單位用過這個歌,那就是說你看人們還在唱這個歌,那就證明雷鋒精神是深入人心的,它不會被人們淡忘的,甚至可以說是永存的。

(這首60年代創作的歌曲,一直傳唱至今。吳洪源說他這一生創作了100多首歌曲,大多是平庸之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流傳下來。)

吳洪源:這首歌是用的時間最短流行的時間最長流行的意義也最廣。作為一個民眾歌曲它多多少少的體現了這個民眾的心聲,那時候我們始終講究這個,就是說你寫作品要體現民眾的心聲,民眾歌曲難寫也就難寫在這兒,要代表廣大的民眾的心聲才能被廣大的民眾所接受,這就是所謂現在的時代的聲音,時代的強音。什麼叫時代的強音恐怕也就是這個。

(這首歌曾在60年代催人奮進。今天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雷鋒精神仍然激勵著人們。)

吳洪源:我已經早就被人忘記了,因為我近年來沒寫什麼東西,我已經被人忘記了。就是好多小學生會唱這首歌,但是你問他作者是誰,他不知道。這都無關重要。但是只要有人學雷鋒有人唱這個歌,雷鋒精神能夠傳下去以後,那我心裏面就舒服極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