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59,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再讀3年翻譯班(研究生)。1961,借調到團中央國際聯絡部。
1961—1965,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總部(布達佩斯),任代表翻譯。
1965—1971,外交部翻譯室。
1971—1977,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三秘、二秘。
1978—1979,外交部北郊幹校勞動1979—1983外交學會歐洲處。
1983—1985,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處長。
1985—1989,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
1989—1990,中國駐比利時王國使館、駐歐共體使團政務參贊、首席館員。
1991—1994,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
1994—1995,中國駐荷蘭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1996—1998,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常駐代表、特命全權大使(1996年8月提為副部級)。
1998—2003,中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3.6.27,席哈克總統授予榮譽勛級會大將軍勳章。
2003.7—2008.4,外交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
2003.12.12, 國際展覽局主席。
2005.3,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學院院長。
青年時代
1939年,吳建民在重慶出生。“我媽媽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女性,特別願意幫助人,街坊鄰里有了困難她都幫,這一點對我和我哥哥一生影響至深。”1955年,吳建民一心想報考北大物理系,但在老師朱慶頤的再三勸說下,參加了北京外國語學院的考試,不想竟獲通過,他只好滿肚子不情願地上了。1961年吳建民22歲從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研究生班畢業,從此走上了外交崗位,一乾就是42年。
吳建民對外交可以說感情深厚。他曾說過:“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還會選擇外交。”“我喜歡外交,因為每天都可以接觸到新鮮的人和事。做外交官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我覺得,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是種很大的獎賞,這樣,就不會覺得世界太無聊。”
專業為法語的吳建民一畢業就被派到了總部設在布達佩斯的世界民主青年聯盟任代表翻譯。“我很幸運,一畢業就到了一線,因此得到了很多鍛鍊機會。那時候參加會議,常常要連續翻譯6個小時。”當時為了工作需要,吳建民還自學了英語和西班牙語。
1965年到1971年,吳建民在外交部翻譯室工作期間,曾多次給毛主席、周總理、陳毅等老一輩領導人做過翻譯。“能在他們身邊,學習他們的言談舉止,我真的非常幸運。他們是時代造就的,可以說是千錘百鍊、大浪淘沙,這些人真的是不得了。”儒雅的吳建民說到這裡時頗有幾分激動:“到現在,總理的氣質依然被外國人津津樂道。我在法國時,法國人對我說過,‘他的眼睛真的是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1971年,吳建民被派到了聯合國。用他的話來講,那裡“是全世界外交官的櫥窗”。除了外交官,在那裡,每天都能見到幾十個國家元首,可以近距離觀察他們在舞台上的表現。這個“見識”的過程也讓他獲益匪淺。
吳建民一直強調自己幸運地得到了這么多學習的機會,但他的經歷正是“天助自助者”的最好詮釋,因為正是他那種強烈的求知慾才使他能抓住機會不斷充實自己。正如吳院長所說,這種求知慾是一個外交官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
駐法大使
魅力外交家年輕時就給周恩來總理當過翻譯的吳建民,深得周總理的言傳身教。過去周總理常說“外交無小事”,每每在大節和細節上都盡善盡美,以君子之風、大國之風、政治家之風卓然立世,在國際上享有極為崇高的聲望。吳建民以周總理為楷模,幾十年如一日地鍛造著自己。通過儒雅的個人魅力,他在各國政要間交了許多朋友,利用這些優勢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1998年至2003年擔任駐法國大使期間,吳建民在法國上上下下和華僑界均聚集起極好的“人氣”,促成了三件大事:一是推動當時中法兩國領導人江澤民主席和席哈克總統互訪彼此的故鄉,這極富人情味的善舉拉近了兩國人民的心,使中法關係進入歷史上最好時期;二是開展“中法文化年”活動,這一創舉已經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一種模式,推廣到各個國家;三是中法互設文化中心,長期通過文化交流來進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而此前,中法關係並不是特別好,1992年法國賣給中國台灣“幻影”2000—5型戰鬥機和空對空飛彈,成為售台武器最多的國家,引發了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96年在聯合國,法國再次參加了美國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反華提案。當時領導挫敗這個提案的,正是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特命全權大使吳建民,他使出渾身解數,展開了魅力外交,在反對霸權主義、清算當年販運黑奴罪行、揭露美國國記憶體在嚴重人權問題等美國的軟肋上,慷慨陳詞;團結廣大亞、非、拉美等開發中國家,共同聲討以美國為首的強國霸權,終於以絕對優勢大獲全勝。今天依然沉浸在勝利喜悅里的吳建民回憶說:“當我們拿下那場戰役時,法國大使私下也對我表示祝賀,說你們幹得太漂亮了從第二年開始,法國就不再充當這個反華提案的提案國了。”
大作“外交資源”文章
在吳建民的字典里,外交不僅僅是化解危機的重要手段,更是尋找機遇、尋求合作的橋樑。他擔任駐法大使期間,中國民航總局要向法國一家公司購買3套設備,總價值1.3億多美元,由於價格昂貴,民航總局負責人聯絡到我國駐法使館,希望通過外交渠道,將經費節省到1億美元以下,吳建民接受了這一請求,在通過與法國公司半個小時的談判之後,促成了這項合作,為國家節省了上千萬美元的資金。每次提起這件事情,吳建民覺得如果中國人能學會與國外交流的技巧,在對外經濟合作中一定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吳建民說,外交及外交官都是資源,應該為經濟發展服務。
依照慣例,中國駐外大使在離任前均須提交一份“工作總結”式的報告,但吳建民的報告卻隻字未提中法關係,而是主要闡述新形勢下他所理解的“外交資源”,並提出:“中國外交早應該轉化成經濟發展的資源”。
自1999年策劃在法國舉辦“中國文化周”,到2000年的“中國文化季”,2003年9月的“中國文化年”,吳建民在他熟悉的中法關係領域裡大作“外交資源”的文章——伴隨著兩國頻繁、多樣的外交活動,中法貿易以每年1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
2003年6月底,吳建民離任前夕,法國總統席哈克向他頒授了“法國榮譽勛位團大騎士勳章”。這一榮譽勛位,是僅次於法國總統授予外國元首的十字勳章的全法最高表彰獎,授予一位離任大使,是破天荒第一次。
在經過了近兩年的精心準備之後,成功舉辦的“2005東亞投資論壇”,實現了吳建民揭開外交資源神秘面紗,讓“外交資源”為社會服務的願望。
在論壇上,吳建民發言時指出:“中國的資本走出去,外交要服務。什麼叫‘外交資源’?包括駐外機構,包括國內曾經從事過外交工作的人員,包括一些退休的人員,包括學者、海外的學者,這些人掌握國外的情況、國外的經濟情況、國外的政治情況、國外的經濟強項和短項、國外的法律情況,包括在國外乾成一件事情,關鍵人物是誰,這個很重要。”
吳建民在新出版的書中提出,“外交是一種投入最少、產出最多的珍貴資源。”他曾在多種場合呼籲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善於利用各種“外交資源”,以達到良好的投資或合作效果。
從外交官到學者
2003年7月7日,吳建民夫婦登上中國民航的飛機,離開了任職四年零八個月的巴黎。然而,吳建民卸任駐法大使,回國出任外交學院院長一職不到半年,他就又回到了巴黎。因為在2003年的12月,國際展覽局現任主席諾蓋斯任期已滿,要推選出一名新的主席。當時有幾個人流露競選意願,但國展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另有想法。
秘書長洛塞泰斯是西班牙人。從2000年開始,作為中國申辦2010年世博會前線總指揮的吳建民便和洛塞泰斯多次打交道。曾經是外交官的洛塞泰斯在與吳建民的交往中,對他的外交風格和才略十分認可。吳建民離開巴黎前夕,洛塞泰斯幾次到中國駐法國使館,直截了當地對他說:“我觀察了許多人,覺得還是你來當國際展覽局的主席最合適。”吳建民自己從沒想過這件事,聽了洛塞泰斯的建議後,他覺得中國確實需要一些平台在國際事務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國際展覽局確實是個很好的平台,但至於哪箇中國人被推到這個平台上倒是次要的。洛塞泰斯對此很執著,又三番五次去找當時中國駐法使館的二把手做說服工作。
駐法使館的二把手幾次將國展局的提議報回國內。然而出於吳建民將出任外交學院院長擔子較重的考慮,中國外交部開始有些猶豫。但後來,負責與國際展覽局接洽的中國貿易促進會十分積極。特別是後來國務院領導同志獲悉此事後,中方遂決定支持吳建民競選國際展覽局主席,認為吳建民出任國展局主席對世博事業、對中國、對上海舉辦世博會有好處。
聞知吳建民被中國推為國展局主席候選人的訊息,原來表示參加競選的人紛紛放棄了候選人資格。這是因為在上海申博期間,吳建民與國展局各成員國代表進行了廣泛接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溝通工作,與各國代表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上海申博成功,明眼人都看到了吳建民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充分展現的外交才具。
2003年12月12日在國展局第134次全體大會上,吳建民沒有任何爭議地當選為新一任主席。
在熱烈的掌聲之後,吳建民發表了講話。他以提問開篇:21世紀還需要不需要世博會?它的基本價值何在?
接著,吳建民說道:21世紀世博會仍有存在的價值,其基本價值就是“四大”,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它的好處是能把世界的文明成果展現出來,然後大家面對面地交流,交流帶來合作,合作又促進發展。這個理念非常好,是與時俱進的,帶動人類的文明往前走。
吳建民還說:20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21世紀是人類和平發展的時代。怎么才能和平發展呢?世界上曾經有那么多的仇恨,而舉辦世博會使大家走到了一起。為了互相合作,互相學習,加深互相了解,這樣的世博會多好啊。
21世紀應該是民主和法制的世紀。一個國家要進步要發展,需要民主和法制,世界要進步要發展,也需要民主和法制。民主就是大家都有發言權,一個國家說了算,這不能算是民主。世博會大家都可以參與,這是一個民主的載體。法制就是大家定規則,訂出的規則大家遵守。世博會一個國家是搞不成的,單邊主義也是搞不成的。世博會是行動中的多邊主義,它可以促進世界的民主和法制,促進發展與合作。
吳建民講的這番話,是在他被推薦為候選人後所作的思考。在當選的場合講出來,是一個很好的亮相,他的表述隨即得到了許多與會成員國代表的讚許。剛卸任的國展局前主席諾蓋斯說:吳建民是一位“有智慧、有遠見、知識淵博的優秀外交官”,他接掌主席職位後,將會給國展事業帶來新的推動力。國展局專職秘書長洛塞泰斯也相信,他同新主席將會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合作關係”。
吳建民的這次當選,創了國展局的三個第一,因為國展局從1928年成立,至此71年間還從來沒有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人被選為主席。
2007年年末,吳建民兩屆國際展覽局主席任期已滿,在國展局第148次會議上,他被推舉為國展局名譽主席。在吳建民做了簡短的離職講話後,全場起立鼓掌表示對他的敬意,這在國展局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008年3月,參加完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並最後一次擔任發言人之後,吳建民從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的位子上退了下來。又過了一個多月,又卸任外交學院院長一職。從此,吳建民退掉了身上所有有關外交工作的公職。但他依然沒有停止,也不會中止關涉外交的思考。
花甲之年
等到了皺紋悄悄爬上額頭的花甲之年,未及喘上一口氣,又擔任起今天的3個要職——做起了外交學院院長;此外還身兼兩個政要級別的職務:連任兩屆國際展覽局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
昔日的駐法大使,今天的外交學院院長,64歲,他開始了第二個職業生涯,他要改革外交人才的培養模式,他要向社會揭開“外交資源”神秘的面紗。一部名為《外交與國際關係——吳建民的看法與思考》的著作擺上北京各大書店的書架。吳建民說,這本書講述的是“老百姓看得懂的外交”。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在序言中認為“他擅長向世界介紹中國,40多年來為祖國的和平發展結交了許多朋友和合作夥伴”。在他就任中國駐法大使期間,中法互辦文化年確定並參與了上海2010年世博會的申辦。趙啟正認為,外交官是國際風雲氣象師,優秀的外交家要具有廣博知識、寬闊視角、歷史深度、捨我其誰的責任心。而這些,吳建民都兼具。
從資深外交官到外交學院院長;從被法國總統席哈克授予“榮譽勛位大將軍勳章”,到被毫無懸念地推選為國際展覽局主席;從中國,到世界,再回歸中國——吳建民,這位外交經歷頗為豐富的“儒將”,一直備受國際舞台和中國外交界關注。
“要培養中國最好的外交官”
在吳建民眼裡,中國外交官應該具備四方面的素質:第一要愛國。愛國並不是只放在嘴上,而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國家的利益所在。第二要懂世界。外交就是與世界打交道,因此要了解對方的文化、需求,同時發現雙方利益的匯合點。第三要懂中國。因為中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外界對中國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一名優秀的外交官要能把中國的事情對外界講清楚。第四要會交流。一個外交官的職責說到底就是對外國人講中國,對中國人講外國,如果交流能力不行,就不能勝任。
吳建民認為,中國外交官恰恰不大會交流,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中國注重“敏於行、訥於言”的文化背景;其次在教育上對交流強調得不夠,因此現在把“交流學”引進了外交學院,把“在世界上怎么與人打交道”的學問傳授給未來的外交官。
吳建民表示,現在中國外交的神秘面紗已逐漸被揭開。中國外交部現在提倡“公眾外交”很明智。外交在一定時期內需要保密,但一旦過了保密期,就應向老百姓公開;即使在尚未解密的時期,也應把事情本身向公眾介紹。
作為外交學院的院長,吳建民上任時曾表示“要培養中國最好的外交官”。吳建民說,外交學院現在已培養了1.7萬多名外交人才,其中有30多名省、部級幹部,217名大使,2200多名畢業生現在正在外交部工作。可以說,中國外交領域的一大批骨幹都是外交學院培養出來的。
他還強調,現在的外交人才培養有點脫離實際,自他上任後外交學院引進了“外交案例學”。錢其琛也非常關注這門課,吳建民本人也參與講授。他認為,把外交案例引進課堂,才能使學生與現實接近。
現在的吳建民很忙,除了國內外的各種事情,他還特別要把國際展覽局的事業做好,不能讓人說中國人當這個主席沒成績。而他只要沒有重要活動或有事脫不開身,就一定到外交學院上班,深入到教師和學生中間了解情況,親自抓教學。他針對學生們的弱點,開設了“交流學”、“當代中國領事”、“外交案例”和“中國傳統文化”等4門新課,自己親自講授“交流學”。
“頗受爭議的言論”
這幾年,吳建民就“校車捐助”、“南海問題”、“民族主義”等主題內容多次發表hj言論,因此受到網路名人及廣大網友的討伐,更被一些左派網站列入“中國漢奸排行榜”。
家庭生活
夫人施燕華,現任外交部英語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她是第一批進駐聯合國的工作人員之一;1975—1985年期間,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譯員,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公國大使。有一女,在外企工作。
逸聞趣事
快樂童年吳建民自述:小的時候很貪玩,國小成績很一般,國中成績平平,高中成績才躥上來。該玩的時候我玩了,我小的時候養過兔子、雞、羊,養過蠶,養過蝌蚪,用麵筋粘過知了,斗過蛐蛐,真是其樂無窮!這些活動培養了我廣泛的興趣,對我後來從事外交工作是很有好處的。我小時候很喜歡運動,喜歡打桌球、打籃球、打壘球,這對我後來養成運動習慣、身體比較好大有幫助。
堅持每晚倒立鍛鍊身體
作為一個精力充沛的外交官,吳建民哪來如此旺盛充沛的精力呢?李肇星部長也在序中第一次幽默地揭開這個小秘密:“建民說的外語比我多、比我好……體育成績也比我強。有一次,江蘇一家晚報‘表揚’我說,李肇星作為常駐聯合國代表工作繁忙,但每晚做倒立,堅持不懈。這其實是‘吳冠李戴’。
外交麻辣燙
1991年3月21日下午,從中國駐比利時使館參贊位上卸任不久的吳建民,走進了北京國際俱樂部的外交部記者會現場。這是他擔任外交部第10任新聞司司長後,首次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身份在公眾中亮相,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9任外交部發言人。
從1991年到1994年,吳建民以“發言人”的身份共主持了170場記者招待會,從未出現閃失。他敏捷的思路、出色的口才以及從容、果斷、剛柔相濟的應對藝術,受到國內外同行、政治家和記者的好評。
時間到了1994年春天,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帶著柯林頓的“最惠國待遇”牌和“人權”大棒訪華。作為外交部發言人,吳建民在中國領導人與克里斯多福會談後舉行了一個“吹風會”。
一位美國記者上來就問道:“美方認為其外交官在國外可以隨便、自由會見外國公民,你對此有何評論?”
吳建民答道:“美國有美國的法律,中國有中國的法律。中國不可能同美國一樣。有人總是覺得美國那一套最好,其實不一定。本人在貴國待過10年,我看中國要學美國哪怕是100%的成功,中國也不會太平。美國的無家可歸者有500萬,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5倍。諸位想一想,如果2500萬無家可歸者在中國的大城市裡到處遊蕩,中國還會太平嗎?”
又一美國記者問道:“現在距離6月3日已經不遠了,中國打算採取什麼行動來滿足美國提出的關於人權問題的七項要求,以便保持最惠國待遇?”
吳建民說:“這番話典型地反映了你們美國人的性格,急得很!你急什麼?你們美國人有美國人的性格,我們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性格。為什麼要學你們的?這個時限是你們美國人定的,不是我們中國人定的。美國有美國的計畫,中國有中國的計畫,我們誰也不要強加於人。本人參加了去年江澤民主席和柯林頓總統在西雅圖的會晤。柯林頓總統也說,我們美中雙方誰也不要強加於人,這很好嘛!你們美國人走美國人的路,我們中國人走中國人的路。中國人走自己的路已經走了5000年了!”
說到這裡,會場傳出一陣鬨笑聲。
這時,一位西方記者提問道:“克里斯多福訪華你們戒備森嚴,如臨大敵,怕什麼?是不是怕你們的政權不穩?”
這個問題倒是吳建民事先沒有想到的,事先也沒有統一回答口徑,怎么辦呢?吳建民急中生智,突然想起他在西雅圖親身經歷的事。他說:“1993年11月,我作為中國外交部的工作人員參加西雅圖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談時,有一次我上電梯,正值有一位領導人要走過來,美國的保全便一巴掌把我給推開了。”
記者煞有介事地問:“你抗議了嗎?”
“雖然心裡不高興,但我理解那位保全是在履行職責。”吳建明堅定地說,“中國政府沒有什麼好害怕的,在世界上我還沒有見過哪個國家,當經濟以兩位數增長時,政府會倒台。”
在場的美國有線新聞網駐京記者對吳建民說:“講得好,這話我等了兩年了。”還有一位香港常駐北京記者激動地稱他是中國“外交麻辣燙”。
嬉笑怒罵皆是外交
在人們印象中,外交官永遠儒雅平和、彬彬有禮。他們似乎沒有發脾氣的權利。不過,在吳院長看來,“嬉笑怒罵皆是外交”。
4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吳院長自然也有憤怒的時候。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日內瓦的一次會議上,某國外長點名貶斥中國的人權狀況。吳院長聽了很生氣,於是口授答辯稿,措詞非常嚴厲。吳院長說起這段往事時,依然抑揚頓挫、堅定有力:“第二天,他們就氣勢洶洶地來找我,臉都氣紅了,指責我說,‘你們怎么敢點我們外長的名?’我說,‘是他先攻擊了我們,自衛也是人權。’他們叫嚷著要和我們進行答辯。我就回答,‘那就來吧,我會進行反答辯。’”看著陷入往事的吳院長,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年他說這番話時的磅礴氣勢。
當然,外交官不能亂發脾氣。“成熟的外交官通常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這種平和來自客觀,而客觀來自自信。”吳院長說,“大庭廣眾之下,我沒發過脾氣,因為我認為,多數人更容易接受娓娓動聽地講道理這種方式。”
太神秘的結果是雙輸
外交,在普通人看來,神聖而又神秘。有記者曾以“外交是什麼”為題採訪過街上行人,得到的回答大都是,外交很貴族化啊,衣著光鮮啊,出席高級宴會啊,等等。吳院長半帶調侃地說:“大家不了解外交,所以外交部想漲點工資都難。”“今天,中國的開放度是史無前例的。去年,2800萬人走出國門,1500萬外國人來到中國。這種情況下,老百姓不了解外交,就會喪失很多機會。”此外,老百姓不了解外交,就不會知道外交人員為國家做出了怎樣的貢獻,更不會明白他們付出了怎樣的犧牲和代價。有人把我們的駐外使館戲稱為“和尚廟”,因為外交官家屬大都因為工作和家庭等原因無法隨行。有些外交官的孩子甚至因為沒人照顧而誤入歧途。“這可是父母終身的痛苦啊,”吳院長加重語氣說,“外交太神秘了,結果不是雙贏而是雙輸。”
周恩來眼中“精幹的人”
吳建民於1939年3月底出生於重慶,在重慶長到7歲時,隨父母回到祖籍江蘇南京,進入了南京市南昌路國小讀書。1951年國小畢業後,他進入了南京二中讀書。1955年,北京外國語學院來南京招生,班主任希望吳建民報考北京外國語學院。因當時“北外”是按部隊院校的要求招生,要求很高,而吳建民一心想報考理工科大學,所以他當時對讀“北外”猶豫不決。在老師的再三勸說下,吳建民參加了“北外”的考試,獲得通過。
1961年9月,吳建民從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獲得碩士學位後,被分配到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繼而被派到匈牙利接替朱善卿擔任中國常駐民主青聯代表的法語譯員。當時他才22歲,不但聰明好學,而且謙虛,肯吃苦,被後來到任的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韓克華一眼看中。
為了把年輕的吳建民調到自己的手下工作,韓克華專門給外交部打了報告希望部里與團中央協調。團中央國際聯絡部不知從哪裡探聽到這個訊息,又以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的名義給外交部打報告,要求把吳建民留在團中央聯絡部工作。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早就聽說吳建民是個能幹的小伙子,暗暗拿了主意:韓克華和團中央兩邊都別想得到吳建民,我讓他回北京外交部。
吳建民在布達佩斯工作了4年,於1965讓陳毅的一紙調令調回國內,在外交部翻譯室當翻譯,一乾就是6年。這期間他有幸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陳毅、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法語譯員。
施燕華:又是大使,又是大使夫人
俗話說,緣定三生。早年就有“江南美女”之稱的“北外”高材生施燕華幾乎是踏著吳建民的腳印來到團中央和外交部的。施燕華祖籍浙江鎮海,在吳建民畢業前一年,她考入北外英語系。
吳建民來到外交部翻譯處不久,施燕華也正式分配到外交部教育司翻譯處當英文翻譯。幾個月後,吳建民成為外交部的翻譯處的團支部書記,而施燕華當上了團支部副書記,兩人的接觸越來越多,愛情的種子慢慢發芽。1967年吳建民和施燕華結為伉儷。
施燕華是外交部首屈一指的英文翻譯,曾擔任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鄧穎超等領導人的翻譯,多次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她不但參與了尼克森、基辛格、福特、里根、卡特等美國政要的接待工作,還參與了“中美建交公報”和“中美8·19公報”的起草。
義大利著名女記者法拉奇於1980年8月21日和23日兩次採訪鄧小平,施燕華擔當了這兩次談話的英文翻譯。
法拉奇擅長提出許多奇怪的問題,而且不留情面,所以容易給翻譯工作帶來難度。施燕華不辱使命,準確無誤地表達了雙方的思想和觀點。
施燕華至今還記得他們之間的那段不同尋常的開場白:
“明天是你的生日!”法拉奇一見到鄧小平就說。
“我的生日?我的生日是明天嗎?”鄧小平有些奇怪。
“不錯,鄧小平先生,我是從你的傳記中知道的。”
“既然你這樣說,就算是吧!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我的生日。就算明天是我的生日,你也不應該祝賀我啊!我已經76歲了,76歲是衰退的年齡啦!”
法拉奇有些尷尬:“鄧小平先生,我父親也是76歲,如果我對他說那是一個衰退的年齡,他會給我一巴掌呢!”
“他做得對。你不會這樣對你父親說的,是嗎?”鄧小平笑了。
1991年施燕華擔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而此時吳建民也成為外交部的第十任新聞司司長。他們成為外交部成立以來第一對正司級官員夫婦。
3年後,施燕華被任命為中國駐盧森堡大公國特命全權大使,在此前不久,吳建民也被任命為中國駐荷蘭特命全權大使,從而中國外交部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對伉儷大使。
一對外交伉儷為了國家的外交事業勞燕分飛,直到1998年,他們才在日內瓦得以團聚。
1996年初,吳建民被派往日內瓦,出任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兩年後,施燕華卸去駐盧森堡大使一職,也來到日內瓦,成為中國代表團公使。在1998年吳建民出任中國駐法國大使前,外交部領導曾徵求吳建民的意見:施燕華是繼續到別國當大使,還是到法國當大使夫人?吳建民說,到法國很忙,施燕華不在,不大好辦。於是夫妻雙方一起來到了巴黎,正式結束“勞燕分飛”的日子。
兀立於滄海橫流中——日內瓦一役
1996年初,吳建民在荷蘭任大使才1年零3個月就接到命令,結束在海牙的大使工作,立即前往日內瓦,緊急出任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大使。
當吳建民大使被緊急派往日內瓦時,離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52屆會議開幕還有3個多月。當時中國領導人十分清楚,第52屆人權會議對中國來說將是一場“惡戰”。
1996年4月23日上午10時,日內瓦萬國宮會議廳座無虛席,聯合國第52屆人權委員會開幕,隨後即將對中國提出的國際社會對美國等國家對中國“人權”的相關指責“不採取行動”的動議進行表決。
在議案表決前,吳建民大使代表中國代表團走向講台,剛才還嘰嘰喳喳的會場突然一片肅靜。
吳建民先列舉了一些事實,然後他說:“在過去6年裡攻擊中國人權狀況最凶的國家,也正是歷史上在人權領域欠中國人民債很多,踐踏中國人權十分厲害的國家。那個超級大國關心的並非是中國的人權,而是自己的強權或霸權。他們百般攻擊中國,說到底是不喜歡中國人民所選擇的發展模式,我們沒有接受他們鼓吹的‘休克療法’之類的藥方,而是堅定走自己的路。中國人走自己的路本是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因為我們已經走了5000多年了。要想通過高壓來迫使12億中國人聽命於超級大國那只能是痴心妄想,白日做夢!我在這裡要正告那些堅持搞反華提案的人,不要說你們搞6次反華提案,就是你們搞60次,中國人也照樣走自己的路!”
最後,吳建民意味深長地說:“這個出於政治目的而炮製的決議草案,無論如何包裝都改變不了其反華的實質。它的矛頭不僅是指向中國的,而且也是指向所有開發中國家的。今天發生在中國身上的事,明天就可能發生在任何開發中國家身上。我呼籲本委員會一切主持正義的國家投票支持這一動議。”
吳建民話音剛落,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著大會進行表決,最後以27票贊成、20票反對、6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中國提出的“不採取行動”動議,決定對美國、歐盟等提出的所謂“中國人權狀況”議案不予審議和表決。
西方媒體在當天的報導中這樣寫道:中國大使吳建民在第三世界國家一片掌聲中走出會場。
1997年,在第53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日內瓦會議上,吳建民率領中國代表團再次挫敗了由美國、丹麥等少數國家提出的“中國人權狀況”的“91號決議草案”,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的這位外交“麻辣燙”。
法國“大騎士勳章”榮耀的獲得者
吳建民在日內瓦人權大會上不畏強權、勇於維護國家尊嚴的出色表現,讓中央領導十分滿意。1998年11月,吳建民出任中國駐法國特命全權大使。
由於吳建民的法語特別好,而且對法國的歷史、文化有很深的研究,所以當他前往總統辦公室向席哈克遞交國書時,席哈克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與他長談了4個小時,這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少有的。
2001年12月20日,吳建民和夫人施燕華乘坐大使館汽車外出,汽車在繁華的香榭麗舍大街行駛時,有4個身份不明的男子騎著機車尾隨其後。汽車遇紅燈後剛停下,尾隨其後的一名機車手用鐵鏈擊碎了座駕的後窗玻璃,企圖搶劫施燕華放在座位上的手包。就在這緊急關頭,交通燈轉綠放行,汽車迅速啟動,風馳電掣而去,劫匪一無所獲。隨後吳大使迅速向警方報警。
這幾年,法國的治安狀況堪憂。據法國統計數據顯示,法國的刑事犯罪率在2001年上升了8%,其中盜竊和搶劫案件大幅上升。
吳大使夫婦巴黎街頭遇險被法國《費加羅報》披露後,法國政府十分震驚。巴黎劫匪竟然光天化日行劫外國大使,而且事主還是在國際上有影響的外交官,這讓法國政府在世界上丟盡面子,特別給當時的法國社會黨總理若斯潘造成難堪。
法國民眾對吳建民夫婦的遇險也感到異常氣憤。許多素不相識的民眾給吳建民夫婦寫信,表示由衷的關心和對劫匪的憤怒。一位巴黎政治學者在給吳建民的信中說,法國政府連中國大使的安全都不能保證,那是法蘭西的恥辱。
這是吳建民在法國公眾中樹立起來的威信,是幾年來他真誠與法國人民溝通的結果。
被稱為“富人俱樂部”的西方“七國集團”乃至後來的“八國集團”曾多次邀請中國領導人參加他們的會議,但中國都未出席。法國是2003年“八國集團”峰會的東道主,按慣例,東道主有權邀請一些非成員國與會。於是,席哈克在2003年1月提出邀請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在內的一些開發中國家以及非洲的貧窮國家參加峰會期間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儘管中國從未與“七國集團”或“八國集團”進行過直接對話,但出於戰略的考慮,中國政府決定回響席哈克發出的邀請,積極參與對話。
2003年6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在法國埃維昂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作為中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陪同參加了胡錦濤主席在會議期間的幾乎全部活動,有些場合因專職翻譯不能在場,他還時常臨時擔任翻譯。吳建民利用這樣難得的機會,幫助中法兩國領導人進行有效溝通,使兩國元首很快建立了不錯的私人關係。事後席哈克對吳建民的工作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並對胡錦濤主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聽到吳建民即將離任回國的訊息,席哈克總統內心百感交集。他希望在吳大使離開巴黎前能在一起敘舊,但從禮儀上來說,法國總統不接見離任大使。
2003年6月27日,席哈克破例在總統府愛麗舍宮接受吳建民辭行,並為吳建民頒授“法國榮譽勛位團大騎士勳章”,以此表彰這位中國大使“為促進法、中友好關係和法國人了解中國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這個榮譽勛位是全法的最高表彰獎,l802年拿破崙任首席執政時創立,用以表彰作出傑出貢獻的法國和外國軍人及平民。該榮譽勛位共分五級,大騎士勳章屬於第二顯位級,僅次於法國總統授予外國元首的十字勳章。
人物著作
與趙啟正合著《正見民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公共外交札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