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紅[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2001 2001 ation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吳小紅,女,1971年生,祖籍江西臨川。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蒙元史、江西地方史的研究。江西省歷史學會副秘書長。民進會員。
一、個人學習與工作簡歷:
1989年9月~1993年8月: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本科學習。獲學士學位。
1993年9月~1996年6月: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地方史碩士研究生,
導師許懷林教授,獲碩士學位。
2000年9月~2001年7月:南京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指導教師陳得芝教授
2001年9月~2004年6月: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研究生,
導師高榮盛教授,獲博士學位。
1996年7月1日至今:在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後改名“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史、蒙元史。現為歷史文獻學和專門史?社會史兩個碩士點導師。
二、講授課程
先後主講歷史本科專業主幹課江西地方史、歷史本科專業任選課民俗與歷史文化、校精品課程(公選)江西歷史與省、歷史本科專業任選課宋元史、歷史本科專業任選課中國書院史;研究生課程歷史學學科基礎課史學理論與方法、歷史學學科基礎課史學信息與評論、歷史學學科基礎課專業英語(中國史方向)、專門史專業基礎課中國地方史概論、專門史專業基礎課中國社會史概論、專門史專業基礎課社會史研究專題、歷史文獻學專業基礎課史源學、地方史專業任選課江西地方史專題研究、社會史專業任選課江南社會史研究、、社會史專業任選課史料學、歷史文獻學專業任選課道教名山志導讀。
三、論著
1995年在《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發表第一篇論文,至今已在各類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2002年出版整理古籍《〈華蓋山志〉校注》,2004年博士論文為《元代撫州鄉紳研究》,2008年出版專著《江西通史?元代卷》,同年作為副主編出版《江西考試史(上卷)》。
四、課題
1996年~1998年,參與江西省古籍整理項目《危素文集》點校(周秋生副教授主持),並發表與危素相關的成果三篇;2、1999年~2001年,參與完成許懷林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鄱陽湖流域的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的歷史考察”;3、2002年~2006年,參與教育科學學院胡青教授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宋元之際書院教育與江南社會教化研究”,負責子課題“書院與江南社會研究”;4、江西省社會科學重大課題:2003~2008年,獨自承擔由原江西省政協主席鍾起煌擔任主編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重點項目《江西通史》第七卷《元代卷》的編纂;5、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重點科研課題:2004年起,作為第二參加者,參與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重點科研項目《江西現存歷代碑刻資料彙編》;6、2005年起,主持江西師範大學博士基金項目“元代江西地方社會研究”;7、2008年起,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元代天師道研究——以管理許可權、勢力範圍及其活動為中心》。
五、獎勵
2005年,《江西歷史與省情》課程教案獲校優秀文科教案獎;
2006年,校本科畢業論文優秀指導教師;
2007年,學院教學競賽三等獎;
2008年,校女教工課件競賽二等獎;
2009年,校“三育人”先進工作者。

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

吳小紅,男,1976年1月出生。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
學習工作簡歷:
2002年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2年到2004年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分別於2004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08年在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韓國高等科學院(Kore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
新物理,強子物理,味物理和CP破壞天體粒子物理,宇宙學
基金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dS/CFT對偶誘導的新物理模型和強子模型的研究。

湖州師範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姓 名:吳小紅
所在單位及職位:湖州師範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職稱及學位:副教授 碩士
研究方向:計算機網路安全;網路控制
主要研究經歷:
1、在浙江工業大學攻讀碩士期間參與完成一項省重點科技項目(小水電站遠動監控系統與最佳化運行軟體開發)與一項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計算機網路控制實驗室)。
2、在校期間主持兩項校級課題項目,參與一項省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排名三)。
主持的研究項目:
1、基於Web的基於web的遠程控制實驗系統的研究。(湖州師範學院校級課題);2003.12-2005.12;
2、大純滯後控制算法的研究及在Internet擁塞控制中的套用。(湖州師範學院校級課題);2005.12—2007.12;
主要的研究成果
發表的論文:
1、《電子標籤輔助揀貨系統的設計》,《微電子技術》,2003年第3期;
2、《基於Web的遠程控制實驗系統的設計》,《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3、《基於B/S的倒立擺遠程控制實驗系統的設計》,《控制工程》, 2005年第1期;
4、《雙空間搜尋進化的遺傳算法》,《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5、《一種基於狀態空間分析法的人工情感模型》,《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5月
6、《基於Smith預估的TCP擁塞控制策略及仿真》,《計算機套用與軟體》,2008年2月
獲獎情況:
1、《基於Web的遠程控制實驗系統的設計》,獲2005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

吳小紅,女,1964年3月出生於新疆烏魯木齊市。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室主任,國家教育部考古與第四紀年代學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分析和科技考古。
學歷:
1981-1985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 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5-1988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 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3-1996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 獲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簡歷:
1988-1993 北京市物理化學分析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
1996-1997 北京大學考古系,講師
1997-2007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2007--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1997年1月-2月 美國Arizona大學地球科學系客座研究
2002年2月-3月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系訪問
2002年7月-8月 香港城市大學材料科學系客座研究
2004年3月 德國基爾大學物理學系客座研究
200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中心客作研究員
2005年—— 《人類學學報》編委
2006年2月-3月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訪問學者
2006年8月 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人類學研究所合作研究
所參加的主要研究項目:
1.2002-2004,科技部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中國和斯洛維尼亞,歐亞新石器化進程研究
2.2001-2005,科技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前期研究專項,中國晚更新世人類的起源、演化及環境因素
3.1996-2000,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子項目碳十四年代研究
4.1993-1996,國家重點項目“核分析技術在環境分析研究中的套用”子課題生物加速器質譜技術
5.1990-1993,國家重大項目“西準地區金礦勘探”子課題地下隱伏礦的化學勘探研究
所主持的主要研究項目:
1.2006-2008,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二),3500BC-1500BC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發展階段的考古學文化譜系年代研究,課題編號:2006BAK21B01
2.2005-2007,科技部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歐亞大陸早期經濟形態—食物生產與消費的直接證據
3.2004-2005,國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區文明形態研究之子課題:考古文化譜系與碳十四年代框架的建立, 項目編號:2004BA812B01
42002-2003,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項目“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碳十四年代學專題
5.2002-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黃淮地區史前居民食性變化與全新世環境演變指標”項目批准號:40172063
6.2001-20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γ能譜無損鈾系測年和晚期智人在中國出現的最早年代”項目批准號:40073021
7.2001-2002,國家文物局資助“河南汝州嚴和店窯址出土瓷器研究”項目
8.2002-2003,國家文物局“同位素分析技術套用於良渚與大汶口文化比較研究”
9.2002-2003,雲南省院省校合作項目“雲南青銅器礦料產源研究”
10.2001,香港古陶瓷基金項目“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西周墓出土原始瓷的科學研究”
近期獲獎情況:
1.1997年“套用加速器質譜技術研究尼古丁與組蛋白的加合作用”一文獲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會優秀論文獎。
2.“不平衡鈾系法研究中國古代人類學年代”獲1997年大眾電腦獎教金。
3.“用碳同位素分餾效應研究中國古人食性結構”獲1998年台灣中流文教基金。
4. 參與國家科技部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獲95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2002年
5. 參與國家科技部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子課題“夏商周考古文化分期與碳十四年代框架的建立”,獲95國家優秀科技成果獎,2002年
6.講授本科生基礎課《現代科學技術與考古學》,獲得2004年度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7.“高效率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制樣系統的建設”獲北京大學第四屆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
近期發表的有關文章:
2008 吳小紅,第八章人類食譜研究,《新密新砦—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掘報告》, P495-500,文物出版社
2008 吳小紅、崔劍鋒陳祖軍、秦大樹,X光螢光顯微鏡和雷射燒蝕ICP-OES分析四川華鎣安丙墓出土青花瓷片,《華鎣安丙墓》發掘報告,P183-190,文物出版社
2008 吳小紅,碳十四年代資料的可靠性問題,《全球化背景下考古學新前沿》—慶祝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探討會論文集,P507-513。
2008 崔劍鋒、吳小紅 《鉛同位素考古研究:以中國雲南和越南出土青銅器為例》,文物出版社
2007 吳小紅、肖懷德、魏彩雲、潘岩黃蘊平、趙春青、徐曉梅、Nives Ogrinc,河南新砦遺址人、豬食物結構與農業形態和家豬馴養的穩定同位素證據,科技考古,第二輯,P49-58,科學出版社
2007 吳小紅、Rowan K. Flad、李水城、Lothar von Falkenhausen、孫志斌、陳伯楨,重慶市忠縣中壩遺址的碳十四年代,考古,第7期 P80-91
2007 Yuan, Sixun; Wu, Xiaohong; Liu, Kexin; Guo, Zhiyu; Cheng, Xiaolin; Pan, Yan; Wang, Jinxia,Removal of Contaminants from Oracle Bones During Sample Pretreatment,Radiocarbon,Vol49, No2, P211-216
2007 崔劍鋒、吳小紅、劉弘、唐亮 四川鹽源出土的一件鍍錫九節魚紋雞首杖,文物科技研究,第五輯,P18-23,科學出版社
2007 崔劍鋒、吳小紅,山東臨淄齊國故城出土銅鏡及銅範的初步科學分析,《山東省臨淄七國故城漢代鏡范的考古學研究》,P234-241,科學出版社
2006 Xiaohong Wu Conservation During excav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Of the Past, for the Future: Integrating Archaeology and Conservation, WAC-5, The J. Paul Getty Trust, Getty Publications,P291-293
2006 尚虹、衛奇、吳小紅,關於薩拉烏蘇遺址地層及人類化石年代的問題,人類學學報,第25卷,第1期,P82-86,2006
2006 同號文、尚虹、張雙權、劉金毅、陳福友、吳小紅、李青,周口店田園洞古人類化石點地層學研究及與山頂洞的對比,人類學學報,第25卷,第1期,P68-81,2006
2005 崔劍鋒、吳小紅、李昆聲、黃德榮、王海濤,古滇國青銅器表面鍍錫和鎏金銀技術的分析,《古代文明》(第四卷),P339-352,文物出版社,2005
2005 崔劍鋒、吳小紅,雲南和越南古代銅鼓的合金成份和顯微結構分析,《文山銅鼓暨民族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59-66,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
2005 吳小紅、崔劍鋒、楊穎亮,ICP-MS在考古學中的套用,《電感耦合電漿質譜技術與套用》, P240-252,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005 Kexin Liu, Baoxi Han, Zhiyu Guo, Xiaohong Wu, Sixun Yuan, Walter Kutschera, Hongji Ma, Alfred Priller, Peter Steier, Eva Maria Wild, Chunqing Zhao AMS Radiocarbon Dating of Bone samples from the Xinzhai Site in China, RADIOCARBON, Vol 47, Nr 1, P 21-25, 2005
2004 Chaohong Zhao, Xiaohong Wu, Tao Wang, Xuemei Yuan Early polished stone tools in South China evidenc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palaeolithic to neolithic, Documenta Praehistorica 31, 2004
2004 吳小紅、陳鐵梅 分子生物學在研究人類進化中的新進展 《大考古》中國文物報社 P65-69, 2004
2004 吳小紅、陳建立、劉偉、寶文博、陳鐵梅 中國科技考古:從起步到前沿,中國文化遺產,第三期P12-14,2004
2004 吳小紅 《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第四章:何時—測年方法與年代,P.117-170, 文物出版社,2004 (譯自:Colin Renfrew and Paul Bahn, Archaeology: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2003 趙朝洪、吳小紅 中國早期陶器的發現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考古學研究(五),科學出版社,2003
2003 Xiaohong Wu and Chaohong Zhao, Chronology of Transition from paleolithic to Neolithic in China,THE REVIEW OF ARCHAEOLOGY Vol.24, No 2. 2003
2003 吳小紅 考古發掘中的保護 中國文物報 2003
2003 Chaohong Zhao, Jincheng Yu, Tao Wang, Xiaohong Wu, Shougang Hao, Xueping Ma and Zhengkai Xia A study on an early Neolithic site in North China, Documenta Praehistorica 30, 2003
2001 吳小紅、陳鐵梅 北京大學科技考古研究現狀 考古文物與現代科技—現代科技考古研討會論文彙編 人民出版社 P16-18, 2001
2001 吳小紅、趙朝紅常向陽朱炳泉、楊斌、邵宏祥,肖家屋脊遺址石家河文化晚期玉器玉料產地初步分析,2001 《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論文集
2000 Wu Xiaohong, Sun Hongfang, Liu Yuanfang The conformation Alternation of Mouse Hepatic Histones after Reacting with nicotine in vitro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5(9):825-829, 2000
2000 吳小紅、陳鐵梅 分子生物學在研究人類進化中的新進展 科技考古論叢(第二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P47-50,2000
2000 吳小紅、原思訓 高精度碳十四測年中骨質樣品的預處理 科技考古論叢(第二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P82-85,2000
2000 Xiaohong Wu, Sixun Yuan, Zhiyu Guo, Kexin Liu, Lianzhen Cai. chronological Research of Mausoleums of Jin Seigneurs in China By C-AMS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B, Vol 172,P732-5,2000
2000 Sixun Yuan, Xiaohong Wu, Shijun Gao, Jinxia Wang, Lianzhen Cai, Zhiyu Guo, Xiangyang Lu. The CO2 Preparation System for AMS Dating at pku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B, Vol 172,P458-461, 2000
2000 Sixun Yuan, Xiaohong Wu, Shijun Gao, Jinxia Wang, Lianzhen Cai, Kexin Liu, Kun Li, Hongji Ma. The Selection of Components of Bone for AMS Radiocarbon Dating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B,P424-427, 2000
2000 Z. Guo, K. Liu, X. Lu, H. Ma, K. Li, S. Yuan and X. Wu. The use of AMS radiocarbon dating for Xia-Shang-Zhou chronology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B,P724-731, 2000
2000 K. Liu, Z. Guo, X. Lu, H. Ma, B. Li, J. Wang, G. Zhou, J. Yuan, X. Ren, Q. Zhao, Z. Zhang, G. Zhang, S. Yuan, X. Wu, K. Li and C. Chen. Improvements of PKUAMS for precision C analysis of the prijuct of Xia-Shang-Zhou Chronology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B,P70-74, 2000
2000 Chaohong Zhao and Xiaohong Wu, The dating of Chinese early pottery and a discussion of some related problems, Documenta Praehistorica 27, P233-240, 2000
2000 趙朝洪、吳小紅 中國早期陶器的發現、年代測定及早期制陶工藝的初步探討 陶瓷學報 21卷第4期 P228-234, 2000
1999 吳小紅、陳鐵梅 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在考古學中的套用 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 11(22): 45, 1999
1999 吳小紅、孫紅芳、劉元方 鼠肝組蛋白與尼古丁體外作用後分子構象變化的研究 科學通報 44(23): 2504-2508, 1999;
1998 王海芳、吳小紅、劉元方 生物加速器質譜法研究尼古丁與生物大分子的加合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Vol. 34, No. 2-3, 317-323 (Apr, 1998)
1997 X. H. Wu, H. F. WANG, Y. F. LIU, X. Y. LU, J. J. WANG AND K. LI. Histone Adduction with Nicotine: A Bio-AMS Study RADIOCARBON 39(3): 293-297, 1997 *
1997 吳小紅、王海芳、劉元方、李坤、魯向陽、汪建軍、劉克新 加速器質譜法研究菸鹼與鼠肝組蛋白的加合作用 第五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會議,1997
1997 Shi Jinyuan, Wang Haifang, Wu Xiaohong, Liu Yuanfang, Li Kun, et al Genotoxic Effects of Low-dose Exposure to Pirimicarb Studied with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2(19): 1662-1664, 199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