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吳八月
又名: 世寧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清代
民族: 苗族
生卒年: 1729—1796
相關人物: 石柳鄧
生平簡介
吳八月生於清雍正六年(1728),是乾嘉湘黔川苗民反清起義的傑出首領。 苗族原始宗教“巴得雄”賜法名吳華領,苗族武林中尊號“八月肖”,“肖”系苗姓,即漢姓“吳”,“八月肖”即“吳八月”,吉首平隴(今吉首市社塘坡鄉平隴村,此地於清代屬鳳凰廳地,後劃給乾州廳,即現在的吉首市)一位普通的苗族農民。據考,吳八月原籍鳳凰廳杉木寨。八月幼時隨父遷居平隴,無甚家產,僅靠其父子兄弟燒炭抬轎挑腳維持生活。當時,清王朝在苗疆正以武功推行其“改土歸流”政策,清朝統治階級對苗族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日趨嚴重,民族矛盾日益尖銳。
是時,吳八月正值風華少年。苗族人民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苦難境況,激起他立志改變這一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他訪得龍牙半沖石老喜武藝高強,便前往拜師。石老喜是遠近聞名的苗族武術大師,且又會苗老師“巴得雄”,陰陽兼通,文武雙全,門徒甚多。且夫妻只生獨女一人,進財多而耗費少,家庭頗為殷實。
一天,吳八月來到石老喜的面前投師。石師傅早知他家吃口多,田產少,便說道:“世寧,這門路不是一月半載能學好,費力大,又不頂飯吃,還是回去展勁做工夫,勤奮過日子吧!”
吳八月再三央求而不納,便認為石老喜嫌他家境貧寒,怏怏辭去,感嘆道:“官老爺袒護客家,土神仙不救苗人,怪不得果雄(苗語:苗家)受欺侮!若我吳世寧有你石師傅的本事,我盡招天下窮苗練好武藝,看他官家奈我何?”石老喜聞言大驚。心想,這小子有種,口出大言必有大志。我應當好好教他。於是便假裝生氣地訓斥道:“人小膽大,滿口胡言,什麼官家苗人,是講得的?你若真的立志學武,就把我牛欄里那頭水牛兒早晨抱去放山上吃草,晚上抱回來讓母牛餵奶,三年為限,若能堅持,我便收你做徒弟如何?”吳八月答道:“一言為定!”石老喜點頭認可。從此,吳八月早上抱牛上山,傍晚抱牛歸家,日復一日,不覺三年過去,水牛兒已長有兩三百斤那么大了。吳八月還是一如既往地用雙手托起那日益長大的水牛,練成了一副堅實的體魄和驚人的氣力。
傳說,一次吳八月到乾州賣柴,因不識漢字,誤撕了長沙副將高一靖之孫子高雄張貼的擂台榜文包鹽。此榜已貼出幾天,無人敢揭。看守空等了多日,今見一苗族青年扯下了榜文,便執意要吳八月與高雄比武。吳八月自知冒失,悔而晚矣,只得勉強壯膽說:“我無意扯了榜文,登擂台比武我不去,肯饒便饒我這一次;若不肯饒,請到平隴來。”高雄正愁著沒人敢揭榜顯不了本事,今聞此訊,便欣然答允,將擂台改設於平隴。
比武之事,不翼而飛,遠近傳開。日期一到,人們早將個比武場圍得水泄不通。比武場臨時設在平隴寨前一塊大平壩上。這塊平壩,後聯苗人住房,前是阡陌良田。比武場上,右角懸著千金賞銀,左角放著一副黑棺,正面掛一副對聯:勝利人領賞,敗死者入棺。橫批是:漢苗比武。苗族觀眾見了這個場面,都為青年吳八月捏一把汗。
比武開始了。高雄一身武將裝束,操一把龍泉劍,威武登場。吳八月明知是去送死,但為了不給苗人丟醜,也拿了一把砍柴畲刀,慷慨走上前去。高雄瞟了八月一眼,心中暗笑道:原來是這等莽夫,初生牛犢。我如一劍宰了他,不顯出我高氏門派武藝高強,待我先耍幾路劍術再殺他不遲。吳八月死盯著高雄,心想:“聽說他就是前朝來殺我苗人的高一靖之孫,長沙大地他不坐,偏偏跑到我苗疆來欺人。只要我能近身,準一刀劈他為兩爿。”這時,只聽得“啪”地一聲,高雄憑地一躍,“呼”地一個早地拔蔥,跳了個一丈多高,輕輕落了下來,隨即揮劍起舞。只見一道寒光纏繞,簡直潑水難進,人們看得跟花繚亂。吳八月感到無隙可擊,暗暗著急。高雄舞了一陣子劍,慢慢向吳八月逼來。八月左避右躲,退近園圃邊。也是急中生智,他猛地拔下一株老茶樹南瓜架反向高雄撲來。這株瓜架,枝多桿粗,瓜藤纏繞,嚴實無縫。高雄縱有本事,砍了樹枝有瓜藤,削了瓜藤還有瓜架,如何招架得住。吳八月往前一推如泰山壓頂,高雄躲閃不及,跌倒在瓜架之下,連呼饒命不迭。吳八月看了那副黑棺一眼,又瞧了瞧滾在瓜架下的高雄,也無心傷他性命,將瓜架一摔,先回去了。打那以後,吳八月名傳湘黔,威震官府。
吳八月離開比武場,家門不進,徑直來找石老喜,一見面便嚷道:“師傅,跟您三年,險些丟了性命,您於心何忍!”石老喜笑道:“功夫你已學到一半了。此次比武時,我就在你旁邊人群中,若那小子真的要害你,我留這條老命去餵狗吃?若不是你抱三年牛,怎能撥動那瓜架打敗高教頭呢?”八月聞言,領悟師傅用意了。從此以後,石師傅將乎生所學,盡傳八月,且又教他學漢文,學苗老師“巴得雄”。八月成了他最得意的門生。
且說石老喜的獨生女石舶柳,天資聰穎,從小既跟母親學針線,又跟父親習武藝,石師傅沒有男兒,早把她當作掌門後人傳教。夫妻倆視女兒如掌上明珠,早有心為她找個好後生。可是,石師傅門徒百十個,石舶柳一個也沒挑上。石師傅夫婦正為此事耽心。自從吳八月投拜石家門庭以後,石舶柳看在眼裡,愛在心裡,有時尋機與吳八月切磋一些武術手法,藉以表示愛慕之意。吳八月心中當然有數,只因家境貧寒,不敢啟齒。石師傅夫婦也早有心眼,便“招郎上門”,將吳八月入贅做女婿。圓配以後,石師傅更是有心教,八月也更加努力學。10年之後,八月不僅繼承了石師傅的全部技藝,且認真地吸收了苗疆各家各派的好經驗,集民族之精華於一身。他新編了《大四門拳》、《八合拳)以及“九滾十八踢”、“九牛造欄”等等策手招式。這些套路及招式,樸實無華,靈活多變,有很高的實戰價值。同時,吳八月將苗族武功不僅在實踐中加以創造發揮,而且在理論上加以總結闡明。他著成了《拳術秘決》一書,將苗族武術這一文化珍品第一次公諸於世。吳八月的這些努力,將苗族武術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吳八月在武功方面的造就,為他日後領導轟轟烈烈的苗民乾嘉起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石老喜辭世,吳八月和石射柳迂迴平隴居住,生有4子,長子吳廷玉,次子吳廷英,三子吳廷禮,四子吳廷義。後來,人們把吳廷禮稱作長子,其餘依次後推,意指才幹而言。吳八月教會4個兒子讀書識字。
清雍正年問,實行“改土歸流”,朝廷直接統冶湘黔苗民山區。不僅設立府、廳、州、縣等行政統治機構,而且建立鎮、協、營、汛等軍事據點,竭力推行“廳田”和“軍田”制度,屯田養勇,大量侵占田地。漢區客民接踵而至,欺壓和魚肉苗民百姓,致使廣大苗民在賦稅、地租、高利貸以及其他苛捐雜稅的種種盤剝下,每年“收穫甫畢,盎無餘粒。此債未清,又欠彼債。盤剝既久,田產盡”。土地日益集中到高利貸盤剝者手裡,廣大苗民掙扎在死亡線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吳八月與松桃石三保、石柳鄧等頭人秘密串聯苗寨,以地區、宗教或姓氏恢復“鼓社”活動,建立“榔”“款”組織,廣泛開展“登仙”活動,以發動民眾。同時,還四鄉傳授“吳八月拳術”。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貴州松桃廳大寨寅石柳鄧、湖南永綏廳(今花垣縣)黃瓜寨石三保等人,邀集在鳳凰廳鴨堡寨秘密商議反清起事,並於土地廟前同飲血酒,發誓一反到底。因石三保不識字,即想到姑表兄吳八月能讀會寫,便秘密聯絡之。吳八月挺身而出,為起義軍書寫文告,宣傳振興苗民族、反對統治階級民族壓迫的政治主張。積極參與,並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初,徒步到黃瓜寨,與石三保共議起兵事宜。吳八月當天書寫數封“火炭雞毛信”,派人分別送與石柳鄧、吳半生、吳廷舉、石乜妹、吳隴登等人,要他們如期趕到黃瓜寨議決起義大事,定於農曆二月二日分別於乾州、鳳凰、松桃、永綏四廳同時起義。所提出的戰鬥口號是:“逐客民,復故地,打到黃河去,不到黃河心不甘。”
然而,沒料到準備起事期間,石柳鄧在一次演習攻守陣法時被松桃都司孫清元察覺,並於正月十六出兵300,搶先偷襲大寨寅。軍情危急,石柳鄧只好提前揭竿起義。訊息傳到黃瓜寨,石三保當機立斷,也於正月十八起義。吳八月目睹局勢劇變,立即將他負責約邀的坪壟寨、關後溪、兩岔溪、龍爪溪、犁口嘴、龍牙、半沖、雀兒寨、九十九峒、寨陽、矮板、捧風坳、廖家寨、木暴、木營、秦頭坡、三岔坪、地母城、涼水井、勞神寨、地岑坡、牯牛坡等數十個苗寨的義軍會聚坪壟,於正月二十一正式鳴地炮九響,吳八月當眾宣布起義,刀光劍影,吼聲如雷,震天動地。乾州廳游擊陳綸聞訊趕至強虎哨進行彈壓,被起義軍殺得人仰馬翻,狼狽鼠竄,龜縮乾州。是日下午,吳八月、吳廷舉、吳滿兒等率義軍包圍了乾州城,怒吼聲震盪山河,刀槍劍戟直指城內,嚇得官兵魂不附體。23日中午,吳八月、吳廷舉等人指揮義軍“編木作木黨,三人一聯,撲城直上”,迅猛攻破乾州城,吳八月率領起義軍英勇作戰,且身先士卒,揮動91斤大鋼刀,劈開乾州城門。同知宋如椿受傷後逃回衙門內,走投無路之際,自刎而死。數十名大小官員被擒拿割首。巡檢江瑤抱著乾州廳印逃至北門,被吳廷舉追上,一鉤鉤刀把腦殼鉤了下來。接著,吳八月率部揮師東進,攻浦市,圍瀘溪,一直打到鐵沙河邊。起義烈焰鋪天蓋地地燃燒,南達貴州銅仁、松桃,西至四川秀山、酉陽,北到湘西古丈、保靖。起義軍隊伍迅猛增加到10萬人,其軍事目標直指清朝統治階級。清廷大為震驚,立即於2月14日前後,指令急調雲貴、兩廣、兩湖以及四川等7省兵力,由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新任總督和琳統兵,分成兩路開赴湘黔邊對苗民起義軍進行殘酷彈壓。
大敵當前,吳八月於3月24日及時選擇要地天星山,主持召開了緊急會議,與石柳鄧、石三保、吳半生、吳廷舉、吳隴登、石乜妹等人商討對付清兵的戰略方案。會上,大家一致推舉吳八月為“吳王”(因迷信吳八月是吳三桂轉世)。與此同時,吳八月封石柳鄧為“開國將軍”,石三保為“護圍將軍”,吳半生為“翻天將軍”,石乜妹為“超男將軍”,吳隴登擔任義軍的聯絡事宜。分封停當,吳八月與各位頭領商定“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其來我去,其去我來”的游擊戰略戰術,決定充分利用天然的山形水勢迅速修建木城石卡,採取麻雀戰以分散敵人兵力,達到禦敵制勝的目的。
吳八月等各路義軍頭領在根據地內大力推行新的土地政策,把所有奪回的“廳田”、“軍田”全部分給農民耕種,深得廣大農民民眾的擁護,青壯年農民無不“情願一同入伙”,共同爭取新的戰果。
4月中旬,湖廣總督福寧領兵從瀘溪進發,揚言要收復乾州。在清軍的殘酷“會剿”之下,吳八月親自戰敗永州鎮總兵蘇靈,湖南提督劉君輔,貴州提督彭廷棟等數十名清軍高級將領,全殲了湖廣總督福寧進犯苗疆的所部6000人,總督福寧抱頭逃竄,狼狽鑽進輜重車,才免一死。取得了震驚清王朝的“狗爬岩大捷”,鞏固並開闢了苗民起義軍地盤。
繼後,由於各路清軍先後趕至苗地,形成了以坪壟為中心的抗清根據地保衛戰。清軍雖然兵馬如蟻,但天然條件對他們不利,因此處處碰壁挨打。登高坡一戰,清提督劉君輔被殺得遍體鱗傷,隻身衝出重圍逃脫,其餘部下大多數變成了義軍的刀下鬼。雲貴總督福康安重傷於岩洞寨邊背子岩下,後死於銅仁。四川總督和琳死於三岔坪天堂坡山腳的一場惡戰之中。往後傅鼐接任統領,把魏源“以夷冶夷”的策略變成了“以苗治苗”,乾隆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三,吳八月於鳳凰廳臥盤寨被叛徒出賣而被捕。
清嘉慶元年(1796)三月二十五日,吳八月在清營中受盡酷刑後,被關進木籠抬游各苗寨進行臠割(切肉塊)示眾。吳八月正氣凜然,寧死不屈,每割一刀,對敵人猛噴一口鮮血。睹者無不慟哭,聞者無不垂淚。就在這天,吳八月英勇就義,享年67歲。。石柳鄧扶持吳八月長子吳廷禮、四子吳廷義堅持高舉義旗,指揮義軍與清軍浴血奮戰。悲號聲驚動青山峽谷,怒吼聲震撼千里苗疆。人們化悲憤為怒火,乾嘉苗民起義的烈焰前後燃燒了11年之久。
吳八月所生4子1女,三子吳庭禮為二任“吳王”,病死於軍中;四於吳庭義為三任“吳王”,因戰地重傷被俘,解往北京凌遲處死。乾嘉苗民起義的傑出領袖,苗族武術史上的著名武術大師吳八月為苗族人民獻出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