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吳中英,防空飛彈及自動駕駛儀技術專家。20世紀50年代末起從事防空飛彈自動駕駛儀的研製工作,為我國防空飛彈控制系統設備的研製奠定了良好基礎。數十年來,他領導和參加了多種防空飛彈的設計和研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特別是為我國中低空防空飛彈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89年和1993年分別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通訊院士、院士。
個人履歷
1922年6月12日 生於上海市。
1941~1945年 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機械系。
1945~1947年 隴海鐵路機務處實習生、洛陽機務段工務員。
1948~1953年 上海通用機械廠機械車間副主任。
1953~1957年 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設計院設計總工程師。
1957~1958年 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總裝廠(籌備中)副總工程師。
1958~1960年 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第一專業設計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
1960~1965年 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四專業設計部副主任。
1965~1978年 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二研究院第22研究所所長、革委會副主任。
1978~1984年 上海機電二局總工程師、科技委主任、兼8201設計研究所所長。
1984~1989年 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
1989~1993年上海航天局技術顧問。
中國共產黨黨員、原上海航天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吳中英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4月4日16時,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1歲。
主要經歷
吳中英,1922年6月12日出生於上海市,童年時就讀於南京中區實驗國小,然後考入南京金陵中學,抗戰時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附中,1941年9月考取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1942年交通大學遷重慶,他隨校到重慶交通大學機械系就讀,1945年7月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機械系。
大學畢業以後,先在隴海鐵路實習,後在洛陽機務段任工務員,1948年3月在上海通用機器廠機械車間任副主任。1953年調至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設計院參加上海汽輪機廠的擴建設計,後參加蘇聯援助的哈爾濱汽輪機廠設計工作,擔任設計總工程師。1955年底到1956年4月赴蘇聯審查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的設計。從蘇聯回來後,參加廣州通用機器廠的擴建工作。
1957年11月調赴北京,參加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總裝廠籌建工作,任副總工程師;1958年4月調到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專業設計部第三研究室任副主任;1960年5月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第四專業設計部第五研究室主任,1960年12月任第四專業設計部副主任;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二研究院第22研究所所長,1978 年後任上海機電二局總工程師,兼任局科技委主任、8201設計研究所所長、1984年後改任上海航天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1989年後任上海航天局技術顧問。1993年退休。
取得成就
吳中英同志十分關注國內外科技發展趨勢。1979年擔任上海航天局科技委主任後,在積極參與型號研製工作的同時,還十分重視局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出許多開創性的研究方向和預研課題。
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分析了國外艦艇受到威脅和可能採取的防禦對策,認為反艦飛彈將是海上艦艇最主要的威脅,防空飛彈不僅應該能攔截進入此空域的各種飛機,還應具有攔截反艦飛彈的能力,提出了研製被動微波紅外雙模導引頭和全被動複合制導的防空、防掠海反艦飛彈的艦空飛彈方案,這與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展的末端防禦課題研製是一致的。
他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對前期的預研項目進行系統地清理、分析,提出預研課題要與型號發展相結合,與發展第三代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相結合的思想,使預研工作轉入合理的發展軌道。在他倡議下,確立了一批技術先進型號又十分需要的重大預研項目,如旋轉體反飛彈飛彈、主動式雷達末制導頭、相控陣雷達、微波干涉儀、雙色導引頭、光纖陀螺等。光纖陀螺的研製在國內尚屬較早開展的項目,他還具體指導研究所和高校合作,使該項目研究在短期內取得較顯著成績。他多次提出要開展艦空飛彈垂直發射技術的研究。他還針對國外先進技術發展,提出我國也應研製液體發射藥火炮的建議,得到原國防科工委領導的贊同,該項目被列為兵器工業部重點預研課題。
在他的領導下,上海航天局預研課題方向明確,預研成果纍纍,並逐步縮短與國外技術的差距,為後續型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獲得榮譽
吳中英長期擔任上海航天局防空飛彈技術負責人和技術領導工作。1979年後,他先後當選為上海航空宇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及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宇航學會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89年1月,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通訊院士,1993年7月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他還先後被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聘任為兼職教授。
他曾當選為上海市第七屆、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吳中英多次立功受獎,1977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1978年,被評為八機部先進科技工作者;1987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88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9年,他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榮獲一項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被評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同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有關評價
20世紀80年代,航天工業部組織科學技術人員群體編寫大型的“飛彈與航天叢書”,旨在總結中國30年飛彈和航天工業理論及實踐經驗,為後繼者借鑑,以推動我國飛彈技術與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為國防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吳中英擔任“防空飛彈”系列編輯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任《攜帶型紅外尋的防空飛彈設計》、《防空飛彈制導站設計與試驗》等書的責任編委,他對這些書的每個章節均進行仔細審閱,同時經常與作者一起磋商問題,提出許多具體的寶貴意見。編著者對他的淵博學識和認真態度都十分敬佩。
現在吳中英已近耄耋之年,但他老驥伏櫪,一直關心著防空飛彈的發展,參與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的發展戰略規劃的討論,並十分關心各項任務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