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否fǒu
【釋義】 ①否定:否認|否決。②表示詢問或疑問:是否|可否|能否不去。③不然;不這樣:否則。
【否認】 fǒurèn 不承認。
〖例句〗明明是他打碎了玻璃,可他卻堅決否認。
【否則】 fǒuzé 連詞,是“如果不這樣 ” 的意思。
〖例句〗除非你親口嘗一嘗,否則就不會知道梨子的滋味。
更多的信息
否〈副〉fou
(會意。從口,從不。“不”亦兼表字音。本義:不然,不是這樣)
否,不也。――《說文》
否臧凶。――《易·師》
否德黍帝位。――《書·堯典》。注:“皆訓不。”
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戰國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這是妥當的辦法嗎?否
非,不是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則熟慮而從之。――《禮記·表記》。注:“謂非己志也。”
夫建國設都,乃作後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用於“能否”、“可否
否 fǒu
⒈不。
①〈表〉疑問:是~?當~?可~?能動~?
②〈表〉答話。反對,不同意:~,我不贊成。
【否定】不承認,跟"肯定"相對。
【否認】不承認。
【否決】作出不承認,不同意的決定。
⒉
【否則】連詞。不然,不如此:不能滿足於現狀,~則就會停止不前。。
否pǐ
⒈壞,惡,不順利:善~陳前(陳:陳列,指呈現)。~極泰來。
否pǐ
否pǐ⒈壞,惡,不順利:善~陳前(陳:陳列,指呈現)。~極泰來。否(pǐ匹) ①不通,壅塞。《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四之氣,畏火焰,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素問·五常政大論》:“卑監之紀……其病留滿否塞。”《諸病源候論》:“寒熱邪氣,客於經絡,使血氣否澀。” ②同“痞”。病症名。《玉篇·疒部》:“痞,腹內結病。”參痞氣、痞塊各條。《楊吉德周易講座》釋義
否,不要。《周易》否卦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否卦
本卦卦象從上下卦分析,三陽爻在上卦,三陰爻在下卦,各行其是,互不節制。陽爻高高在上,陰爻在下,自成一體,陰陽爻雖處一個卦中,卻各自抱成團,互不融洽。從內外卦卦象分析,主動爻三陰聚在內卦,如同群小在內,體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社會現象。卦辭之“否”就是否定的意思。否之,不要這樣做。其含義是指現實中的人不要如同卦象所顯示的一樣結成小宗派。匪人,指處在一起卻不同心同德的人。大往小來,指卦象的結局,大爻在外,小爻在內,小人喜歡搞宗派黨爭,這樣就容易把大者排擠出去,使小人進來。卦辭譯文:不要這樣做,人在一起卻離心離德。不利於君子這樣做。大者走了,小人卻來了。
九五爻辭尤其體現了不要親小人、搞宗派的重大意義。“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九五為大人,泛指君主。亡是逃亡。苞桑是古時老百姓渡河時拴在腰上的葫蘆,相當於現在的救生圈。這段爻辭的意思是:休息的時候也不要和小人在一起,如此則大人吉。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也跑,他也跑,都各跑各的,大人只能把生命維繫在用桑條子連在一起的葫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