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曰:“凶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翻譯
鄒國與魯國交戰。鄒穆公對孟子說:“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百姓卻沒有一個為他們而犧牲的。殺他們吧,殺不了那么多;不殺他們吧,又實在恨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到 底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災荒年歲,您的老百姓,年老體弱的棄屍于山溝,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糧倉里堆 滿糧食,貨庫里裝滿財寶,官吏們卻從來不向您報告老百姓的情況,這是他們不關心老百姓並且還殘害老百姓的表現。曾子說:‘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現在就是老百姓報復他們的時候了。您不要歸罪於老百姓吧!只要 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領導人,肯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
注釋
1 哄:斗,交戰。 2 穆公:鄒國國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視:惡狠狠地看著。 6 如之何;怎么辦。 7 對:回答。 8 凶:荒。 9 轉:拋棄。 10 之:往。 11 幾:幾乎。 12 倉廩lìǖ:糧倉。 13 實:充實。 14 莫以告:不把真實的情況報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參,孔子的學生。 18 爾:你。 19 反之:報復在上位的人的機會。 20 不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1 死其長:為他們的長官而死。
相關詞條
-
仁政
仁政(rén zhèng),最早是孔子提出為政以德,寬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爭取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統治措施。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從孔子的“仁學”繼...
基本概念 詳細解釋 核心 性善論 基礎 -
仁政說
中國先秦儒家關於以仁義道德為施政準則的政治學說。其思想淵源是西周以來的重民思想和孔丘的仁學德政思想。產生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土壤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動盪與宗...
仁政說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許行
許行(約公元前372年~289年),東周戰國時期著名農學家、思想家。漢族,楚國(都城江陵紀南城,後遷安徽壽縣西南)人,生於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約與孟子同...
人物介紹 主張 事跡 思想 論戰 -
許行[戰國農學家、思想家]
許行(xing)(約公元前372年~289年),東周戰國時期著名農學家、思想家。華夏族,楚國之隨人,生於楚宣王至楚懷王時期,約與孟子同一時代,在《孟子....
人物介紹 主張 事跡 思想 論戰 -
四端
。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叟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據《墨子·公孟》篇,告子曾為墨子弟子,但他卻“毀墨行”,對墨子提出批評...子墨子曰:“我治國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
何謂四端 論述一 論述二 論述三 論述四 -
亞聖
亞聖 拼音: 解釋: 1.謂道德才智僅次於聖人。 2.指道德才智僅次於聖人的人。 3.指某一技藝僅次於前代聖手的人。 4.特指...
-
亞聖[孟子別稱]
主義流派。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大事年表 主要思想 仁政學說 -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
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的手段實現統一。而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言語或出處耳。”但考諸《孟子》,孟軻所見時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齊宣王、鄒穆...
孟子 著作介紹 書中名篇 書中成語 書中名句 -
行有不得
’”作品譯文孟子說:“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 ”(《論語·衛靈公》)從治理國家政治說,是正己以正人。 作品出處《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作品原文 作品譯文 作品讀解 作品出處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