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玉[漢語成語]

君子如玉[漢語成語]

君子如玉,漢語成語,也作“君子如玉,觸手也溫”。

中國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孔子說︰“君子如玉”。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時時警醒自己,道德修養與品格應像玉石一樣。儒家認為君子應當是外帶恭順,內具堅韌;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光華內斂不彰不顯。玉的品質是與君子的品質最為近似,故中國人對於玉石的套用、佩戴,是基於道德與精神的原因。

涵義

君子如玉可以理解為:做為一個謙和的君子,應當時時以玉之觸手溫潤如玉、光華內斂為要求自省,君子當以寬容如海之度,待人和煦,舉止從容有度,處事給人如沐春風之感。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其中就包含了這兩句:“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在我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中,玉被人格化,而玉的純潔堅強等特質被作為人的楷模,所謂“君子如玉”也。另外,暖玉中的代表和田玉光滑細膩,油潤亮澤,手感溫潤,放在手中,先涼後溫,但這種涼並不是冷冰凍的涼,盤摸把玩之後,還會油油的,就象要流出油脂一樣。大概這也是古人認為“玉暖”的原因之一。

歷史

古代用玉有嚴格的規定,帝王、公侯、將相等都有明確的區別,即使是佩戴,也不是為了顯示財富,而是警醒自己的思想、言行。當然隨著玉石的套用,帶來的雕刻技法等等方面的東西,但這不是主流,如果人們將心思用到這些方面都是不合適的。

《國風·秦風·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易經》第十五卦中有“謙謙君子”,但僅此而已,沒有直接原文,都是後來演化的。 最先出現這八個字的是武俠,“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正是這四句銘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