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貴中草藥高產技術

內容介紹

內 容 簡 介
本書分上卷總論和下卷各論兩大部分內容。上卷總論共八篇,系統闡述了名貴中草藥栽培的植物學、生
態學、土壤學基礎,中草藥繁殖、最新立體種植法、高產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藥材採收加工等方面的基礎理
論、基本知識與新技術新方法。下卷各論共四篇,分別對半年至多年收穫的青天葵、天麻、靈芝、五倍子、太子
參、西洋參、絞股藍、雞骨草、西紅花、靈香草等58種緊缺名貴中草藥的發展趨勢、國內外銷售動態、藥用療效、
植物形態特徵、生態習性、繁殖育苗、高產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採收加工、產品質量規格及貯藏等進行
了詳細的論述與介紹,反映了八、九十年代中草藥栽培的先進水平。
本書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內容豐富新穎,技術可靠,句字精練,文圖並茂,可供教學、科研、技術推廣和藥材
生產管理等方面技術人員及廣大種藥者使用,亦可作為農林、醫藥,大專院校及職業技術培訓之教材或參考
書。

作品目錄

目 錄

前言
上卷 總論
第一篇 中草藥栽培的植物學基礎
第一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節 根
第二節 莖
第三節 葉
第四節 花
第五節 果實
第六節 種子
第二章 藥用植物的分類
第一節 植物分類學概述
第二節 植物分類的等級與單位
第三節 植物的命名
第四節 植物的分類系統和方法
第五節 植物分類檢索表的編制和套用
第二篇 中草藥栽培的土壤學基礎
第一章 土壤母質與地形
第一節 礦物
第二節 岩石
第三節 地形
第二章 上壤組成和土壤剖面
第一節 土壤的組成
第二節 土壤剖面
第三章 土壤微生物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第一節 土壤細菌
第二節 豆科根瘤菌及非豆科植物的根瘤與菌根
第四章 土壤有機質及其肥力作用
第一節 土壤有機質的組成及轉化
第二節 土壤腐殖質
第三節 土壤有機質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物理性質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第一節 土壤質地
第二節 土壤結構
第三節 土壤的吸收性能
第四節土壤空氣與水分
第六章 土壤酸鹼性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第一節 土壤酸鹼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土壤的酸鹼度
第三節 土壤酸鹼度(pH值)的測定
第四節 土壤酸鹼性的調節
第七章 中草藥栽培與肥料的關係
第一節 植物的基本營養元素
第二節 元素對植物的生理作用
第三節 肥料的種類和性質
第四節 施肥原則和施肥方法
第三篇 中草藥栽培的植物生態學基礎
第一章 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第一節 生態環境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植物與環境的統一
第三節 環境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第四節 植物對環境的生態適應
第二章 光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第一節 太陽光能
第二節 光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第三節 光與植物發育的關係
第四節 光與光合作用
第五節 提高光能利用率與作物產量的探討
第三章 溫度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第一節 溫度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第二節 低溫對植物的危害
第三節 高溫對植物的傷害
第四章 水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第一節 植物體內的水分狀況及生理作用
第二節 植物需水量與蒸騰作用
第三節 植物對水分的適應性
第四節 植物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礎
第五章 空氣對植物的生態作用
第一節 氧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第二節 二氧化碳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第三節 空氣有毒氣體對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淨化作用
第四節 風與植物生長發育的關係
第四篇 中草藥的繁殖
第一章 營養繁殖
第一節 分離繁殖
第二節 壓條繁殖
第三節 插條繁殖
第四節 嫁接繁殖
第二章 種子繁殖
第一節 種子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 種子萌發的條件
第三節 種子的鑑定
第四節 種子的處理
第五節 播種
第五篇 現代中草藥最新立體種植法
第一章 立體種植的概念及其意義
第一節 什麼是立體種植
第二節 立體種植的優越性
第二章 立體種植中草藥的經營模式
第一節 藥材與農作物間套種模式
第二節 藥材與林(果)混交種植模式
第三節 藥材與藥材混種模式
第六篇 中草藥栽培的田間管理
第一章 田間管理的意義
第二章 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第一節 間苗與定苗
第二節 中耕、除草和培土
第三節 追肥
第四節 灌溉與排水
第五節 摘蕾與打頂
第六節 整枝與修剪
第七節 覆蓋、遮蔭與支架
第七篇 中草藥病蟲害及其防治
第一章 中草藥的病害
第一節 中草藥病害的症狀
第二節 生理性病害
第三節 病原物
第四節 侵染性病害的發生與流行
第二章 中草藥的蟲害
第一節 昆蟲的形態特徵
第二節 害蟲的生活史
第三節 害蟲的生活習性
第四節 蟲害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第三章 常用農藥
第一節 殺菌劑
第二節 殺蟲劑
第三節 殺線蟲劑
第四節 殺蟎劑
第五節 除草劑
第四章 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第一節 植物檢疫
第二節 農業防治
第三節 生物防治
第四節 化學防治
第五節 物理機械防治
第八篇 中草藥的採收與加工
第一章 中草藥的採收
第一節 適時採收中草藥
第二節 各類藥材的採收季節
第二章 中草藥產地初加工
第一節 產地初加工的意義
第二節 產地初加工的方法
第三節 中草藥的乾燥
第四節 中草藥的貯藏
下卷 各論
第九篇 半年收穫的藥材
1.絞股藍
2.青天葵
3.苦 草
4.甜 菊
5.半邊蓮
6.半枝蓮
7.穿心蓮
8.金錢草
9.貓須草
10靈 芝
11.五倍子
12.地 黃
13.板藍根
14.澤 瀉
15.西紅花
16.紅花
17.補骨脂
18.急性子
第十篇 一年收穫的藥材
19.太子參
20白 芷
21.山 藥
22.防 風
23.桔 梗
24.半 夏
25.水半夏
26.浙貝母
27.天 麻
28.鬱金
29.柴 胡
30.石 斛
31.雞骨草
32.靈香草
33.蔓荊子
34.茯 苓
第十一篇 二年或幾年收穫的藥材
35.西洋參
36.三 七
37.巴戟天
38.黃 芪
39.射 乾
40.千年健
41.天 冬
42.黃 連
43.貓爪草
44.瓜 蔞
45.羅漢果
46.梔 子
47.益 智
48.砂仁
49.草果
50金銀花
第十二篇 連續多年收穫的果木類藥材
51.佛 手
52.烏梅
53.山茱萸
54.蘇木
55.肉 桂
56.杜 仲
57.厚朴
58.黃 柏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