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與道

小說類型

人文勵志-心靈歷練

內容簡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兩句話原本是《道德經》通篇的總綱。
老子著道德篇。告訴我們聖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
名是可以求得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
開頭一句,揭示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問題。價值觀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
聖人內求,所得之名,雖虛而實;常人外求,所得之名,雖實而虛。這是我們華夏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我並沒有說此書的說法與一些道理是錯誤的。但是,如今這個社會,主張“無為”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太積極的。人生之道最終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長壽之道。但並不是主張讓你一輩子碌碌無為。正所謂“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注定有一場使命。恐怕誰都不願一輩子在平庸中度過。因此我就斗膽重新給那兩句話賦予了新的含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每個有思想的人,都不願意自己在世上忙忙碌碌,無所作為,而是希望能在短暫的人生中盡其所能發展自己、提高和完善自己,即使到生命的終點,這種追求亦無止境。
本書的上部分以“名”引出“道”,下部分以“道”襯托“名”。兩者相生相應。前一部分講“名”,我很贊同老子的“不爭而無所不爭,無為而無所不為”。後一部分講“道”。詳細說了為人處世之道、生存之道以及人生的修為之道。
本書可以讓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與人生的變化與發展。正確對待進與退、名與利、得與失。自古就有:修身、養性、格物、致知、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面的順序是非常講究的。為人處事的修為需學會內方外圓,同時又要懂厚黑之道,並且克服人性之弱點,方可成大器。
遇事心裡即使波濤洶湧,表面也要波瀾不驚,這叫練境界;遇事心裡即使有再大的憤怒,也要試著讓自己平靜,這叫練心態。人生就該在這“練”中健康度過!
生命的可貴,貴在自我實現;生命的久缺,是努力的空間;銳與圓、收與放、得與失,能瞭然於心,必定受益無窮。
這“名與道”的關係指的就是人生的發展與平衡,用通俗的方法理解可以說是一種立體的概念。一方面是事業的上升,另外是為人處世修為的擴寬,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人之一生有了發展才能更好的平衡,有了堅實的人脈關係就能讓事業上升。
自然界與人類社會都是發展的,都是處於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運動過程。每個人的知識積累都經歷著由不知到知的過程,對事物的看法也是由淺入深的過程。
我們這本書從哲學的觀點開始切入主題。仔細討論分析了“名”與“道”的關係。促使我們的人生不斷的成長、進步。我知道你同我一樣不甘平庸,不甘一輩子渾渾噩噩在迷茫中度過。你也想擁有非凡的成就,並且在這個現實社會中活的更好,過上等人的生活。不是嗎?
如果,你只是想平平庸庸過完自己的一生,那么就放下此書、他並不適合你。但是,你也不想一輩子平庸下去,你也想在有限的生命中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光彩。那么。就從現在開始。對,就是此刻。一切都還來得及。拿起這本書,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你的命運,也許將從此刻改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