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清文學,在今天看來,小說為最;但在當時,士人所重者,仍在文章。因此,從歷史上看,明清之文,不僅作者甚多,數量甚富,而且流派層出,為前代所未有。
當然,一般說來,明清之文,成就之高,不及先秦、漢魏、唐宋幾個時代,但也自有特點,不可一概而論。
以明代而言,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便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文章。
例如開國之初,大亂始平,人心思治,幾個易代之際的人物,如宋濂、劉基等,都有歌頌新朝的文章。其中宋濂所作,是最有代表性的。楊維楨為《宋學士文集》作序所稱道的“館閣之文”,多屬這類作品。其中的《閱江樓記》,就是善歌善頌的文字。
這樣的文章在當時是最合時宜的。雖寫閱江一樓,卻反映了國家初建,百廢俱興,一派興旺發達的氣象。雖屬頌聖,卻非憑空虛構。李慈銘說:“金華文氣,從容而博大,故有明推為一代之冠。”可能即指這樣的文章。當然,李慈銘又說:“然頗乏精彩,故罕警策可傳誦者。”這話說得不錯。自古以來,歌頌之文,精彩者本來不多,可傳誦者為數亦少。宋濂此文,比較起來,尚屬可讀之作。此文之外,還有《秦十錄》、《送東陽馬生序》等,也都為世所稱。
與宋濂並稱的劉基,精彩之作,是寫於元末的《郁離子》諷刺時弊,很有特色。但入明以後,所撰歌頌之文,亦乏精彩。如《甘露頌》之類,無足稱者。
在宋濂、劉基之後,政治形勢開始變化,大獄屢興,人不自保。法禁日嚴,言路曰窄,連頌聖之文也難寫作。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之下,便產生了台閣之文。作者有楊榮、楊溥、楊士奇等。這類文章,不僅頌聖,而且粉飾太平。黃茅白葦,更不足稱。
在這以後,一些文人學者對於現實,日漸不滿,對於台閣之文,亦多不滿,於是產生了李夢陽、何景明等“七子”的復古之文。
“七子”在文學上主張復古,政治上反對宦官專政。復古雖流於形式,原因卻在不滿現實。況且,正當八股文盛行之際,提倡“文必秦漢”,使一些學子知道“《四書》之外,尚有古書,八股之外,尚有古文”。這在當時,亦未可厚非。
以何景明為例,他雖有擬古之作如《敵中篇》,步趨韓非《說難》,固不足取,但他另有一些文章如《上楊邃庵書》、《上許冢宰書》等,卻既有氣勢,又有感情;既有辭采,又有膽識。
繼“七子”之後,又有李攀龍、王世貞等後“七子”,他們主張“文必西漢”,也是提倡復古。他們的文學主張和政治傾向,也和前“七子”一樣。
在後“七子”中,王世貞的著作甚富,所撰《弁州山人四部稿》為一代巨著。《四庫提要》說:“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者。其摹秦仿漢,與七子門徑相同;而博綜典籍,諳習掌故,則後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無論廣續諸子也。”
在後“七子”之文中,王世貞的《題海天落照圖後》、宗臣的《報劉一丈書》,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目錄
明
宋濂
閱江樓記
送東陽馬生序
劉 基
狙公
賣柑者言
方孝孺
越巫
王守仁
瘞旅文
何景明
上冢宰許公書
歸有光
先妣事略
項脊軒志
長興縣編審告示(節選)
唐順之
任光祿竹溪記
宗臣
報劉一丈書
王世貞
題海天落照圖後
李贄
題孔子像於芝佛院
湯顯祖
牡丹亭記題辭
袁宏道
滿井遊記
徐文長傳
孤山
鍾惺
浣花溪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