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眼中的老清華

名人眼中的老清華

《名人眼中的老清華》是2009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 者:李凌已,佘志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名人眼中的老清華名人眼中的老清華

百年風雨中的百年清華帶給我們太多美麗而悲壯的故事.我們嚮往著這座充滿神秘的殿堂,我們追尋著先賢的足跡.他們是一群科學的巨人。他們是一群思想的巨人,他們從風雨飄搖的歲月里走來.他們堅守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為我們樹起了理想的航標。這裡是每一位學子都渴望走進的神聖殿堂, “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的清麗之音在這座殿堂間悠揚迴轉。

這裡是經歷百年風雨的學府。九州華夏。萬千英才的光輝人生從這裡起步。

這裡有著朱自清的月下荷塘.這裡有著王國維拖著長辮子的身影。這裡有聞一多吟唱著的《七子之歌》這裡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精神支柱的清華大學。

目錄

老清華印象

清華古蹟一覽

老清華的遙遠記憶

談談清華學派

清華的外籍教師

清華園的教與學

清華院系漫談

清華國學院教授演講課日及學生

專修題目

清華學生中的豪門世家子弟

參加歷次革命運動的清華學生

梁啓超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淺析

母校的齋名

清華中文校歌之真義

老清華生活

清華人的衣食住行

清華的食堂與澡堂

清華同學院茶話會

靜齋中的女同學

清華園的弦歌雅樂

清華園的體育活動

圖書館裡靜悄悄

西南聯大的衣食住行

西南聯大的教授生活

西南聯大的舞會

打橋牌

老清華名人

王國維

梁啓超

陳寅恪

趙元任

吳宓

梅貽琦

湯用彤

馬約翰

葉企孫

湯佩松

趙忠堯

蔣廷黻

聞一多

朱白清

浦江清

吳晗

金岳霖

沈從文

梁思成

呂彥直

鄧稼先

老清華掌故

王國維與學生題詩

甲骨四堂

梁啓超、陳寅恪寫對聯

俞平伯與陳寅恪的歷史分歧

陳寅恪與唐貧的別樣情緣

趙元任與“數人會”

吳宓與學生共譯英詩

毛彥文緣何不嫁吳宓

吳宓與胡適的學術分歧

葉企孫與“地雷戰”背後的故事

陳達教授墳頭講課

不跑警報的聯大師生

熊慶來慧識華羅庚

聞一多和《七子之歌》

朱自清與夏丐尊的莫逆之交

朱自清不領美同“救濟糧”

三易其地講紅樓

苦中作樂打橋牌

聯大教授愛崑曲

梁思成談林徽因、金岳霖

梁思成保護北京城牆

在林徽因家中喝下午茶

林徽因為國徽設計作出重大貢獻

錢穆讀書三得

清華“四劍客”

朱鎔基談為學與為人

“拖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精彩書摘

留美學生考試的悠悠往事

清光宣之際,我家居北京宣外一條胡同里。1910年我參加遊美學務處的留美學生考試,名列副榜.幫趙元任學兄打點行李送他離京赴美後,靜待通知人預備班(即清華學堂)。這一天終於到來,我從家裡帶上行李坐騾車出了西直門,一群趕小驢的擁上前來招攬僱主。“我要去清華同。”趕驢的面面相覷,對我說,“沒聽說過。”結果以一吊錢的代價.我被帶到萬牲同(今動物同)。“不對”,我說。“怎么不對.這兒就這么一個同。”人群中站出一個人來,一位泥瓦工人,聽我提到“洋學堂”這個詞,很有把握地叫我去五爺園試試。“準沒有錯”,他說,“那裡正在修洋樓,聽說要辦洋學堂。去罷,可遠呢!”我只好聽他指引,懷著一股焦急心情,一路問人摸索前進。不知走了多少路,忽然“清華園”三個大字呈現面前。趕驢的同我一樣亦欣然色喜。到了同門,向這天整日在園門口等候新生的工作人員報了姓名,我即被引到工字廳安頓下來。我這個19歲的孩子於半日之內被從一個世界投入另一個世界。

在工字廳里,我們心情輕鬆,靜候上課。一天上午,我們遠遠看見一字長陣的低座膠輪東洋車(人力車,那時只在萬牲同內有這一品種)進人園來,向西院前進。我們好奇地前去看熱鬧。怎么?車上坐的都是男女洋人。原來他們是我國委託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格林(1Robert Giale~r)先生從美國請來的美國老師:他們一共不到20人,其中有伊頓(Fred Eaton)先生:Pikeltl姊妹;L’igett姊妹。西院裡幾幢木結構美國式住房是專為他們造的。那時校同還是工地,到處是磚頭瓦塊,碰上雨天,泥濘不堪。開課後,女老師們長裙曳地,從她們住所到教室上課是由校工背來背去的。這個鏡頭可惜沒有留下來。

西院小洋房沒安窗紗,到了晚上撲燈小蟲,煞是惱人。我們學生每天晚飯後時常去老師家探望,藉機練習會話。到時我們一面同老師縱談彼此想到的一切,一面幫他們趕打小蟲,習以為常。我們回宿舍時說不定吃上些像doughnut之類的美式食品,師生之間融洽得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