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鐘樓

同安鐘樓

同安鐘樓,廈門市同安城關同新路中心處,聳立著一座五層鐘樓。這座鐘樓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是為紀念辛亥革命後在護國討袁戰爭中犧牲的莊尊賢、潘節文二烈士而建造的。

基本信息

鐘樓的來歷

鐘樓 鐘樓

鐘樓坐北朝南,五層磚混結構,建築平面呈正方形,四面折坡攢尖頂,通高23米。底層邊長4.33米,下承石砌方形台基,高1.08米,每邊長9.3米,南面有石登階7級。第三層正面額牆鐫橫 題楷書“莊潘二烈士紀念鐘樓”。第四、五層立牆逐層收分內縮,形成四周連通欄廊過道。第四層四個立面原各嵌置圓形時鐘一面,今已不存。第五層南立面額牆鐫橫題楷書年款“中華民國十九年”。今鐘樓周邊的石埕、護欄,系1987年重修時增建。

莊尊賢(1875—1916年),字育才,同安灌口(今屬廈門市集美區)人,同盟會革命黨人,辛亥革命前夕曾創辦灌口商辦天然農林種植有限公司作為掩護,秘密從事推翻滿清統治的活動,並於武昌起義爆發後率灌口革命軍參加光復漳泉州地區的戰役。後袁世凱篡權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同安縣城再次易幟,莊尊賢逐召集舊部重建討袁護國軍,並以潘節文(1890—1916年,字奕敬,福建永春人,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為軍事教練官。民國五年五月五日夜,莊尊賢、潘節文在率領革命軍一百八十多人進攻同安縣城時不幸殉身。莊尊賢犧牲時年四十一歲,潘節文犧牲時僅二十六歲。

莊尊賢、潘節文犧牲後,先埋葬於同安小西門的內校場。民國十二年四月,國民革命軍自治軍前敵總指揮張貞把莊、潘骸骨遷到同安外校場重葬,墓之四周,環以鐵條,當地人稱“鐵枝墓”。可惜莊、潘的烈士墓已於1967年被拆除建原同安中百公司倉庫,今已無存。

概述

鐘樓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老城區中心的南門路65號,與雙溪公園遙對。始建於1930年(民國十九年),為紀念在護國戰爭中犧牲的莊尊賢、潘節文兩位烈士所建。

同安古城中心,聳立著一座鐘樓。沒有報時的裝置,也沒有悠揚的鐘聲,古老的鐘樓俯瞰著腳下的車水馬龍,獨守寂寞。

鐘樓 鐘樓

91年前護國戰爭的風雲早已化為塵煙消逝於時光的軌跡中,獨有這鐘樓,給後人留下憑弔的印記。

“民國五年(1916年)6月1日(農曆端午節)之夜,同安發生反對袁世凱復辟稱帝的‘護國之役’,‘中華革命黨人’莊尊賢、潘節文率‘閩南討袁聯軍’攻打縣城,與北洋軍一營血戰,不幸中炮犧牲。因軍心渙散、彈藥不繼,同安反袁之役失敗。1930年,辛亥元老陳延香先生募資在城中心建‘鐘樓’以紀念兩烈士。”

這便是鐘樓的由來。隨著它的建成,同安縣城有了新的最高點。如今,古老的同安城早已車水馬龍,然而鐘樓依然是屹立於老城區的地標。“到鐘樓。”只要你報出這三個字,同安的摩的司機便能準確無誤地把你送達目的地,不用再費其他言語。

然而,鐘樓的存在,對於新同安人而言,更多的也只是一個地標,隨意問幾個30歲以下的同安人:“鐘樓歷史由來如何?”得到的回答不是瞠目相對,便是面面相覷了。

原同安縣文化局局長、文史專家顏立水老先生回憶了鐘樓舊事。

現在的鐘樓 現在的鐘樓

抗戰時期直到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鐘樓都是空襲警報的“發布中心”。先是從原同安後河教堂搬來一口1921年美國鑄的鐘,後來換成了防空警報器,遇有飛機來襲,急促的鐘聲和尖厲的防空警報便曾先後從這裡響起。

“警報聲很長,在鄉下都能聽得見。”顏老說,1954年台灣飛行員胡弘一駕機起義後,就迫降於今同安雙溪公園附近的溪邊,當時,鐘樓上的防空警報響了好久。

上世紀60年代起,鐘樓又成了同安消防隊的駐地,直到1988年,消防隊搬走。時年,顏老在同安縣文化局局長任上,他組織人員拆掉了鐘樓周圍的一些建築,並重新對其進行裝修,才恢復了鐘樓原貌。此後,鐘樓成為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當年做防空警報用的鐘和防空警報器都還在鐘樓上,只不過都已成為文物,而鐘樓也在周遭的塵囂中獨守寂寞,回味往昔。

最新動態

1、廈門同安鐘樓一號商城將引進星巴克等 擬2013年11月1日開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