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文筆塔

同安文筆塔

文筆塔原是廈門市太平寺中的塔。文筆塔為磚木結構,七級八面,每級4個拱門,中有旋梯。塔下有曲池、拱橋。“夕照塔影”為文筆勝景。現存塔為光緒末年(1905-1908年)重建。

歷史

據民國《同安縣誌》記載,“鳳山石塔為黌宮建也。”黌宮即古代對學校的稱謂。當時的同安縣令洪公勤政愛民,又重視教育。鳳山在黌宮的東南方向,他每次到黌宮明倫堂講經授課時,總是在閒暇時凝望鳳山。後來他發現這裡山水環繞,風水極好,益出人才。但從蘇丞相之後同安名士便寥寥無幾了。洪公建議“營筆峰而聳之,庶以助風氣,乾昌運”。文筆塔則由此得名。當時縣裡的縉紳受到洪公感化,紛紛集資效力。文筆塔“經始於萬曆庚子正月,是年七月告竣。”這么高大的一座石塔,歷經七個月完工,也算是一個奇蹟。

特色

懷著一種崇敬之情,我們來到了鳳山石塔腳下,瞻仰其風采。雖然歷經500多年的滄海桑田,文筆塔依然巍峨壯觀,崢嶸玉立。多少次颱風的侵蝕,地震的晃動,文筆塔依然屹立不倒。我們不禁感嘆古人的高超的建築技術,驚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鳳山石塔是怎樣經受時間考驗的,讓人充滿了好奇。
經過專家指點,我們才知曉了這座塔的建築奧秘。文筆塔是一座實心石塔,塔身的重量自不必說。為了讓塔基更好的承托塔身的重量,古代建築者選取了完整的長條花崗岩石作為塔基,每塊條石兩頭凸起,中間有緩和的凹槽,這樣對塔身的重量有一個緩衝的作用,使整座塔更加的牢固。即使歷經多次的颱風地震也仍然屹立。

亮點

文筆塔還擁有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充分體現了同安的地域文化。現如今,石塔雖然已經失去了其振興文氣的原宗旨,但其古雅的建築風格在今人看來仍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在採訪中,有民間人士陳先生告訴我們,石塔歷史上還有一項超越原設計的功能——航標功能。據陳先生介紹,鳳山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東西溪的交匯處,山下在古代甚至近代都有碼頭。文筆塔位於鳳山之巔,巍然聳立,非常醒目,海上歸來的船隻習慣性的將其視為入港的航標。
我們在現場還發現文筆塔的六個角,都拴有鐵鏈,確讓人匪夷所思。每當清風拂過,塔鏈便隨風飄動,婀娜多姿,至於為什麼塔上有鎖鏈如今卻無從考證。塔上三、四層各有一個拱形的窗戶,至於這些窗戶緣何而建,也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