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里公館群

同仁里公館群

同仁里公館群位於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軒轅殿社區吉祥巷同仁里,東距黃興北路400米,南距吉祥巷50米。整棟建築座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平面呈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占地面積189.80平方米。

同仁里巷同仁里巷
1、地理位置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通泰街街道軒轅殿社區吉祥巷同仁里8號,東距黃興北路約400米。

2、年代

1898年

3、簡介

同仁里8-13號公館群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系湖北商人范錦堂修建,為長沙第一座西式旅館大吉祥旅社的一部分,1912年,黃興回長沙即下榻該旅館。紅三軍團固守長沙城,其政治部即設在同仁里。 1938年,絕大部分毀於“文夕大火”,僅存8、9、10、11、12共5棟建築。“文夕大火”後,湖南省政府參事李師林在廢墟上仿同仁里公館群樣式復建一座,即現在的同仁里13號公館。該公館群結構完整,保存完好,是長沙城內少有的民國建築集中之地,是昔日長沙繁華景象的縮影,是歷史文化名城長沙重要的實物補正,對研究民國時期公館建築具有重要意義。
同仁里8號公館
同仁里8號(現16號)公館,整棟建築座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平面呈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占地面積189.80平方米。該公館在整體構圖上,引入了西方建築理念,內部的支撐架構、局部裝飾上則多採用傳統的木結構。建築山牆以青磚砌築而成,上覆坡度平緩的木屋架屋頂。石庫門開於南側中央,端莊氣派,彰顯主人的尊貴身份。入石庫門“門廳-堂屋-過道-天井”依次布局。樓梯、欄桿、扶手等木結構玲瓏精巧,疏淡雅致,富有韻律,較好地反映出長沙民居的特點。
同仁里9號公館
同仁里9號(現18號)公館,整棟建築座北朝南,兩層磚木結構,平面呈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占地面積147平方米。該公館採用了中西結合的構築方法,以青磚砌築外牆,上覆中式木屋架屋頂。結構上,以木結構承重。入石庫門依次為門廳、堂屋、過道、天井,木樓梯開於堂屋東側,室內以磚牆區隔出小空間。建築具有長沙民國民居的一般特點,在吸收西方建築構圖方法的同時,保持了古樸典雅的本土色彩。細部構造簡約樸素,裝飾較少,主要是石庫門的花紋圖案和欄桿扶手的雕飾。
同仁里10號公館
同仁里10號(現20號)公館,整棟建築座北朝南,平面呈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占地面積134.85平方米。建築山牆為青磚灌斗牆,以木結構承重,上覆坡度平緩的木屋架屋頂。石庫門開於北側中央,麻石門框,黑漆木門。由石庫門進帶天井的門廳,然後是堂屋,木樓梯開於堂屋東頭。堂屋後面由過道通往小庭院。內部採用對稱式布局,以磚牆區隔出小空間,兩側廂房依次排列。該公館體現了民國時期西方建築理念和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交融,在吸收西方構圖法則的同時,注重傳統木結構的裝飾排列。使整棟公館既大方氣派,又小巧雅致,很好地體現了長沙民國公館建築的特點。
同仁里11號公館
同仁里11號(現7號)公館,整棟建築座東朝西,兩層磚木結構,平面呈正方形對稱布局,占地面積176.89平方米。外牆為青磚灌斗牆,緻密緊湊,工藝紮實。以木結構承重,木屋架屋頂,坡度平緩。石庫門開於西北角,麻石門框,黑漆木門,以花崗岩作門楣。建築內部,中間為天井,橫豎兩條過道呈“十”字交叉,四角對稱分布四間廂房。木樓梯位於東側走廊盡頭,二樓欄桿扶手有精美的花紋雕飾。
同仁里12號公館
同仁里12號(現5號)公館,整棟建築座南朝北,兩層磚木結構,平面呈東西窄南北寬的長方形,占地面積152.46平方米。外牆為青磚灌斗牆,結構上以木結構承重,木屋架屋頂。石庫門開於北側中央,黑漆木門古樸端莊,麻石門框上有雕刻裝飾。由大門進帶天井的門廳,然後是敞口堂屋,空間呈非對稱布局,堂屋南端由狹小過道入後面的小庭院。該公館體現了中西結合的構築理念,結構纖巧,比例和諧,疏朗雅致,富有韻律,生活氣息濃厚,是長沙民國公館建築的突出代表。
同仁里13號公館
同仁里13號(現3號)公館,整棟建築座南朝北,兩層磚木結構,呈東西短南北長的長方形布局,占地面積165.24平方米。以青磚砌築外牆,內部則多採用傳統的木結構。石庫門開於北側中央,有花崗岩門楣,保存完整,大方氣派。入石庫門,以長長的廳堂溝通南北,兩側廂房對稱布局,整個內部結構為上下兩層貫通的中庭式和天井式結合。

4、同仁里公館群保存現狀

整體布局尚存,結構穩固。臨街外牆出現牆皮脫落,磚牆磨蝕風化嚴重,但基本沒有倒塌的危險。木樓梯、木地板、木欄桿和扶手等木結構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損。過廳成了公共的廚房和儲物間,環境骯髒。室內房間布置改動較大,屋頂房檐壞損處臨時搭建的遮雨棚破壞了原有風貌。

5、損毀原因

解放後公館使用性質發生改變,收歸公有,用做政府廉租房,住戶多,生活活動集中,空間擁擠,年久失修,導致局部破壞。

6、自然環境

同仁里13號公館所在地地形為河谷地帶,水系發達,地處湘瀏盆地的湘江沿岸,西距湘江約950米,與嶽麓山隔江相望。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8-17.2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422.4mm。 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常見樹種有樟樹、梧桐等,土壤類型為以紅壤土為主。建築處於長沙市鬧市區,地勢平坦,植被較為稀少。

7、人文環境

同仁里13號公館地處長沙城區的鬧市區,位於開福區通泰街街道。所在的開福區人文魅力獨特,因千年古剎開福寺而得名,是“楚漢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同仁里民國時為公館集中之地,8-13號民國公館規模大、保存好,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是長沙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組成部分。該公館群北面為吉祥巷農貿市場,東面臨黃興北路商貿區,西、南邊為住民區。市場繁榮,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