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創建於北宋(960—1127),1988年春起重建,現初具規模。住持釋明興(耀志)胸懷大志,規劃宏圖,把它變成一座宏偉壯觀的大叢林
據鄉老所述,這千年古剎原在小坑西北山麓,坐東北向西南,一進二廳二伙巷,毀於清代。1988年春開始移今址重修。
現寺坐北向南,面向公路,依山而建。占地50萬平方米,已建築面積3千平方米。進門,平地開闊,築有300多平方米蓮花池,內豎瓷製觀音站像和蓮花。東側築有二層大樓(下層為五觀音堂)、思恩堂、延生堂等。西側築有四單三層大樓(居士樓)。從右向左登石階而上,就到達山腰上劈山而建念佛堂(原稱大雄寶殿)和兩側的文殊殿(原觀音閣)、普賢殿(原地藏閣)、文昌閣、客堂、僧舍等。主殿堂石木結構,立石柱36根。前廊壁肚有8幅“降龍伏虎”、“勸世積善孝道”圖。殿內諸佛、菩薩巍巍金身,妙相莊嚴。玻璃櫥內,供奉高大的袒胸露乳的彌勒佛坐像。內面正中敬奉釋迦牟尼佛坐像,左奉藥師佛坐像,右供阿彌陀佛坐像,共三如來,皆高3.2米、寬1.5米,十分高大。牆邊有觀世音菩薩、善財童子、龍女、仙童。後牆兩角供奉騎獅的文殊菩薩、騎象的普賢菩薩。前牆兩角各奉韋馱菩薩、緊那羅王菩薩,都是護法菩薩,披盔帶甲,手提金剛杵和寶劍,威風凜凜。屋脊上嵌瓷“雙龍戲珠”,後垂脊嵌“雙鳳朝牡丹”,前垂脊豎著四大天王塑像。
吉祥寺是汕頭、揭陽、潮州、潮陽鼎立匯聚之桑浦山南麓,面臨榕、韓、練三江交匯之側畔,可謂外三江之要衝,便四市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