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祖穩

吉祖穩

吉祖穩,主要從事河流動力學及水庫湖泊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八·五”、“九·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重大項目、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水庫樞紐模型試驗項目、取水防沙模型試驗項目、水槽試驗項目、數學模型開發、動態軟體開發等二十餘項工作,參加編寫科研報告二十餘份,發表論文三十六篇,參與編寫專著2本。分別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水利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水科院套用一等獎、中國水科院套用二等獎、青年學術論文三等獎及北京市水利學會論文三等獎等多項獎項。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吉祖穩 吉祖穩

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河流工程系,1998年及2010年分別取得了中國水科院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學歷,2001年在荷蘭TUdelft大學進修三個月,2006年取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在參加工作期間,先後承擔和主持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及重大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國家高技術套用項目、水利部公益科研專項、水利部“948”項目、河道整治及水庫樞紐布置模型試驗項目、核電廠及火電廠取水防沙模型試驗項目、京津風沙源治理科技支撐項目、淤地壩建設及水土保持方案編制項目等60餘項工作,撰寫重要的科研報告50餘份;公開發表科研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5部,分別獲得過國家及省部級等科技獎十餘項。

學歷

1988年9月-1992年6月,就讀於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系;

1992年6月畢業,並獲得工學學士學位;

2000年9月,取得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學位;

2001年4月,赴荷蘭TUdelft大學進修三個月。

工作簡歷

1992年7月起,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2001年任泥沙所水土保持研究室室主任,2006年起改任泥沙所水庫與湖泊研究室室主任;1993年7月取得助理工程師任職資格,1996年12月取得工程師任職資格,2000年1月取得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2002年取得水土保持大綱編制從業資格,2006年3月取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

學術成就

在多年的泥沙科學研究中,不僅提出了具有自主創新的學術成果,而且在生產實踐中解決了多項複雜技術難題,並在大江大河的開發治理中得到了套用,主要技術成就和貢獻包括:①在水沙環境學的完善和發展方面,主筆編著的《水沙環境學》已被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作為研究生教材推廣使用;②在黃河口研究方面,提出了黃河口攔門沙演變模式及其水沙閾值,獲得了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套用二等獎;③在河道萎縮性機理及調控措施研究方面,提出的綜合治理技術等研究成果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套用二等獎;④在沖積性河流灘槽作用機理及治理技術研究方面,提出的減淤關鍵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了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⑤在多沙河流水庫淤積及綜合治理措施研究方面,提出的多沙河流水庫泥沙綜合治理策略和官廳水庫泥沙治理方案等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⑥在水土保持治理技術及示範推廣方面,提出的植被自我修複本土優勢物種等研究成果已在壩上地區得到推廣和套用,起到了良好的技術示範效果。

獲獎情況

1、“望城電廠取水防沙模型試驗”項目,獲1994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二等獎。

2、“運用遙感衛星照片分析黃河口的近期演變”一文,獲1995年度中國水科院青年學術報告會論文三等獎,同時獲得北京市水利學會論文三等獎;

3、國家“八·五”攻關項目“黃河口演變規律及整治研究”獲得1996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一等獎、1997年度水利部一等獎、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套用二等獎;

4、“納雍電廠取水口泥沙物理模型試驗” 獲2002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二等獎;

5、“黃河下游疏浚挖槽水沙特性的研究” 獲2002年度中國水科院第七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三等獎;

6、水利部重點項目“官廳水庫疏浚整治方案可行性研究”獲2002年度中國水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7、“引黃取水新模式與水沙綜合利用研究”獲2003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一等獎;

8、國家“九·五”攻關項目“黃河挖河減淤關鍵技術研究”獲2003年度黃委會勘測設計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黃河水利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度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9、“劉家峽水電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擴機工程分岔管水工泥沙模型試驗”獲2004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二等獎;

10、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黃河水沙過程變異及河道的複雜回響” 獲2005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特等獎、2006年度水利部大禹一等獎、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1、“官廳水庫輸水泄洪洞泥沙模型試驗” 獲2006年度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二等獎。

負責項目

1、1992年7月-1995年10月,作為主要科研人員,承擔了國家“八·五”攻關85-926-02-03專題“黃河口演變規律及整治研究”中子專題“黃河口攔門沙疏浚現場試驗”及85-926-02-01專題“黃河下遊河道演變基本規律”中子專題“不同來水來沙條件黃河下遊河道縱橫剖面調整規律”的研究工作。

2、1994年3月至1997年12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9339172)“高含沙水流紊動結構和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中“非均勻沙運動規律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並擔任子課題"漫灘水流結構及泥沙運動規律的研究”及“河床粗化規律的研究”的負責人。

3、1992年7月-1993年10月,作為永定河防洪模型試驗的主要承擔人,從事試驗前期的數據收集及資料分析工作,其間共完成科研報告二份,公開發表論文二篇。

4、1993年3月-1993年5月,作為主要人員,承擔了“黃河柴家峽水電樞紐水工和泥沙試驗”中“泄洪沖沙閘單體模型試驗”的試驗工作。

5、1993年3月-1993年12月,承擔望城電廠取水防沙模型試驗"的試驗研究工作,作為主要承擔人員,從事整個試驗過程中的資料分析及模型試驗工作。該項研究獲得中國水科院套用成果二等獎。

6、1994年3月-1994年11月,承擔“益陽電廠取水防沙模型(2×30萬KW)”及“益陽電廠取水防沙模型(2×60萬KW)”的試驗研究工作。

7、1997年7月,參與了清淤減淤中心的籌備工作,並於同年11月參加了水利部“百船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工作。

8、1998年3月起,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9890200)“江河泥沙災害形成機理及其防治研究”中“泥沙運動對江河洪水災害特性的影響機理”課題的部分研究工作。

9、1998年2月起,承擔國家“九·五”攻關98-928-02-02課題“黃河中下遊河道防洪減淤關鍵技術研究”中“黃河中下游挖河減淤關鍵技術研究”專題的研究工作。作為該專題的主要承擔者,負責調研、設計、模型製做及資料分析的具體工作。

10、1998年4月-1998年12月,負責完成“引黃取水新模式的理論研究及其效果分析”中的理論分析工作。

11、1998年7月-1999年1月,負責天津盤山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取水防沙模型的試驗研究工作,作為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承擔著模型設計施工、試驗及資料分析的全部工作。

12、1999年1月-1999年4月,承擔長江紅花套管道過江河段沖刷的研究工作,具體負責該項目中河段局部沖刷模型試驗的研究工作,包括模型設計、試驗、資料分析及報告編寫的全部工作。

13、1999年4月-1999年6月,承擔山東濟寧運河發電工程地表水取水口物理模型試驗及結構穩定性分析的研究工作。

14、1999年6月-1999年12月,負責“官廳水庫疏浚整治可行性研究”項目中第四課題“官廳水庫媯水河口疏浚整治方案泥沙物理模型試驗”的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人之一,負責模型設計、施工、試驗及資料分析的全過程。

15、1999年11月起,承擔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中“黃河水沙過程變異及河道萎縮的小水大災'”課題的研究工作,為主要承擔人之一。

16、2000年3月-12月,負責“官廳水庫疏浚整治可行性研究”項目中第七課題“官廳水庫水沙運動及沖淤演變動態顯示軟體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

17、2000年3月-12月,負責貴州納雍電廠取水口沖沙閘局部沖刷單體模型試驗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在綜合考慮電廠取水口斷面寬度、沖沙閘閘體寬度、斷面流量、水深、床面組成及模型試驗條件等因素的基礎上,對取水口不同運用工況下的沖沙閘閘下沖刷深度進行了試驗研究,提出了最不利工況和閘下極限沖刷深度。針對水文泥沙資料不足的情況,研究進行了閘下極限沖刷深度的理論分析和計算工作。研究工作試驗的研究結果已通過驗收,並被工程設計單位採納。

18、2001年6月-2002年12月,負責國家科委項目“多沙河流水庫泥沙淤積對水資源水環境和防洪減災的影響及綜合治理研究”中第一課題“典型水庫水土流失特點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及第四課題“典型水庫泥沙淤積及疏浚整治措施的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

19、2002年7月-10月,負責雲南宣威電廠旁通渠挾沙能力模型試驗項目。

20、2002年—,負責中國水科院優秀青年基金專項“風蝕水蝕交錯區水土保持效果評估系統的研究開發”的研究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