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女郎[吉普賽女郎]

吉普賽女郎[吉普賽女郎]

《吉普賽女郎》是荷蘭著名畫家弗蘭斯·哈爾斯的代表性作品,布面油畫,創作於1628到1630年,尺寸58×52cm,現收藏於巴黎羅浮宮。《吉普賽女郎》描繪了一位吉普賽姑娘,她具有典型的荷蘭民族形象特徵,帶著單純開朗的微笑,袒露著豐滿的胸襟,秀髮蓬鬆,身姿微傾,似乎在與畫外人會心地交流,透現出青春少女活潑奔放、充滿生命活力、無憂無慮、不好華飾的自然美。

作品簡介

著名的標題下容易(捐助),但不是很明確,因為它實際上是一個妓女。瑣碎的代表性的性別和挑戰,在哈爾斯極為罕見。 1626年至今,並在短周期utrechto卡拉瓦喬明顯的趨勢下,一般Honthorst的影響藝術家,令人欽佩。

創作背景

吉普賽女郎吉普賽女郎

《吉普賽女郎》畫家以半身特寫,描繪了一位吉普賽姑娘,她具有典型的荷蘭民族形象特徵,帶著單純開朗的微笑,袒露著豐滿的胸襟,秀髮蓬鬆,身姿微傾,似乎在與畫外人會心地交流,透現出青春少女活潑奔放、充滿生命活力、無憂無慮、不好華飾的自然美。這是一個從中世紀禁錮中走出來的青春少女,是自由開放氣息和時代精神在這位少女形象上的反映。畫家使用細膩多情的筆觸,描繪了少女的面孔和胸部,而以流動的小筆觸描繪富有動感的秀髮,又用飽含激情奔放的大筆觸表現衣裙,形成筆觸語言的對比與和諧。畫面色彩以暖色排列形成熱情豪放美感。紅色的裙子和髮辮上的紅色髮帶上下呼應,使整個畫面充溢著永恆的生命氣息和樂觀自尊自信的精神氣質。

作品理解

茨岡人,人種名。茨岡人一說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國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法國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他們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賽人則自稱為多姆人(Rom),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

作品延伸

茨岡人的足跡遍及歐洲、亞洲、美洲、北非和大洋洲各國,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爾幹成為全世界茨岡人最為集中的地區。在巴爾幹各國的大小城市,茨岡人無所不在,在南斯拉夫,甚至有“沒有茨岡人就不能稱作城鎮”的諺語。

據最新的考證,茨岡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帶的部落,大約公元10世紀以後,迫於戰亂和饑荒,茨岡人開始離開印度向外遷徙,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車為家和交通工具,以賣藝為生,在一個個城市間遊蕩,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流浪民族。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那種典型的茨岡人大篷車已經很難一見,大多數茨岡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但他們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主要靠給人擦車、算卦看手相和偷賣走私香菸以及買賣外匯過活。

作品賞析

在這幅畫上,描寫的是一個披散著黑髮、穿著也比較隨便的窮苦的吉普賽姑娘。她敞著領口,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好像什麼都不在乎,無拘無束。畫家採用了明快的大筆觸,以加強形象的表現力。在這裡,哈爾斯有意給這個女郎的臉上增加了一點紅暈。看來她是剛喝了幾口酒,呈現出一種興奮的情緒,正在朝一個畫外的人物調笑。這正是這幅具有風俗性的肖像畫的特點。此外,形象儘管被描繪得很俏皮,但仍能顯出女郎的豪爽性格。她是一個自由的、富有熱情的吉普賽少女的典型。她沒有思想的束縛,也不帶有宮廷婦女的矯揉造作,相反,姑娘那種民間氣質被畫家以圓熟的技巧、熱烈的色調準確地刻畫出來了。

作者介紹

哈爾斯(1581~1666年),出生於米海連,一生都沒有什麼社會榮譽和地位,也從未加入過藝術家團體。他性格豪爽不羈,生活上放浪形骸,不過卻是個相當出色並富有藝術個性的肖像畫家。他一生的藝術創作主要是畫肖像。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極善於捕捉人物臉上一瞬間的情緒,表現手法也相當豪放。看他的肖像畫,總覺得人物神采飛揚、栩栩如生。這幅《吉普賽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肖像傑作。主要作品有《微笑的軍官》、《吉普賽女郎》、《哈姆勒女巫》、《彈曼陀鈴的小丑》、《哈姆勒養老院的女主持》等

生平

弗朗斯·哈爾斯(約1581—1666)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也是17世紀荷蘭傑出的肖像畫家。1581年至1585年之間誕生於安特衛普一個毛紡工人家庭,大約1585年之後,隨父母遷居荷蘭,定居於哈勒姆終其一生。他年少時便拜在名畫師門下,曾參加過反對西班牙帝國統治的荷蘭獨立戰爭,戰爭造就了他倔強孤傲且好酒恃才的性格,據說古怪的脾氣使他在人前口碑很不好,曾經因為虐待第一任妻子被告上法庭,妻子也因為鬱鬱寡歡而早逝。哈爾斯終生都生活在社會下層,八十多歲時還因為生活所迫而接受美術家協會的補助,他和第二任妻子寄居在養老院中。但畫家的毅力又是驚人的,一生在藝術的道路上勤勉不輟,創作了作品二百五十餘幅。今天10荷蘭盾鈔票上的頭像就是他。

繪畫特點

哈爾斯在風俗肖像畫上的突出特色在於兩點:一是豐富的現實閱歷給予他深刻地刻畫人物的深厚功力,極為善於抓住人物內心表現人物。他在1616年所畫的《聖安德里昂射擊手公會》(射擊手公會類似今天的警察局,在荷蘭剛剛獨立的時候也承擔起保衛城市的任務),表現了一群保衛城市歸來的戰士,充滿勝利的自豪在“胡吃海塞”,融入了畫家對獨立的祖國的信心。

其二是用筆粗獷卻不失真,大面積的橫向運筆,彰顯了人物特有的個性。著名的《吉普塞女郎》(據說她就是“葉塞尼婭”的原型)、《家族》、《彈琴的小伙子》,《男孩》《詩人》畫面好像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一種人民大眾的豪氣感應運而生。

哈爾斯是傑出的現實主義大師,他的命運也決定了他不可能與古典主義有絲毫的連帶。在多年的肖像創作上,尤其對微笑的捕捉一道別有心得,他總是攝入瞬間的表情,這是一種似笑非笑的表情《軍官》《伊莎貝拉》,但人物的下一個表情一定是開懷大笑。從“吉普塞女郎”低回的眉目間,從小伙子撇動的嘴角間,從伊莎貝拉流動的明眸間,我們能夠深刻地體會這種傳神的魅力。

酗酒帶給哈爾斯的是個人情感的充分放縱,卻沒有打消他對生活的熱情,他追逐著笑的瞬間並把他們永遠地留在了畫板上。然而,這位捕捉歡樂的大師不僅自己飽嘗了生活的辛酸,在死後成就還被埋沒達三百年之久,直到印象派繪畫的興起,經瑪奈、莫奈等人的發掘,哈爾斯才得到他在歷史上應得的尊崇。

貢獻

哈爾斯是17世紀的荷蘭的藝術大師。他出生於安特衛普一個服裝工人的家庭,幼年時隨父遷居荷這時,荷蘭已擺脫西班牙統治而獨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它的紡織業和海上運輸業十分發達,沿海港口城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哈爾斯一家便定居於阿姆斯特丹西部的海港城市哈勒姆。這個水手、商人和手工業者的城市,為哈爾斯的藝術提供了豐富的源泉。

哈爾斯繪畫藝術的引路人是哈勒姆的畫家兼詩人卡略爾·凡·曼德。他捐資建立了哈勒姆繪畫學校,哈爾斯是這所學校里天才卓灼的優秀學生。1610年,哈爾斯獨立開業,並加入當地的聖路加公會。這個時期,一方面由於在安特衛普接受過佛蘭德斯畫派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於卡略爾的繪畫學校以效法佛蘭德斯畫風為方針,因此形成哈爾斯早期作品中與佛蘭德斯畫家約爾丹斯頗相類似的氣質,流露出世俗的歡樂和對生活的滿足。1616年所作《愉快的夥伴》,是他傳世的最早作品。其後,如《快樂的酒徒》(1628)、《瑪雷·巴貝》(1630)、《彈琴的軍官》等作品都顯示出哈爾斯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眼光。

作為荷蘭社會的特徵,藝術作品此時已擺脫隸從於宮廷或教會的封建關係,藝術家把自己的作品通過畫店標價出售。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畫市,大約集中了20—30多家畫店,畫家們還常常直接為僱主完成訂貨。哈爾斯在哈勒姆還完成了一系列出色的群像如《哈勒姆市聖喬治市民衛隊軍官們的宴會》(1627)、《聖哈德里安騎士團理事們的肖像》、《哈勒姆市敬老院董事會嬤嬤們的肖像》(1664)等。這些群像作品構圖上均採取了十分獨特的手法,使人物似乎都處在一種散漫的、各存心思的精神狀態之中。這反映出哈爾斯對待構圖的自由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