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吉士生,男,1939年4月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2年至1963年在大連化學工業公司技術處技監科,任技術員;1963年至1964年在化工部生產計畫司計畫處,任計畫員;1964年至1966年至1971年再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四室任主任、書記‘1979年至1985年在江蘇化工研究院有機研究室任主任、書記。1985年至今在國有南京新穎有機化工研究所,任所長。其中1983年評審為工程師,1990年評審為高級工程師,1994年評審為教授高級工程師。
主要業績:
60—70年代期間業績:長期在基層科研單位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科學研究實踐經驗,取得了不少成績,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自從科研工作以來,共接納國家、省、市地方大小科研課題共38項。他學習刻苦、工作細密、撰著論文、技術報告,技術總結專著和高科技含量專利發明等約50多篇論文。60—70年代期間,主要從事的科研課題與業績:1、硫酸產業工藝技術研究,即將傳統的機械焙燒爐改化沸騰爐發氣制酸工藝技術,經鑑定後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採用新工藝的磁化焙燒技術方法,製備二氧化硫製取硫磺、硫酸技術,經鑑定後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在這些新工藝技術基礎上派生出的衍生技術有:酸濃度測試技術、工藝自控技術、工藝溫度控制技術等三項。並負責主編了我國第一部《硫酸工業檢測方法》一書,並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並獲化工部科技進步2等獎和化工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及優秀獎各一次。並將有關論文及技術報告刊登在《硫酸工業》等學術刊物上。
八十年代期間業績:八十年代期間,主要從事的科研業績:1、聚氨酯產業技術及其配方技術,經鑑定後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微孔聚氨酯材料套用技術,經鑑定後獲江蘇省科技成果優秀獎;3、新型結構橡膠增強技術,經鑑定後獲江蘇省科技成果優秀獎;4、有機矽化學品套用技術,經鑑定後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聚苯二甲酸提純新工藝技術,經鑑定後獲中國石化總公司一等獎;6、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增強著色技術,經鑑定後獲南京市科技成果優秀獎;7、雙氰胺生產工藝技術改造研究,經鑑定後獲南京市科技成果優秀獎;8、高碳矽套用技術的研究,經鑑定後獲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9、矽灰石粉增強聚合物技術的研究,經鑑定後獲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論文及技術報告被刊登在當時的《中國化工》、《江蘇化工》等學術刊物上。
九十年代期間業績:進入90年代,其主要從事未來農業基礎發展的“朝陽產業”—農業微生物套用技術科研項目的研究,並承擔了國家21世紀在國際中具有發展戰略意義地位的科技農業課題項目,這些課題項目以期成為當今世界農業科技搶占爭奪制高點的前沿陣地的高科技“朝陽產業”項目。他經過八年的刻苦攻關、研究,並運用高科技手段及方法,終於獲得了對微生物複合肥料產業化技術研究成果。並於1996年將此技術交付江蘇省石化廳和農業廳並組織付諸產業化生產實施,並在多方面取得了高水準的實施效果。前後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論文及專著:
近年來其發表的主要論文報告、產業技術報告、技術成果總結等專著文章有:《微生物複合肥料技術進步和發展》、《微生物複合肥料產業化生產技術套用研究》、《生物肥料技術套用與發展趨勢》、《生物複合肥的發展和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