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20年春考入鹹林中學,在進步教師魏野疇等人影響下,開始接受新思想,與同學發起組織了學生自治會,開展讀書、講演、演新劇等活動,並參加了進步團體——青年勵志社。
1924年,吉國楨前往北京求學,加入了旅京陝西青年的進步組織共進社。他在複習報考大學的同時,積極參加共進社所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夏,吉國楨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並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吉國楨參加遊行示威,散發傳單,並深入工廠,向工人們揭露帝國主義壓榨工人、鎮壓中國革命的罪行。同年夏,吉國楨等人發起成立上海大學陝西同學會,創辦了《新群》半月刊,宣傳馬列主義,揭露帝國主義及封建軍閥孫傳芳的罪行。
1926年夏,吉國楨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年秋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9年回國後,吉國楨擔任中共陝北特委書記。他主持開辦黨、團員訓練班,秘密開展學運、農運和兵運,使陝北的黨、團組織和革命運動有了很大發展。至1930年夏,陝北黨團組織遍及十餘縣,黨團員達二千餘人。
1930年7月起,吉國楨先後任陝西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書記,並參加省委組織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和職工運動委員會的領導工作。同年10月,省委機關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吉國楨和二十多名省、市委領導同志、基層黨團幹部被敵人逮捕。吉國楨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11月底,吉國楨越獄。出獄後,省委決定由吉國楨負責組織臨時常委,主持省委工作。
1931年5月,吉國楨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避艱險,整頓各地黨團組織,領導黨團組織深入基層,發動農村游擊戰爭,在敵軍部隊中策動兵變,組織城市工人罷工,有力地回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吉國楨還很重視兵運工作,擔任河南省委書記伊始,就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向黨中央建議開展對國民黨二十六路軍的兵運工作,並派遣一位在二十六路軍中有廣泛關係的幹部到該軍進行策動工作,為促成寧都起義做出了貢獻。吉國楨還指導省委宣傳和組織部門先後出版了《中州時事》《中州新聞》《民眾周刊》《黨的建設》等刊物,揭露軍閥罪行,宣傳紅軍作戰的勝利及各地民眾鬥爭的情況,加強了對黨員和民眾的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吉國楨在河南領導成立抗日組織,展開抗日救亡運動。是年冬,吉國楨積勞成疾,一度半身癱瘓,臥床不起。經過治療,病情稍愈,他又投入緊張的鬥爭。
經過吉國楨和戰友們的努力,遭受嚴重破壞的河南黨組織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黨員由幾百人發展到2300多人,遍布全省90多個市、縣,成立了開封、鄭州兩個市委,豫南和豫北兩個特委,許昌、洛陽等5箇中心縣委,臨潁、舞陽等3個縣委,孝義、淮陽和軍事學校等20多個特別支部。
1932年7月下旬,因叛徒告密,吉國楨在鄭州被捕,後被押往開封。在獄中,敵人妄圖從他口中得到黨組織的秘密,對他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原本就有傷病在身的吉國楨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始終堅貞不屈,敵人未能得到任何口供。
1932年8月22日凌晨,吉國楨與13位同志一起,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萬歲!”的口號,高唱著《國際歌》,大義凜然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時年33歲。
成就及榮譽
吉到達陝北特委所在地榆林後,即召開特委會議,傳達中共六大精神,並根據省委指示和陝北的實際情況,提出繼續壯大黨團組織,深入開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和士兵運動的任務。
為了提高黨團幹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和工作能力,他主持開辦黨團員訓練班。隨後,又派一批黨團員和進步青年相繼打入甘肅、寧夏駐軍騎兵第四師蘇雨生部和王子元部,協助劉志丹、謝子長開展兵運工作。為爭取陝北的地方武裝,還先後派十餘名中共黨員進入駐守在宜川、延長交界處後九殿山的楊庚武部,建立中共組織,準備創建陝北農村革命根據地。
1930年初,中共陝北特委遷到綏德。吉以綏德省立第四師範教員身份開展工作,給學生講授社會發展史、世界史、中國近代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他不僅經常指導中共綏師特別支部(書記白如冰)的工作,而且在綏德縣城創辦了一所平民學校,吸收貧苦青少年參加學習,宣傳革命思想。還利用假期組織黨團員和進步學生回鄉作調查,發動農民,在陝北各縣播撒革命種子。
在吉和特委的領導下,至1930年夏,陝北黨團組織遍及十餘縣,黨團員達2000餘人。此外,為開展兵運工作,還在陝甘寧邊界駐軍蘇雨生、王子元部和榆林高志清旅建立了中共秘密組織,黨團員發展到百餘名。
個人作品
1930年7月,中共陝西臨時省委在藍田縣鞏村國小召開擴大會議,決定改臨時省委為省委。吉出席了會議,被選為省委常委,分管組織,併兼任重建後的中共西安市委書記。期間,曾領導西安廣仁醫院醫生護工和省印刷局工廠及報社工人要求“增加月薪”、“改善生活”的鬥爭,取得一定勝利。還主持開辦中共黨員訓練班,講授形勢、任務和工作方法等課;經過短期培訓,將他們派往關中各地恢復被打散的中共基層組織,積極開展農民運動和士兵運動。吉和省委的其他負責同志還先後派了十多名有經驗的中共黨員幹部打入楊虎城部,建立與擴大中共組織,教育和爭取了一批愛國官兵站到革命方面來,擴大了中共所掌握的武裝力量。
1931年2月中旬,吉受命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陝西工作。4月,他向中共中央遞交了由他執筆起草的長達四萬餘字的書面匯報。
個人其它信息
這時,中共和共青團河南省委再一次遭到大破壞,主要領導成員相繼被捕犧牲。中共中央決定派吉去河南,重建中共領導機構。
5月6日吉到開封,很快組建了新的中共河南省委,並任省委書記。他不顧人地兩生,有時因找不到鋪保只能滯留旅館的險惡環境,全身心地投入恢復和發展因省委遭受大破壞而蒙受嚴重損失的各地中共組織。
經過他和省委其他領導同志的共同努力,到同年10月,省委下屬已有兩個市委、一個特委、三個中心縣委、九個縣委和十一個直屬特別支部。
社會評價
然而,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統治的中共中央,卻認為河南省委領導很弱,對民眾鬥爭領導不力,決定改組河南省委,仍以吉為書記。改組後的河南省委,立即著手對剛恢復的各地中共組織進行整頓,並加強對各地中共組織的巡視。
為解決幹部缺乏問題,吉主持開辦了兩期幹部流動培訓班;為配合鄂豫皖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吉和省委加強了對平漢鐵路和鄭州紗廠、孝義兵工廠等大型廠礦工人運動的領導,以及對豫南、豫西兵運工作的指導。
“九一八”事變後,吉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接連發出《河南省委緊急通告》《為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滿洲的宣言》,號召全省勞苦大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國民黨出賣中國。
過度勞累,起居無定,終於使吉病倒了,當年冬曾一度偏癱臥床。
1932年6月,病癒後的吉國楨,赴上海出席中共中央召開的北方各省代表會議。
為貫徹會議通過的《開展游擊運動與創造北方蘇區的決議》,吉在會後趕回開封,兩次召開省委常委會議,不顧河南實際情況,把開展游擊戰爭確定為省委工作重點,特別要求豫北的沁陽、濟源和豫中的葉縣、臨潁等地必須立即開展游擊活動,以創造北方新蘇區。各地中共組織根據省委指示“在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進行的毫無勝利希望的武裝暴動和游擊活動先後失敗”(《中共河南黨史》(上卷) 第239頁),“黨組織連遭破壞”,“省委機關被迫由開封遷至鄭州”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第二卷(下)第1973頁)。
犧牲
7月23日,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李壽正叛變,出賣組織,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吉國楨和省委委員、秘書長楊斯萍等11人先後在鄭州被捕。
在獄中,國民黨河南當局對他們威脅利誘、嚴刑拷打,吉都不為所動,寧死不屈。
8月20日清晨,吉在開封郊區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