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產業大學

合肥產業大學

合肥產業大學創建於1945年,前身為抗戰勝利後成立的安徽省立產業學校,是安徽的第一所高等工科學校,建校後幾經遷移,歷經安徽產業學校,中國煤炭產業學校,淮南煤炭學院,合肥礦院時期,1958年定為現名,1960年被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

基本信息

目錄
  • • 基本資料
  • • 歷史沿革
  • • 學校建設
  • • 翡翠校區
  • • 學科分布
  • • 師資隊伍
  • • 教研成果
  • • 交流合作
  • • 人才培養
  • • 部分傑出校友
  • • 歷史發展
  • • 六十周年校慶
  • • 黨委辦公室
  • • 現任領導
  • • 人武部(軍事教研室)
  • • 各個學院具體情況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基本資料編輯本段回目錄

學校名稱 合肥產業大學

英文名稱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簡稱hfut

成立時間 1945年10月7日

學校層次 本科一類

學校性質 國辦

校訓 厚德、篤學、崇實、尚新
校風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學校地址

北校區:合肥市六安路269號

南校區:(也叫屯溪路校區)合肥市屯溪路193號

新校區: (也叫翡翠湖校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大學城(丹霞西路)

概況

60多年來,合肥產業大學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倍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劉少奇、朱德、鄧-小平、董必武、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來校視察指導工作。 1979年,鄧-小平同道親筆題寫了“合肥產業大學”校名, 1995年,江-澤民、李-鵬、李-嵐清等中心領導同道為合肥產業大學建校五十周年題詞。60多年來,學校以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為已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

歷史沿革編輯本段回目錄

校區

合肥產業大學創建於1945年,前身為抗戰勝利後成立的安徽省立產業學校,是安徽的第一所高等工科學校,建校後幾經遷移,歷經安徽產業學校,中國煤炭產業學校,淮南煤炭學院,合肥礦院時期,1958年定為現名,1960年被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1997年,文革後分出的安徽工學院重新並進,成立新的合肥產業大學。經過60年的發展,合肥產業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的全國重點大學,進進國家“211工程”及“111工程”和985工程上風學科創新平台高校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在中國的各條戰線上活躍著約十二萬餘名合肥產業大學畢業生。

學校建設編輯本段回目錄

南校區-主教學樓

合肥產業大學占地面積3050畝,共分三個校區,南校區(合肥市屯溪路 193 號)1250畝、北校區(合肥市六安路269號)300畝、翡翠湖校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大學城內)1500畝。校舍建築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圖書館躲書180萬餘冊,建有一流的校園網路。學校設有13個學院、66個研究所、56個實驗室和1個國家甲級綜合建築設計研究院。擁有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農產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 IC 設計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光電技術研究院、汽車技術研究院、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汽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等13個重點科研基地。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學校還建立了全國高校首家生產力促進中心。

“十五”期間,學校科技活動總經費達78100萬元,項目1583項,其中各級各類計畫項目792項,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技術契約791項;獲科技獎勵116項,其中省部級獎86項(一等獎10項);出版教材與著作357部;在國內外公然出版的科技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786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了821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7項,實用新型專利39項。學校先後與數十家國內大中型企業、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合作與交流,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日本久留米大學、美國德瑞克索大學、丹麥奧爾堡大學等40多所世界著名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學校是招收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試點院校。十年來,我校手球隊在全國高等院校手球比賽中,一直名列前茅。

新的世紀,新的輝煌。合肥產業大學全體師生員工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科學發展觀,不斷凝鍊辦學特色,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治理改革,培育校園文化,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爭先進位快發展,努力把合肥產業大學建設成為國內先進、國際著名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

翡翠校區編輯本段回目錄

科技樓

合肥產業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校園內的古蹟名勝斛兵塘、慈功閣綠樹掩映,碧波蕩漾,更是莘莘學生求知、休憩的好場所。學校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加大辦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保障了教學、科研和擴大招生的需求。現代化的翡翠湖新校區和一幢幢學科樓、教職工住宅樓、學生公寓拔地而起,顯示出合肥產業大學建設與發展的勃勃生機,全校師生員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

2001年4月,學校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征地契約,原校長陳心昭命名新校區為"合肥產業大學翡翠湖校區"。

翡翠湖校區占地面積1500畝,位於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南部,座落在風景旖旎的翡翠湖畔,由丹霞路、環湖路、翡翠路環抱,呈“心”形;東臨美麗大道貿易區,北倚大學城公共建設區,西傍翡翠湖公園,處在合肥大學城的中心位置。 新校區在一開始規劃時,學校就提出“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的要求,要把新校區建成國內一流的現代化校區。2001年4月底,學校邀請華南理工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深圳設計院四家國內著名的設計單位參與新校區的規劃設計,並邀請一批國內著名專家評審,終極確定華南理工大學方案中標。在華南理工大學何靜堂院士親身主持下,方案幾經修改,終極在2001年7月底由學校黨政聯席會議確定新校區——翡翠湖校區的規劃方案。

翡翠湖校區的規劃方案,立足學校近遠期發展思路,充分利用翡翠湖校區的自然地形特點,集中體現科技規劃、人文規劃、環保規劃和諧同一的內涵,既有現代建築風格,又有民族韻律。校區中間地段設計為生態谷,與校區圖書館、教學樓、體育館、學生公寓相互照映。生態谷里流水潺潺,綠樹掩映;體育館框架結構成一本打開的書,氣勢恢弘;學生公寓複式坡形灰藍水泥瓦展嵌屋面,建築典雅;教學樓構築新奇,錯落有序,棟棟貫通,層層相連;圖書館似大鵬展翅,虛懷若谷,體現更大的親和力。校區規劃把庭院與園林有機結合,融自然地貌、河塘水面、樓群建築為一體,巧妙輔以水榭、亭閣、假石山、曲徑小道,體現了高校個性環境理念和綠色文化內涵,人倫道德桐林盛,理學文章碧水幽。規劃設計充分達到了舒適、幽雅、整潔、怡人、有序的校園自然生態效果。

翡翠湖校區一期工程建設為177600平方米,建築包括:十棟學生公寓(67000平方米)、學生食堂(11000平方米)、教學大樓(31500平方米)、五棟實驗樓(35000平方米)、體育館(8100平方米)、產業培訓中心(11000平方米)、綜合服務樓(14000平方米)。一期工程2001年12月22日動工,2002年9月交付使用,並保證了2002級新生5600人定期進住。短短的九個月,共完成了24棟樓宇的土建任務,同時完成給排水、強弱電纜、通訊、網路、有線廣播、電視、道路、綠化、校門、圍牆等大量配套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質量嚴。經過校黨委的精心安排,建設組同道們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在建設單位和經濟開發區以及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一期工程如期完成,確保新生開學,創下了合肥產業大學建設史上的新記錄。

翡翠湖校區二期工程建設約為16萬平方米建築,包括十二棟學生公寓(80000平方米)、學生食堂(17000平方米)、圖書館(34000平方米)、教學大樓(32000平方米)。二期工程於2002年12月動工,2003年8月交付使用,確保2003級6000名新生進住。

目前正開展翡翠湖校區三期綜合實驗樓及其他項目的建設。

學科分布編輯本段回目錄

南校區-圖書館

學校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7個省級重點學科;有10個博士後科研活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8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建築學碩士、工商治理碩士(MBA)、公共治理碩士(MPA)、工程碩士等4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3個;有13個專業接受高校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設有66個本科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

國家重點學科

代號: 1201
治理科學與工程(一級重點學科)
治理科學與工程
2007年--教育部
代號: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二級重點學科)
機械工程
2007年--教育部
代號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重點學科)
電氣工程
2002年--教育部
代號:083203
農產品加工及貯躲工程 (培育)
食品科學與工程
2007年--教育部
省級重點學科
序號 重點學科名稱及代碼 所屬一級學科 批准時間及部分
1 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理論 2001年--省教育廳
2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克思主義理論 2001年--省教育廳
3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地質學 2001年--省教育廳
4 080104 工程力學 力學 2001年--省教育廳
5 080201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6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7 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儀器科學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8 080502 材料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9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0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11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信息與通訊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2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3 081203 計算機套用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14 081302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建築學 2001年--省教育廳
15 081402 結構工程 土木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6 081704 套用化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01年--省教育廳
17 083002 環境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01年--省教育廳
18 070904 構造地質學 地質學 2008年--省教育廳
19 080204 車輛工程 機械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0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儀器科學與技術 2008年--省教育廳
21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2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3 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08年--省教育廳
24 081401 岩土工程 土木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5 081702 化學工藝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08年--省教育廳
26 083201 食品科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2008年--省教育廳
27 120202 企業治理 工商治理 2008年--省教育廳
重大科研基地
序號
科研基地名稱
依託單位
批准單位
1
安徽省農產品生物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機電工程研究所
安徽省科技廳
2
教育部IC設計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微電子設計研究所(電子科學與套用物理學院)
教育部
3
教育部套用物理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電子科學與套用物理學院
教育部
4
教育部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教育部
5
農產品生物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生物機電研究所、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
教育部
6
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安徽省科技廳
7
安徽省信息處理技術與信息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信息治理與信息系統研究所(治理學院)
安徽省發改委
8
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知識經濟與企業治理創新研究中心
治理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9
安徽省汽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安徽省發改委
10
安徽省高等學校現代測試與製造質量工程重點實驗室
儀器儀表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11
安徽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安徽省生態辦
12
國家特種顯示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合肥產業大學光電技術研究院聯合共建
國家科技部
13
可控化學與材料化工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化工學院
安徽教育廳
14
過程最佳化與智慧型決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治理學院
教育部
15
安全關鍵產業測控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教育部
16
產業自動化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17
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安徽省教育廳
18
高性能銅合金材料及成形機械產業重點(工程)實驗室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全國機械產業聯合會

院系設定: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治理學院;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建築與藝術學院;人文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軟體學院,數學學院,電子科學與套用物理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產業培訓中心;體育部;技師學院。

師資隊伍編輯本段回目錄

學校現有教職工3715人,專任教師1867人,教授224人、副教授51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356人,占72.63%,博士生導師80餘人,外聘擔 任學校 教授的兩院院士和國內外著名學者十餘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 ( 講座 ) 教授 5 人,國家基礎課程和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4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優秀教師3人、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3人,進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中科院“百人計畫”進選者3人,進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4人,全國留學回國職員先進個人1人,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學校青年教師獎4人、青年教師基金1人,在職職員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補助4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安徽省教學名師5人、模範教師7人、優秀教師11人。學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221人,碩士、博士研究生7800餘人。

教研成果編輯本段回目錄

合肥產業大學

學校秉承“ 厚德、篤學、崇實、尚新 ”的辦學理念,恪守“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學風,不斷改革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 “ 寬口徑、強能力、重素質 ” 的人才培養特色和 “ 思想素質高、敬業精神好、適應崗位快、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 ” 的人才質量特色。 60 多年來,學校為中國培養了 12 萬餘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很多人成為中國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和骨幹。近年來,合肥產業大學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都保持在 93% 以上,穩居中國高校前列。 2000 年,學校被教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確立為後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 2006 年,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交流合作

學校充分發揮工科上風,緊密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堅持“基礎研究與套用性研究並行,以套用性研究為主”的科研工作方針 , 以加強套用性研究,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為核心,響亮地提出“面向市場找課題,論文寫在產品上”的口號,長期服務製造業、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績。初步形成了“套用技術研究水平高、科技開發能力強”的科研特色。“九五”以來,學校先後與江淮汽車團體、華東光電技術研究院、奇瑞汽車團體、中電團體 38 研究所、中電團體 41 研究所、鄭州機械研究所、杉杉團體蕪湖生科股份公司、蚌埠豐原化工團體、東風汽車團體、中石化安徽分公司等多家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聯合體,承擔企業委託開發和技術改造項目 1300 多項,科技成果推廣到一汽、二汽、馬鋼等數百家企業,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 140 餘項、授權專利 36 項。近年來科研經費以每年 20% 的幅度增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學校注重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工作 ,2000 年 10 月,以學校作為發起人之一的“鑫科材料”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

交流合作編輯本段回目錄

教學活動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往和學術交流活動,已和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丹麥、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已保持 26 年卓有成效的合作關係。

人才培養編輯本段回目錄

學校堅持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教育方針,重視和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教學治理制度、淘汰制度和獎、貸、助、減、勤等助學措施,對品學兼優者答應跳級、提前畢業、推薦為免試研究生;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學校注重加強就業指導、完善就業市場、規範市場行為,保障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正當權益,為就業工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已基本建成了集教育、治理、指導、服務為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為儘早實現畢業生就業市場與人才市場的貫通,我校與蘇州、無錫、常州、煙臺等市人才交流中心及福建省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簽訂協定,與以上 15 家“中心”共同設立“駐合肥產業大學工作站”。

部分傑出校友編輯本段回目錄

濮洪九

濮洪九,1936年生,安徽蕪湖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6年畢業於合工大採礦系。現任中國煤炭產業協會第一副會長、中國國際商會煤炭行業商會會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中國煤礦塵肺病治療基金會理事長。

1956年起至1982年在煤炭科學研究院工作;1982年調煤炭產業部工作,歷任幹部司副司長、司長;1988年至1998年任中國統配煤礦總公司副總經理、煤炭產業部副部長;1997年當選為中心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98年任國家煤炭產業局黨組成員、中心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2001年任國家安全生產監視治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黨組成員,中心紀委駐局紀檢組成員。

葉青
葉青,1933年生,江蘇蘇州人。1953年畢業於合工大礦井建設專業。原神華團體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歷任雞西礦務局技術員、工程師、副局長兼總工程師;1982起年任黑龍江省煤炭產業治理局副局長;1982年至1986年,任煤炭產業部副部長兼總工程師、黨組副書記;1986年至1988年,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王耀華
1988年至1990年,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務院生產委員會主任(正部級)、黨組成員;1990年至1998 年,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十四屆中心候補委員,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十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王耀華,1949年生,安徽碭隱士。1982年畢業於合工大機械製造系。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副校長,少將軍銜,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耀華校友長期從事機械製造工程、材料合成與加工工程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及軍隊院校教學科研治理工作,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原工程兵工程學院科研處長、副院長、院長,發表科技論文100餘篇,出版中英文專著4部。獲國家、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2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

企業界:

祝義才:江蘇雨潤食品團體董事長,江蘇首富
任傳俊:中國石油自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張家仁: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中國石油化工團體公司黨組成員
趙建國: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總經理
浦天祥: 中國西電團體總經理
趙經徹: 兗礦團體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 彪: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總裁
葉 青:神華團體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玉牛: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 平: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
尹同耀:奇瑞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左延安:江淮汽車團體有限公司董事長
安進: 江淮汽車團體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漢如安徽星馬汽車團體董事長,安徽華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季學智:合肥美菱團體公司董事長,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 斌:中信出版社社長
馬向群:新浪網副總裁
馮 鑫:北京狂風網際科技有限公司CEO
張煒:機械產業勘察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國家勘察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朱福壽:高級工程師,曾任東風汽車車輪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現任鄭州日產董事長。
政界  
奚國華:產業和信息產業部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原產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原中國網通團體總裁
苗 圩:產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原二汽總經理,武漢市市委書記
唐賢明: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總裝備部副總顧問長,少將軍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
朱作滿:少將
程安東:原陝西省省長
高祀仁:中心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原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市委書記
徐立全:安徽省副省長
賈成炳:中心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吉喆: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倪岳峰: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
蔡其華: 中共長江委黨組書記,長江委主任
王思齊:原貴州省政協主席
邵桂芳: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山東大學黨委書記
王國平:杭州市委書記
林元和:佛山市市委書記
唐承沛:安徽省副省長
學界
陳 鯨:中國工程院院士,軍內通訊與信息系統專家
徐南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膜技術專家,江蘇省長助理
盧秉恆: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吳信東: 在美國佛蒙特(Vermont)州的佛蒙特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著名數據挖掘大師。
查紅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導
李 健: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原中南大學黨委書記
耿安松: 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及廣東省科學院院長,有機地球化學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董樹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
崔之祜:軍隊著名計算機專家,總參某所學科帶頭人
王耀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副校長,少將軍銜。
費業泰:合肥產業大學教授,2005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楊善林: 合肥產業大學教授,2005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200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歷史發展編輯本段回目錄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合肥產業大學前身安徽省立蚌埠高級產業職業學校建立
1947年安徽省立產業專科學校創建
1950年安徽省立產業專科學校改建淮南產業專門學校
1950年淮南產業專門學校升格為淮南煤業專科學校
1951年淮南煤業專科學校更名為中國煤礦產業專科學校
1951年中國煤礦產業專科學校更名為淮南煤礦產業專科學校
1955年淮南煤礦產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合肥礦業學院
1956年西本工學院(礦區開採)並進合肥礦業學院
1958年合肥礦業學院更名為合肥產業大學
1962年安徽建築工程學院(本科部分)並進合肥產業大學
1970年安徽水利電力學院並進合肥產業大學
1952年淮河水利專科學校創建
1953年淮河水利專科學校改建水利部懷遠淮河水利學校
1957年水利部懷遠淮河水利學校撤銷
1958年淮河水利學校復校並升格為安徽水利電力學院
1970年安徽工學院並進合肥產業大學
1949年皖南革命幹部學校創建
1951年皖北幹校並進(合署)皖南革命幹部學校
1952年皖南革命幹部學校、皖北幹校合併組建安徽幹部學校安徽幹部學校更名為安徽行政學院
1958年安徽行政學院、蕪湖電力學校(機械科)合併升格為安徽產業專科學校
1959年安徽產業專科學校更名為安徽機械產業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機械產業專科學校升格為安徽機械學院
1961年蚌埠機械學院、蕪湖電力專科學校、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淮南化工專科學校、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並進安徽機械學院
1978年安徽農機學院(原安徽工學院)復校
1978年安徽農機學院更名為(復名)安徽工學院
1994年安徽工學院並進合肥產業大學
一、蚌埠機械學院
1958年蚌埠產業專科學校創建
1960年蚌埠產業專科學校升格為蚌埠機械學院
二、蕪湖電力專科學校
蕪湖電力專科學校創建
三、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
1958年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產業學校創建
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產業學校升格安徽省銅官山礦冶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省銅官山礦冶專科學校更名安徽省銅官山有色金屬專科學校
四、淮南化工專科學校
淮南化工專科學校創建
五、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
1958年馬鞍山鋼鐵產業學校創建
1960年馬鞍山鋼鐵產業學校升格為馬鞍山鋼鐵專科學校
1961年安徽機械學院更名為安徽工學院
1962年安徽輕產業學院、安徽交通學院、安徽建築工程學院(專科部分)並進安徽工學院
一、安徽輕產業學院
安徽輕產業學院創建
二、安徽交通學院
1956年安徽交通學校創建
1958年安徽交通學校升格為安徽交通學院
三、安徽建築工程學院
1958年安徽省建設廳幹部培訓班、瀋陽計畫經濟學校和蘇州建築工程學校(部分)合併組建安徽建築工程學校創建
1960年合肥產業大學(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築工程學校合併升格為安徽建築工程學院

六十周年校慶編輯本段回目錄

校園

合肥產業大學六十周年校慶專題網站:http://www1.hfut.edu.cn/xiaoqing/xqdt.php

2005年10月,合肥產業大學將迎來60周年華誕,並將以“人文、學術、創新”為主題舉行60周年慶典活動。

2005年10月9日上午,在安徽省紅三環運動場,各級領導、合工大師生員工代表以及來自國內外、中國各地的校友、嘉賓在此隆重集會,慶祝建校60周年。

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致電祝賀合肥產業大學60周年校慶。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郭金龍,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王金山,安徽省政協主席方兆祥等各級黨政領導和兄弟院校代表及部分企業、科研單位代表出席了大會並在主席台就坐。慶典活動由校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徐惠鵬主持,活動分為慶典大會和慶典演出兩個部分。會議在掌聲中宣讀了李-嵐清同道、路甬祥同道、宋健同道的題詞和有關單位的賀信、賀電。

合工大校長徐樅巍同道在會上作了題為《繼續傳統,宏揚精神,興校圖強,再創輝煌》的講話,他在講話中回顧了學校60年的發展歷程、展示了60年建設所取得的成就、總結了學校的辦學經驗、提出了學校今後的發展目標和辦學思路,並對長期支持和關心合肥產業大學發展的各級師生、校友及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朋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來的賀信。賀信中說,合肥產業大學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揚優良傳統,注重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和學科建設,在“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氛圍中,學校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建設人才,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希看合肥產業大學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教育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校慶期間,東風汽車公司、江淮汽車團體有限公司、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東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安慶石化總廠、皖北煤電團體總廠、中國聯合工程公司、安徽星馬汽車團體公司、安徽省民政廳福利彩票公司、馬鋼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和廣東佛山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正虎先生、北京法國卡普西尼服裝品牌中國總代理朱玉霞女士、北京首創製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兵先生、北京通力公司董事長王和根先生等單位和個人對學校給予捐贈。

校歌歌詞——《弦歌一路高聲唱》
北帶淮河,南襟浩浩長江。
合肥工大在皖中心。
器識為先,品德為上,求知求真,弘實學養。
弦歌一路高聲唱,培育萬千棟樑。
厚德篤學,我們畢生的追求;
崇實尚新,我們永遠的理想,
永遠,永遠的理想。
東臨巢湖,西眺巍巍大別山。
合肥工大在皖中心。
學術精進,思想開放,科技創新,教學相長。
青春如火好時光,志在祖國富強。
厚德篤學,我們畢生的追求;
崇實尚新,我們永遠的理想,
永遠,永遠的理想。

黨委辦公室編輯本段回目錄

黨委辦公室是學校黨委的綜合辦事機構,圍繞學校黨委的中心工作,積極發揮顧問助手、督促檢查和綜合協調作用。

辦公室主要負責校內各單位貫徹執行黨委決議情況的檢查及督辦工作,黨委各類檔案、工作報告、會議紀要、情況簡報等文字的起草工作;負責黨委系統信息收集、編印、上報以及有關情況的調查研究工作和穩定工作;負責上級黨委檔案的收發、傳遞、保管、回檔和全校保密工作的檢查、宣傳及校保密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黨委的各種會議及全校性的重大會議和活動的組織與安排工作,民眾來信來訪的接待與處理工作,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以及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現任領導編輯本段回目錄

黨委書記 李廉,男,1951年11月生於山東曲阜,山東陽穀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委副書記 徐惠鵬,男,1947年9月出生,上海市人,副教授。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江舒 ,女,1950年10月出生,浙江寧波人,高級政工師。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慶承松,男,1961年10月出生,安徽含山縣人,副教授。

校長 徐樅巍,男,1956年10月生,遼寧省大連市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校長 陳朝陽,男,1952年2月12日出生,安徽省巢湖人,教授。

副校長 韓江洪 ,男,1954年9月出生,安徽省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副校長 洪天求,男,1953年11月生,安徽省懷寧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副校長 周軍,男,1959年7月出生於合肥,籍貫江蘇常州,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副校長 趙韓,男,1957年5月出生,安徽省宿州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武部(軍事教研室) 編輯本段回目錄

人民武裝部(軍事理論教研室)在校黨委和校行政的領導下,全面負責在校學生的集中軍事練習和軍事理論課教學、人武、雙擁、徵兵、高技術民兵練習、全民國防教育和人防等工作。

離退休工作處
離退休工作處是學校設立的黨政治理職能部分,負責對離、退休職員的治理和服務工作。現有活動室約800平方米,門球場2個。全處有工作職員17名,設離休辦公室和退休辦公室兩個職能部分。離退休職工黨總支共有黨員1080餘名,分設27個黨支部。

各個學院具體情況編輯本段回目錄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現設有7個系,9個實驗室和計算中心。現有本科專業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全院現有教職工14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40人。教職工中有專任教師113人,其中博士學位及在讀博士45人,碩士學位79人。目前學院共有學生283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153人。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403人,工程碩士160人,研究生課程班學生118人。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安徽省立蚌埠高級產業職業學校土木科,是學校在1945年創辦初期的三個專業之一。1953年為適應煤礦建設需要改名為礦山建築系。1961年定名為建築工程系,設有產業與民用建築和建築學兩個專業。在1967年,原安徽水電學院並進我校,其農田水利工程專業和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專業劃回建築工程系,當時建築工程系設有產業與民用建築專業、農田水利工程專業和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1979年,水利類專業劃出,成立水利工程系,建築學專業恢復招生,1982年景立建築設計研究所。1986年因各自發展需要,建築工程系一分為三,即建築工程系、建築學系和建築設計研究院。1988年5月水利工程系更名為土木工程系,設有農田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建築工程專業,並設有土木工程建築結構、給水排水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方向,1994年5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設立給排水專業和交通土建專業。1999年6月,土木工程系、建築工程系和數學力學系的力學部分合併為現在的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現含概力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測繪科學與技術四個一級學科。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是一個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人才輩出的搖籃。始於1950年的淮南煤炭產業專科學校,當時設定採礦科、地質科;1954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合肥礦業學院,先後設立地建系、地質系;1958年學校改制為教育部直屬的合肥產業大學。當時的地質系先後設定了放射性地質、地球物理勘探、地質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金屬非金屬地質和煤田地質等6個專業,後煤田專業與採礦專業合併為礦冶系;1972年地質系的煤田專業教師支持淮南煤炭學院組建地質系;保存地質普查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三個本科專業。1987年因設立環境工程專業而改稱為資源與環境科學系,2000年又增設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2001年9月28日正式建立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1998年教育部進行專業目錄調整,學院原地質普查與勘探專業和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分別調整為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及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

1981年學院獲得國家第一批礦床學和構造地質學兩個專業的碩士授予權,1987年獲得礦床學專業博士授予權。學院現有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博士授權點1個,設有地質學博士後活動站,具有地質學及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地質工程碩士授權點,並具有環境工程和地質工程2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其中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和環境工程學科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學院同時設有安徽省生態工程技術中心及安徽省生態教育示範基地。學院目前有教職員工77人,其中教師64人,教授17人,24人具有博士學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000多人,研究生(碩士生、博士生)200多人。

材料學與工程學院

前身是合肥產業大學材料系,始建於1958年,經過4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我國材料、機械等行業專門技術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院下設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一個實驗測試中心、一個模具加工中心、一個複合材料研究所;擁有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兩個博士點,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兩個省級重點學科,一個材料工程工程碩士點,是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單位。目前在校本科生1800餘人,在校研究生220人,博士生24人,工程碩士及研究生課程班學生30餘人,博士生24人。全院在冊教職工70人,有教授21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職員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5人,留學回國職員12人,具有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23人,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79%。教學、科研實力雄厚,研究隊伍朝氣蓬勃、蒸蒸日上。教師專業分布、職稱和年齡結構日趨公道,已形成若干個穩定的學科研究方向。一批中青年教師已成為學科發展的中堅氣力,打造科研創新團隊已初見成效,有10多位教師分別被評為省部級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隊伍,培養對象,已顯示出強勁的學科發展潛力。

治理學院

已有26年的發展歷史,在建設國際化、研究型的高水平學院目標指引下,學院教學科研水平迅速攀升,學科學位建設突飛猛進,總體實力迅速增強,已經成長為學科涵蓋面寬、特色鮮明、上風突出的、享有較高著名度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緊跟現代治理髮展趨勢與要求,逐步在治理科學與工程、工商治理、公共治理三大治理學科領域取得豐富建設成果,特別是在治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建設方面,成績明顯,在全國居於前列.
學院現有7個本科專業:信息治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工商治理、市場行銷、會計學、旅遊治理、勞動與社會保障;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企業治理及其信息化、企業治理、會計學、信息治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治理信息學、工程與項目治理、行政治理與電子政務、治理系統工程;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工商治理碩士(MBA)、公共治理碩士(MPA)、物流工程、項目治理;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治理科學與工程;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信息治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治理信息學、工程與項目治理、企業治理及其信息化;1個博士後科研活動站:治理科學與工程;1個省級重點學科:治理科學與工程。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設有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本科專業。
“農產品生物化工實驗室”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產品加工及貯躲工程”學科是安徽省重點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食品科學還具有工程碩士授予權。全院現有各類在校學生近1000人,其中本科生840餘人,碩士研究生50餘人,博士研究生20餘人。博士生導師3人,師資氣力雄厚。

化學工程學院

學院基本建制為四系兩中心: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化工工藝系、製藥工程系和套用化學系、理化測試中心和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學院設有套用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學)、化學工藝、化學工程、生物化工等5個碩士點和材料學(與材料學院共建)博士點,材料學(高分子材料學)學科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權和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化學工程學科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權。目前,共有教職工100餘人,其中教授1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職在讀博士)的教師占教師總數30%,是一支教學氣力強、學術思想活躍、思想素質好的師資隊伍。全院教學、科研、實驗用房總面積達11000多平方米,具有完善的實驗、科研和各種近代分析儀器及設備。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實驗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新化工實驗樓已於2002年在翡翠湖新校區落成並投進教學使用。目前在院本科生共1653餘人,研究生134餘人,博士生10人。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1999年由原電氣工程系改制為電氣工程學院,2001年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全院現有在冊職工149人,擁有教學科研職員110人(兼職2人),實驗室職員27人和行政職員13人。有正高職稱18人,副高職稱4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6人。
學院設有一個博士專業(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六個碩士專業(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兩個工程碩士專業(電氣工程、控制工程)、三個本科專業(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在上述各學科點中,"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為國家和省重點學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為省重點學科。
2003年我院在校本科生為1764名、碩士研究生為187人、工程碩士生為75人、博士研究生為26人。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目前有7個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產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產業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交通工程;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環保裝備及環境監測、產業工程、產業設計、熱能與動力、流體機械、低溫與製冷、載運工具及運用工程;3個工程碩士授權點:機械工程、車輛工程、產業工程;4個高校教師系列碩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環保裝備及環境監測、產業工程,其中機械工程學科是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並有機械工程學科博士後活動工作站;3個省級重點學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1個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重點實驗室。學院的大部分學科專業已有近60年的歷史,也有部分是新興學科專業。(現在機械設計及理論已經被批准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學院設有4個系:機械設計工程系、製造與產業工程系、汽車與交通工程系、熱能與動力工程系;有CIMS研究所、摩擦學研究所、特種加工研究所等十幾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還有安徽省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實驗室、機械工程實驗中心等十幾個實驗室。
全院有教職工28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5人、教授45人、副教授近100人、有博士學位的50人、讀在職博士的50人。已培養出博士20人,碩士約600人。有在讀的博士後4人、博士生121人、碩士研究生621人、工程碩士研究生318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院279人、本科生3756人、成-人教育學生505人。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

(前身為精密儀器系、儀器儀表學院)是具有學科特色和較高學術水平、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著名度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設有測控技術與儀器、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兩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千餘人。學院設有“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含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即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電信息工程)和該一級學科博士後活動站。現有在校研究生(碩士、博士)150餘名,在讀工程碩士研究生40餘人。

建築與藝術學院

建築系專業創建於1958年,是全國建築學專業較早的院系之一。1986年景立建築系並取得了“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期參與組建了建築設計研究院,形成了教學、科研、設計相結合的教育機制。2001年景立了建築與藝術學院,全院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人,講師(工程師)Z0人。外聘兼職教授12人。教師中有碩士學位26人,在讀博士9人(其中4人在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53人,碩十研究生1l0人。建築與藝術學院現設有建築學、藝術設計、城市規劃三個本科專業,有“建築三設計及其理論”、“設計藝術學”兩個專業碩士授權點。其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學科為省重點學科。

人文經濟學院

人文經濟學院前身是合工大社科系與外語系,始建於1985年,1999年,將兩系合併組建人文經濟學院,學院現有教職工296人,專職教師2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7 人, 教師中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91人,有43位教師正在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

下設:馬列部、大外部、政法系、經濟系、外語系、藝術與傳播系6個系部。建有合肥產業大學現代科技發展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合肥產業大學軟科學研究所、合肥產業大學生態經濟與人文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本院有8個本科專業:思想政治教育、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英語、法學、社會工作、廣告學。1個學術報告廳和4個實驗室(套用經濟學模擬實驗室、英語專業多媒體語音室、數碼影視實驗室及模擬法庭)
本院有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省級重點學科)、科技哲學、產業經濟學、英語語言文學。

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通訊工程系、實驗中心、微型計算機套用研究所等機構,現有教職工199人,其中教授19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31人。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通訊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5個本科專業;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信號與信息處理、電路與系統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電子與通訊技術3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986年獲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授權點,2003年獲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授權點。2004年學院在校本科生2032人,在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415人,已畢業502人。

電子科學與套用物理學院

院覆蓋電子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光學工程和教育學四個一級學科,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和課程與教學論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擁有積體電路工程、電子與通訊工程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課程與教學論兩個同等學力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學院具有套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和示範專業。目前學院各類在讀研究生200餘人,在讀本科生1100餘人。
目前,學院有教職工135人,其中專任教師112人、教授10人、副教授33人,專任教師中80%以上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會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

數學學院

本院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兩個本科專業,擁有套用數學、計算數學2個碩士點。全院設有基礎數學系、信息與計算數學系、套用數學系、公共研究生數學教學部、大學數學教學部、工程數學教學部等6個系、部以及套用數學研究所、系統科學研究所、技術科學與模擬防真研究所、統計分析與運籌最佳化研究所共4個研究所。研究領域主要有:套用數值逼近、CAGD、套用統計、非線性動力系統、編碼與密碼、最佳化計算等專業方向。

軟體學院

2009年4月學校決定按照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有關試辦“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要求和標準成立軟體學院,並從2009年學院開始招收軟體工程專業本科生。
學院積極探索新型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發揮合肥產業大學在信息學科領域自身、交叉和融合的上風,加強和國內外大學合作,採用國際上最新優秀教材,聘請校內、國內外著名大學教授和著名軟體公司的軟體專家和治理專家授課;強化英語教學,強化在軟體實習基地的項目研發實踐教學。
學院與MICROSOFT、IBM、ORACLE、INTEL、HP、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國外著名的IT企業和著名高校開展多途徑合作辦學,力求在治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創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