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於1946年創建,前身為合肥市萬慈國小,1975年更名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為了加快合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合理調整教育資源布局,推進合肥市教育均衡發展,充分發揮該校辦學優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社會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好上學,上好學”的需求,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2007年9月,該校與合肥師範附校國中部合併,整建制遷入濱湖新區,隸屬包河區教育局,成為合肥市第一所公辦全日制寄宿制國中。

基本信息

辦學條件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外形別具一格的教學實驗樓與教師辦公樓構成和諧的統一體,其南面是一個總面積為2000多㎡的操場和標準籃球場,並鋪設了人工草坪,通過校園改造增加了有效的活動空間3200㎡。教學 實驗樓有地下腳踏車停車場1300多㎡,可停放全校師生腳踏車;一樓大廳1300多㎡,可供全校師生集會及上室內體育課;二樓平台600多㎡,不但可供學生課間活動,也可用來上體育課。按照義務教育達標要求,為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國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學校多方籌集資金,逐步配齊各種教學設施,現有物理實驗室兩個、化學、生物實驗室各一個;兩個微機室、兩個多媒體室,還配有多媒體學術報告廳、語音室、科技活動室、圖書室、師生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桌球館等,各器室均投入正常使用。

2006年省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中,以學校學生為主組建的合肥市代表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榮獲國中組團體第一名,且省第一2004至2005年學校先後順利通過區、市級特色學校驗收,榮獲首批“合肥市特色國中”稱號。近幾年學校被評為合肥市科普示範學校,合肥市實驗性、示範性校本教研基地,合肥市甲級管理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

2007年7月始,根據市委、市政府決定,合肥46中與合師附校國中部合併,整建制遷入濱湖新區,校名仍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隸屬於包河區教育局,成為合肥市第一所公辦全日制寄宿制初級中學。

學校先後被評為安徽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合肥市特色國中、合肥市科普示範學校、合肥市文明單位、合肥市甲級管理學校、綜合治理模範單位、綠化先進單位、雙擁模範單位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等。

強強聯手辦新校,勵精圖治鑄輝煌。新的合肥46中將充分發揮名牌學校和公辦寄宿制學校兩大優勢,按照設施一流、設備一流、師資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質量一流的標準,高起點、高品位地建設成獨具魅力的濱湖新校;我們將開好局,起好步,三年顯成效,五年鑄輝煌,努力成為全國知名、全省一流的名牌特色國中,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社會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好上學、上好學”的需求,為合肥市教育均衡發展、合肥市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校園文化

校風:團結、奮進、求實、創新。

教風:嚴謹治學、竭誠奉獻。

校訓“方正通達” 校訓“方正通達”

學風:行知結合、好學向上。

校訓:方正通達。“方正”,典出老子的《道德經》;“通達”,典出孔子的《論語》。方正,即方方正正。引申指法律、法規、準則、規範等。其寓意有三層:對學校而言,是依法辦學,以德治校;對教師而言,是遵守師德規範,依法從教;對學生而言,是遵守行為規範,好學向上。 校訓中的“通達”,即通曉暢達。引申指辦學目標、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過程。其寓意有兩層:從義務教育的基礎性出發,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這是“通”。從學生的終身教育與終身發展出發,學校的一切工作,還要面向未來,使學生在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科學素養方面,具有卓越的特質,這是“達”。 “方正通達”的校訓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特色。“通達”,語出《論語·顏淵》。“通達”,體現了孔子的教育培養目標。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一個知識分子,怎么樣做,才能稱得上通達呢?”孔子說:“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這段話的意思是,所謂“達”,那是要品質正直,愛好道義,能仔細辨析別人的話語並認真察看別人的反應,思考得又比別人更深入。這樣的人,就可以在國家和家族裡通達。今天,從學生的終身教育與終身發展出發,學校的一切工作,完全為了使學生在負責任態度,在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探索精神、科學素養等方面,具有卓越的特質,成為高素質、複合型人才,這正是合肥四十六中的育人目標。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校歌:《濱湖少年》 作詞 楊立新 作曲 李虹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歌詞:雪白的雲朵在藍天上飄蕩,
幸福的少年在巢湖之濱成長。
先哲的夢想童稚的渴望,
通江達海,揚帆遠航。
行知結合,好學向上,
清新的校園是我們成才的地方。
珍愛生命,追求真理,
通江達海是我們夢寐的希望。
方正做人,通達四方,

知識的海洋是我們學習的課堂。
諾亞方舟,載著我們,
揚帆遠航實現人生的理想。

學區範圍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

東-廬州大道以西,南-林芝路以北,西-玉龍路以東,北-紫雲路以南。不含觀湖苑、春暉園小區。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南校區):

東-徽州大道以西,南-雲谷路以北,西-玉龍路以東,北-林芝路以南。含春暉園小區、以及煙墩新拆遷未回遷的村。繼續接收四十六中學區內八年級、九年級轉學生。

老校區

辦學規模及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25個教學班共1600多名學生,其中共青團員400多人。在崗教師94名,其中黨員40名,高級職稱34人,截止2006年9月該校具有本科學歷教師63人,學歷合格率100%。各學科均有學科帶頭人和相對穩定的老中青三結合的專職教師。全體教師學有專攻,各有所長,治學嚴謹;全體學生守紀律,講文明。學校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教育教學特色及成果

上世紀經過幾代人的奮鬥積澱,合肥四十六中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多次受到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和獎勵,成為聞名省城的初級中學。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校園風采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校園風采

在新的辦學理念的引領下,經過全體教職工的艱苦奮鬥 ,學校的特色建設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學生的生命在特色教育過程中放出了光彩,中考成績穩中有升,省、市示範高中的達線率為60%左右,畢業生受到高一級學校的普遍歡迎。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面大,等次高。桌球比賽,已連續20年獲合肥市國中組男、女團體及單打第一。信息學競賽碩果纍纍,該校已連續4年獲得合肥市團體一等獎。2006年省青少年信息學競賽中,以該校學生為主組建的合肥市代表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榮獲國中組團體第一名,且省第一、二、三、五名皆為該校學生。在科技創新競賽方面亦成績喜人。在創辦特色學校的過程中,也湧現了一批科普教育的帶頭人,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近幾年來,有兩名教師獲國家級優質課評比二等獎;16名教師獲省市“教壇新星”及優質課評比一等獎;30多人次獲得區級“教壇新星”及優質課評比一等獎。教師獲獎或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四百餘篇。學校綜合實力逐步提高,04年、05年連續兩年獲廬陽區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新校區

學校設施一流

新校東鄰徽州大道,南望合肥一中,西靠徽一路,北臨紫雲路,乘BRT專線至市中心僅需40分鐘,交通便捷暢達。新校占地165畝,綠化率達54%,環境優雅宜人,總建築面積達10萬多㎡,古樸風格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名校風範與一流設施相得益彰。新校按照國內一流標準,建設並配齊各類教育教學、學生寄宿生活所需的設施設備。

三幢教學樓有68個教室容納3400名學生,每層之間都以連廊連線;辦公樓建築面積4355㎡,科技樓4468㎡,實驗樓7240㎡,學生食堂建築面積達6407㎡。各類器室按部頒標準配齊配足,有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階梯教室、語音室和勞技、美術、音樂教室,科普活動室與書法、地理教室等,還有可容納近400人的現代化學術報告廳2座;7807㎡的綜藝樓一座,內設健身房、舞蹈房、校園電視台以及各類功能教室;3000㎡圖書館1座,配備現代化的電子書庫,各類書籍應有盡有;擁有標準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一個,室外籃球場、羽毛球、排球場各10個;學生公寓3幢,可容納2800學生住宿,4人一間,每間27㎡,配有衛生洗浴間、空調、電話及各種網線,每層樓都配備開水房、洗衣間、公共衛生間和學生活動室;餐廳兩座,可供3600學生同時就餐;學校還將建設體育館一座與體育場看台。

管理機制健全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寄管處五個職能部門以及工、團、婦、隊等民眾組織。1994年學校實行內部體制改革,各處室職責明確,工作效率高;全體教師實行雙向選擇聘任制,一年一聘任,三年一循環,極大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為進一步深化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增強辦學活力;自2000年開始,實行全員聘用契約制,競爭上崗,最佳化組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師資隊伍優秀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42人, 其中在編教師196人,生活輔導教師29人,黨員85人,高級職稱67人,截止2008年8月底具有本科學歷教師173人,碩士1人,學歷合格率100%;學校將全面整合原46中和師範附中的優秀教師隊伍群體,並面向全國遴選年富力強、品學兼優的優秀教師加盟,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優秀課任教師和生活教師隊伍;現各學科均有學科帶頭人和相對穩定的老中青三結合的專職老師任教,他們學有專攻,教有所長,治學嚴謹,師德高尚,為人師表。

學生品學兼優

學校現有60個教學班,4300多名學生,其中共青團員900多人,優良的校風、嚴謹的教風,必將促進學生文明守紀、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多才多藝、全面發展,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辦學特色凸顯

84年以來,該校中考成績逐年提高,從86-91年(92年後,市里不排名次)連續六年中考獲合肥市第一,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該校提出了“嚴管理、輕負擔、高質量、重特色”的辦學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該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1999年8月17日,《中國教育報》在“素質教育特別報導”欄目中以 “為有源頭活水來”“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為題報導了該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46中人經過深刻反思論證,在專家的指導下,結合該校實際提出了新的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育高素質人才,辦特色化學校”;實施新課改以來,該校大力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教育科研促學校質量,以教師成長促學生髮展,凸顯科普特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每一個學生都獲得個性化的發展空間;2003年被確定為“合肥市科普示範學校”,2005年首批被命名為“合肥市特色國中”(全市僅兩所中學)。

辦學成績

多年來,中考各項成績統計名列全市前茅,2004年中考,張少愚同學名列全市第一;04年、05年被合肥一中理科實驗班錄取的人數全區第一,被合肥一中錄取率在10%以上。04年、05年該校連續兩年獲廬陽區教學成果一等獎(全區僅兩所)。2006年中考一、六、八中學聯合招生錄取率達34%,省示範高中的達線率為63%,居合肥市第一。2007、2008兩年在面臨遷址濱湖新區的特殊歷史時期,繼續保持高質量的辦學水平。在全國第七屆電腦機器人比賽中,該校有一個項目獲全國金獎,一個項目獲全國銅獎。信息學、科技創新和電腦機器人等比賽獲獎等級高、人次多,連續多年名列合肥市第一,實現了合肥市、安徽省的歷史性突破。桌球連續22年獲市國中男女團體冠軍。

特色教育成績

信息學(計算機)競賽

連續4年獲得合肥市團體一等獎,個人第一名。2001年46中有19人獲市級以上獎勵,其中有2人獲省級獎勵。2002年有17人獲市級以上獎勵,沈達同學獲得全國一等獎,張瑋如等6人獲得全國二等獎。2003年有18人獲市級以上獎勵,學校獲安徽省團體三等獎。2003年全國分區聯賽,彭誠等5位同學獲得一等獎。2004年6人獲市級一等獎,學校獲安徽省國中團體第二名(合肥市歷年最好成績)。2005年彭誠在安徽省競賽中獲國中組第一名,這是合肥市歷史上零的突破,市教育局專門給學校發來賀信。

科技創新大賽

2002、2003年我校學生參加中央電視台“奇思妙想”和“異想天開”科普特別節目,分四次播出。在市第18屆第19屆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4個二等獎,2005年在市第二十屆科技創新大賽中王浩洵等3人獲得一等獎,並獲得省二等獎;程洋等2人獲市三等獎;在市科學幻想畫比賽中,劉驥等5位同學分獲二三等獎;2006年我校獲合肥市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4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王彥博和李禕分別獲得省級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和二等獎。王彥博同學獲得在澳門舉辦的第二十一屆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二等獎,同時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全國少年科技獎”(該獎項全國僅有10名),並被評為“江淮十佳好少年”。06年10該同學獲得第四屆科技創新市長獎。

教育教學成果顯著

該校在新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經過全體教職工的艱苦奮鬥,學校的特色建設已經取得成效。順應自然、強化基礎、發展特長,該校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和畢業率穩定在100%。多年來,中考各項成績統計名列全市前茅,畢業生受到高一級學校的普遍歡迎,他們認為:該校學生髮展潛力大,學習方法活,富有創新精神。合肥一六八聯合招生錄取率等各項指標均居合肥市前列;在合肥市省示範高中特長生錄取總人數和錄取率位居同類學校之首。 2009年合肥市中考狀元桂冠被46中九(8)班胡佳歆同學以763分摘得。各級各類競賽更是碩果纍纍。例如信息學競賽連續4年獲合肥市團體一等獎。2006年4月壽鶴鳴、梅詩珂、孫徐湛、潘睿在安徽省信息學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其中壽鶴鳴成為安徽省代表隊成員參加在四川綿陽舉辦2006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榮獲全國團體冠軍。

在創辦特色學校過程中,教師中湧現了一批科普教育帶頭人,先後有19位教師獲得省、市“教壇新星”稱號及優質課評比一等獎,3名教師獲“市長獎”,50餘人次獲區級“教壇新星”稱號及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四位教師在國家級教學大賽中獲一二等獎。中央電視台多次播出了反映我校師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節目。

由於該校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成績突出,多次受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表彰,先後被評為合肥市特色國中、合肥市文明單位、合肥市甲級管理學校、綜合治理模範單位、綠化先進單位、雙擁模範單位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等。

成績斐然

中考成績:

自1981年以後,我校教育教學成績穩步提高,尤其是1986至1991年連續六年獲得合肥市中考人均成績第一名,(92年後全市不排名次)。

近三年省市示範高中達線率均在85%以上,屢次獲得教育主管部門的嘉獎。

遷址濱湖的第一年中考成績喜人,升入一、六、八中學人數達372人,獲得“包河區教育教學成績優秀獎”。

2001年畢業的燕子,2004年畢業的張少愚,2009年畢業的胡佳歆為當年中考狀元。

教師獲獎:

楊全、許祖祥、張峰、余善桂、解露露五名教師獲國家優質課大賽一二等獎。

先後有趙國泉等7名教師獲安徽省“教壇新星”稱號。

25名教師獲市“教壇新星”及優質課評比一等獎。

50多人次獲區級“教壇新星”及優質課評比一等獎。

張志剛、高歆、劉經智、蔡薇、王俊等六人次先後獲科技創新大賽輔導教師“市長獎”。

近幾年教師獲獎或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千餘篇。

特色教育成果:

桌球23年蟬聯合肥市國中組男女團體冠軍。

信息學競賽連續五年獲得合肥市一等獎。

全國電腦機器人比賽和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50餘人次;獲省、市電腦機器人比賽和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200餘人次。

2005年彭誠同學參加安徽省青少年信息學大賽榮獲國中組第一名,並代表合肥市首次成為安徽省信息學代表隊成員,在全國信息學競賽中獲得銅牌,為此市教育局發來賀信稱:我校信息學競賽的輝煌成績“是一次新的突破”。

2006年暑期我校王彥博參加第21屆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並同時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全國少年科技獎”,值得一提的是該獎全國僅有10名。

2007年全國電腦機器人大賽獲金牌銅牌各一枚。

2010年7月,在全國第十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我校鄭鈺凡和張良夢寐、劉學宇三同學,分別獲得國中組FLL和VEX挑戰賽(銀獎)二等獎,其中鄭鈺凡和張良夢寐是二等獎的第一名,以一名之差與國家金獎失之交臂。

2010年合肥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中六人榮獲一等獎。

知名校友

陳曉 青年演員,《神鵰俠侶》楊過扮演者

辦學目標明確

總體目標:深入貫徹“嚴管理、輕負擔、高質量、重特色”的十二字辦學思想,育高素質人才,辦特色化學校;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面發展,凸顯科普特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科學精神帶動全程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把我校辦成省級乃至全國一流特色國中,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多層次的合格人才奠基。

分階段目標:開好局,起好步,在新的起點上,抓住學校新一輪發展機遇,成功地實現二次創業;三年初顯成效,五年鑄造輝煌;成功創建安徽省特色國中,努力把我校辦成省內一流乃至全國知名的特色國中。

領導介紹

校長

黃先銀校長 黃先銀校長

黃先銀,男,1963年9月出生於合肥市包河區。本科學歷,1983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至今。199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學高級教師,從事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廬陽區首屆骨幹教師,廬陽區首屆教壇新星,廬陽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主任,現任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

1983年7月從合肥師範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任兼職團乾,在合肥四十五中任國中政治教師,並先後擔任學校團總支書記、副校長兼德育處主任、校黨支部書記。2004年11月應組織安排到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學任校長、黨支部副書記。2007年5月合肥46中遷至濱湖新區隸屬合肥市包河區教育局,2008年9月任46中黨支部書記、校長至今。

1989年合肥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1990年全國學賴寧活動優秀指導者;1991年全國《少年百科叢書》閱讀競賽優秀輔導員;1993年中市區優秀團乾;1995年中市區優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中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合肥市“三五”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工作者;2007年合肥市十大教育新聞人物。參加承擔3項省級教科研課題研究並已結題,多篇論文在省市級評比中獲獎或在省市教育刊物上發表。

副校長

凌強,1992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副校長,合肥市優秀教師,合肥市國中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合肥市第三屆教壇新星,所帶班級語文中考成績多次在合肥市名列前茅,多篇論文獲獎或發表,2006年當選為廬陽區第二屆人大代表 。

吳大兵,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曾擔任語文教研組長、年級組長,七年級部主任,現任學校副校長。工作以來一直勤勤懇懇從事語文教學,其中擔任班主任工作14年。曾獲區優秀青年教師、區優秀團乾,區“兩情兩德”先進個人,區優秀班主任、區教壇新星,中考成績優異,所教班級被評為“區先進班級”。所輔導學生有多人次獲得大獎,本人也獲得國家級優秀輔導教師獎。數篇論文獲獎並在省市專業刊物上發表。

地理位置

地址:合肥市金寨路406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