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09年6月初,長沙市嶽麓區鹹嘉新村小區附近一個工地開始施工,一到夜間,拉渣土的車輛就從小區中的銀雙路穿過,自那時起,附近的居民大多午夜難眠。
政府回應
長沙市城管部門回覆說,晚上運渣土是市里有檔案規定的,他們沒法管。環保部門的說法是,建築工地夜間施工問題是城管局管轄範圍。
長沙市渣土管理處工作人員的解釋與城管部門相同。
法規
長沙市政府《關於市區部分區域白天禁止渣土砂石運輸車輛通行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這份2003年4月4日頒發的檔案規定,城區每日4時~20時,禁止渣土砂石運輸車輛運行,並對禁行區段予以劃定。這樣,長沙城區的渣土車只能在夜間作業,相應的建築工地也就只能在夜間施工。這個檔案是“為了緩解長沙城區的交通壓力和保持市容整潔”而制定的,可沒想到夜間噪音污染問題隨即出現。
但是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規定:“在城市市區噪聲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其中,“噪聲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按照國家的工地噪音排放標準,白天噪音不得超過70分貝,晚上噪音不得超過55分貝。
根據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行政程式規定》,“規範性檔案有效期不超過5年”,上述關於渣土運輸的通告已經超過5年,應該已經失效。
渣土車整治
對城市建設中出現的渣土車擾民現象,長沙市亦曾多次整治,只是每次的側重點不同。開始,人們關注最多的不是噪音污染,而是揚塵和車禍。
長沙一報紙曾統計,長沙申報開工的渣土工地約有500多個,全市共有23家正規渣土運輸公司,1300多輛渣土車,為城市建設和發展作出了貢獻。但是,超載、超速、灰塵、噪音、事故……種種劣習也讓人談車色變。
長沙市的做法是,嚴格車輛和駕駛員的管理。一是要求開渣土車須持證,並對長沙市數百名渣土車司機進行安全行車和文明運輸渣土的專門教育。二是長沙城區所有渣土車將統一“著裝”,穿橘紅“外套”,採用“湘AZ”牌照,實行專業化運輸,運輸公司必須使用符合統一標準密閉完好的車輛,運輸前應先向市城管局申領城市建築垃圾運輸核准證件,需要在禁區通行時,必須向公安交警部門申請登記。處置建築垃圾的單位必須與專業公司簽訂專門運輸契約,不得交給未經核准的企業運輸,在施工過程中不準使用無牌無證照車、套牌車、敞篷車;要設定洗車平台,確保淨車出場。對建設單位擅自處置建築垃圾,亂倒亂卸、使用非專業車輛運輸及車輛超載、車輛密閉不嚴、污染道路、違反禁運規定等行為,城管執法部門可依法進行處罰。
如此一來,許多問題得以解決,只剩下了夜間噪音問題。
苦衷
施工時間
晚上施工只有幾個小時,施工效率也不高,司機為了效益,只能多拉快跑,人又容易疲勞,容易留下安全隱患。司機每天過的是顛倒黑白的日子,其實他們非常願意白天作業。
但按照規定,渣土車在城區只能晚上作業,帶來的是一系列的問題:相應的施工工地也只能晚上施工,工人也只能加夜班,黑頭車也容易出來混,這個時候又容易打擾正在睡覺的居民。
不過,白天運行麻煩更多。
市容市貌
長沙城區的渣土多為紅黃色沾性土質,一遇水就變成泥漿。一旦某路段有一處拋撒渣土,就可能被機動車帶往多條道路,造成大面積污染。一份資料顯示,長沙市區污染嚴重時,清晨全市要出動20多台灑水車,花三四個小時才能將渣土污染道路沖洗乾淨。而渣土車晚上運行,則給市容的保持帶來便利:晚上車少,二次污染的機率較小,而環衛工人則可在天亮前把路面處理乾淨。
因此,在環境要求和交通道路要求的雙重壓力下,渣土車“晝伏夜出”成為必然。而由此帶來的噪音污染,則又似乎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