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潤滑油脂

合成潤滑油脂

由人工合成的潤滑劑,包括合成潤滑油和合成潤滑脂。前者以烴類、脂肪醇、脂肪酸和其他化學品為原料,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製得;後者以合成潤滑油為基礎油,加入相應的稠化劑、添加劑製成。與石油潤滑油脂相比,此類潤滑劑具更好的耐高低溫性能、耐高真空性能、化學安定性、難燃性和抗輻射性等,用於軍工和民用設備工作條件苛刻的潤滑部位。但因其價格比石油潤滑油脂約高3~10倍,因而使用受到限制。80年代初,世界合成潤滑油脂的產量僅占全部潤滑油脂產量的2%左右。

合成潤滑油脂

正文

由人工合成的潤滑劑,包括合成潤滑油和合成潤滑脂。前者以烴類、脂肪醇、脂肪酸和其他化學品為原料,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製得;後者以合成潤滑油為基礎油,加入相應的稠化劑、添加劑製成。與石油潤滑油脂相比,此類潤滑劑具更好的耐高低溫性能、耐高真空性能、化學安定性、難燃性和抗輻射性等,用於軍工和民用設備工作條件苛刻的潤滑部位。但因其價格比石油潤滑油脂約高3~10倍,因而使用受到限制。80年代初,世界合成潤滑油脂的產量僅占全部潤滑油脂產量的2%左右。
合成潤滑油 早在1929年,美國就開始生產聚 α-烯烴和聚1-丁烯合成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大量使用合成烴油,並出現了飛機用雙酯合成油。戰後,航天工業、原子能工業的發展又大大促進了合成潤滑油的發展,特別是50~60年代期間,品種發展很快。70年代起,合成潤滑油推廣到民用工業,需求量迅速增長,1977年美國、西歐、日本對合成潤滑油的總需求量為 248kt,預計到1987年將增加到660kt。合成潤滑油品種較多,按組成可分為七類:
合成烴油 包括 α-烯烴齊聚物、烷基苯及合成環烷烴等油品。它們具有粘度指數高、傾點低、蒸發損失小的特點,最高使用溫度為232℃。適用於製備寒區、嚴寒區用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空氣壓縮機油、冷凍機油及各種用途的白油。合成環烷烴具有較高的牽引係數,主要用作無級變速裝置的傳動油。
酯類油 包括雙酯、多元醇酯和復酯,其特點是粘度指數高,蒸發損失小,加入添加劑後熱氧化安定性好,可在175~200℃下長期使用,是一類各方面性能均比較優良的合成潤滑油。主要用於製備各種航空潤滑油、內燃機油、空氣壓縮機油、高溫儀表油、金屬加工用潤滑劑及紡織、合成纖維工業用油劑。
磷酸酯 包括三烷基、三芳基及烷基芳基磷酸酯。其特點是難燃性和潤滑性好,但高溫下易水解,能溶解常用的橡膠、塑膠和塗料。主要用於航空及工業難燃液壓油。
矽油 亦稱矽氧烷油,是帶封端基的聚矽氧烷液體。主鏈由矽、氧原子交替組成。系無色透明、無臭、無味流體。通常分為甲基、乙基、甲苯基及甲基氯苯基矽油等。是各種潤滑油中粘溫特性最好的油品,具優良的電絕緣性和熱穩定性,可在-90~273℃間長期使用。在塑膠、橡膠、食品工業中作脫模劑;高空飛行器中作阻尼、減震、液壓介質;多種油相和水相體系的消泡劑;對發酵液以及肺水、胃液也有良好的消泡作用。甲基矽油粘度低、閃點高,可作為難燃變壓器油。甲基苯基矽油的熱穩定性更好,大量用作擴散泵油。乙基矽油的潤滑性以及與礦物油的共混性比甲基矽油好,但耐熱性略差。
氟油 包括全氟碳油、氟氯碳油及聚全氟烷基醚油,其熱分解溫度高,化學安定性好,在100℃以下與濃無機酸、鹼以及強氧化劑等接觸不起作用,在空氣中不易燃、不易爆。氟油在國防工業中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在化學工業中用於耐酸、鹼、液氧及各種化學介質的潤滑部位。
聚烷撐醚油 亦稱聚醚,包括二醇、單醚和雙醚。具有較好的潤滑性,高溫氧化後不生成沉澱和膠狀物。主要用作汽車制動液、水- 乙二醇難燃油組分、金屬加工的淬火液和切削液、高溫部位用潤滑油。
除此以外,還有其他諸如聚苯醚、三嗪等合成油,由於其製備困難,價格昂貴而很少使用。
合成潤滑脂 隨著合成潤滑油的出現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重要潤滑配套材料。開始主要用於軍事工業和尖端技術領域,以後擴大至一般工業和民用部門(見表),其產量一般與石油潤滑脂一起統計。製備合成潤滑脂所用的基礎油,主要是氟油、矽油、酯類油及合成烴等。常用的稠化劑為皂類、膨潤土、矽膠、芳基脲、聚醯胺、對聚苯、陰丹士林、酞菁鹽等(見潤滑脂)。添加劑(包括填料)是根據需要而加入,通常使用抗氧、抗磨、防鏽等類型化合物(見石油產品添加劑)。

合成潤滑油脂合成潤滑油脂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