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溫公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溫公卻)獨自放下帷幕刻苦讀書,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穫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溫公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有時在騎馬走路的時候,有時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出處及注釋
本文選自 《三朝名臣言行錄》圖
《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溫公:即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的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既:已經。
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事。這裡藉此指專心讀書。
絕編: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意思是,翻閱的次數多了,編木簡的牛皮繩子被多次折斷), 這裡藉此指指讀書勤奮。
①患:擔憂。
②若:如。
③眾:眾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誦:“倍”通“背”,“背誦”的意思。
⑥乃:才
⑦嘗:曾經
⑧或:有時
⑨詠:吟詠。
⑩獨:獨自
⑪下帷絕編:分別指董仲舒和孔子對於學習態度的兩個典故。現指很努力、專心地讀書。
⑫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覆翻閱,多次將檢測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裡指讀書刻苦。
(13)止: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