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故里

司馬遷故里歷來有陝西韓城和山西河津兩種說法。最早持陝西韓城說者是唐代的張守節,他在《史記》“正義”中說:龍門山在夏陽縣(今韓城)。同時,韓城鬼東鄉徐村住有馮、同二姓,均自認為是太史公後裔。他們自稱,原本為司馬姓氏,因為司馬遷受宮刑,後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馬的“司”字左邊加一豎,成為“同”字;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成為“馮”字,並以位於韓城芝川鎮的司馬遷祠、墓為佐證。
持山西河津說者認為,自古以來,龍門(包括龍門山、禹門口)都記載在山西河津市。黃河自西北而東南出禹門口,急轉彎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耕牧河山之陽”的地方。據悉此處曾有“漢太史司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興修水利時被毀之。而且現在該村仍有司馬姓氏的居民。而且認為司馬遷墓不在韓城,而在離河津市新封村不遠的西沙嶺。在《平陽府志》中有兩處記載,均明白無誤地稱司馬遷是河津人。一處是卷之二十三,《人物誌》第580頁中明確載有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對司馬談是這樣記述的:“司馬談,龍門人,建元中為太史令。”對司馬遷的記述是:“司馬遷,字子長,十歲誦古文,弱冠游江淮浮沅湘,涉汶泗,過梁楚以歸。太國中,為太史令,因論李陵得罪,幽而發憤,修《史記》。劉向、楊雄皆稱其有良史才。”二處是卷之三十二,《陵墓誌》第892至893頁《河津縣》篇目中,共記載了八位鄉賢的陵墓,其中不僅有司馬遷墓,而且是敘述最為詳盡的一處。原文是:“漢太史公墓,縣西十五里。《水經注》曰:‘司馬長子墓,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墳,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柏。太史公自敘曰:遷生於龍門,是其墳丘所在矣。今不識其處,或雲沒於河,或雲在河西岸。’”上述第一處記載,肯定了司馬遷是山西平陽府龍門人。第二處記載,則肯定了司馬遷死後也葬於故土河津。綜合起來可以得出這樣的定論:司馬遷生前為河津人,死後也歸葬於河津。(註:《平陽府志》由清康熙年間著名學者孔尚任總纂。當時的平陽府轄今臨汾、運城兩市各縣及靈石縣、石樓二縣。這部志書被當今史學家稱為“珍貴之名志”、“名家精纂”,持山西河津市說者認為其史料具有可靠性、權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