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特點
本來不為人知的資訊,經媒體或網路傳播,廣受大眾注意,造成免費宣傳的反效果。相關事例

2、2008年12月5日,英國網路觀察基金會以含有兒童色情內容為由封殺英文維基百科的Virgin Killer(處女殺手)一條目,以減少網路上流傳的兒童色情內容。但此行為在媒體報導後的效果適得其反,該頁面瀏覽量劇增,不久後即成為英文維基百科上瀏覽人數最多的頁面之一。
3、2009年11月,因1990年謀殺演員 Walter Sedlmayr 而入獄的德國人 Wolfgang Werlé 狀告維基百科,令維基百科移除 Sedlmayr 頁面上 Werlé 的名字。德語維基百科以保護當事人隱私為由刪除 Werlé 條目,並移除 Sedlmayr 頁面上的相應內容。此事件得到一些媒體報導。之後數日內,未刪除的英文維基百科 Walter Sedlmayr 一條目瀏覽量從原先的每日約20次猛增至每日10000餘次。
4、2011年,曼聯球員瑞恩·吉格斯的婚外情被曝光後,他向法院申請了“超級禁令”禁止媒體報導,這反而使得關注此事的人急劇上升。
5、2013年,法國曾多次要求把網上有關皮埃爾敘奧特軍用無線電台的資料刪除,卻反而急升關注。
6、2013年5月3日晚間,新浪微博針對朱令案,官方對“朱令”“鉈”“孫某”等案件關鍵字進行封鎖禁止,觸發“史翠珊效應”。5月6日,禁止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