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為了準時參加佛會,他已經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座山,渡過了多少條河,然而距離史瓦奄布佛院還是那么的遙遠。他已經精疲力盡了,好不容易他來到一個寧靜的湖邊,那湖的三面環抱著青翠的山峰,再也尋不到其他出路了,可是離佛會時間不多了,他心急如焚,自己辛辛苦苦從中國的五台山趕來,帶著師傅們的重託,難道就這樣白白地回去嘛?想著想著就不知不覺睡著了,忽然有一個白髮的老人飄然而至,“孩子,不要著急,明天太陽出來之時你把寶劍祭起,它會為你打開一條路的。”說著,就飄然而去。他一醒來正是太陽光芒四射的時候,他趕忙舉起寶劍,只聽轟然的一聲巨響,那一座高聳雲天的山被飛舞的寶劍劈為兩半,嘩嘩啦啦的湖水沖涌而下,一條滔滔奔流的河流形成了,他收起寶劍,斬樹為木,不到半日時光,他就紮起一條木排,木排順水而下,一日千里,不多工夫他來到了史瓦奄布佛院,準時參加了佛會。
他就是文殊菩薩,這條河就是位於尼泊爾境內的加德滿都河。這只是尼泊爾的一個美麗的神話,但反映了尼泊爾人民對此神的尊拜,現在史瓦奄布佛院的西邊山坡上還有一座文殊菩薩的佛廟,在廟前的岩石上還有一雙足印傳說這是文殊師利留下的。每年來此祭奠的人絡繹不絕。
史瓦奄布佛院坐落在離加德滿都市區3公里的史瓦奄布山頂上。建於兩千多年以前,它的主體建築是那座佛塔,塔基純白,塔身金黃,華蓋寶頂高聳,莊嚴雄偉,被譽為尼泊爾佛塔建築的典範。這是一座典型“柴特亞”式佛塔,世所罕見。整座塔分為五層,第一層塔基建在一宏大白色半球上,四面均有三重檐的金門金頂佛龕,內供五大如來金佛。第二層是一截鍍金的方型砌石建築,其四面繪有乾雙巨眼,稱為“慧眼,象徵佛陀目視四方,警示世人。當人們在此走時,它就一眨不眨地注視著你,好像要把你的內心看透。在告誡著世人惡有惡報,淫邪之事逃不出佛眼。第三層是層層遞減的十三個銅製圓盤,疊成圓錐形,表示天界有十三層之多,上刻有許多佛像和圖案,第四層最簡單,用兩層圓輪來象徵日月二光。第五層塔頂承托著一個結構繁複的巨型華蓋,那是在厚木板上整齊鋪蓋著銅質板壓,在華蓋上面豎起高達數米的銅質鎦金寶頂,稱為寶剎,在陽光的照耀之下金光四爍,周圍雲霧繚繞,背後青山圍屏,似仙山瓊閣,加之巨型華蓋之下懸掛著數十個銅質透雕的華慢,華仁之下端吊著一個個柔黃閃亮的銅鐘,當輕風徐來,連同龐大的白色半球體四周鐵柵上的銅鈴,發出叮叮噹噹悅耳的樂曲,當黃昏來臨,教徒們繞塔晚禱,就更增神秘色彩。這五層正是代表著佛教中稱“四大和合”即水、地、火、風及“生命的精華”,以表示萬物的組成。
史瓦奄布佛院,除這座主塔外,在塔的周圍還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廟宇,經塔、神像、經輪,形成一個宏偉的佛教建築藝術的結集,佛塔前有一個巨大的天鼓,在其上置有一個巨大的銅質金剛,是一個啞鈴狀的武器。塔東聳立著阿南陀普爾寺和普拉塔普普爾寺。寺廟外立著四尊人身鳥獸面的守護神像。佛塔北側有一座不久前剛建成的喇嘛寺廟,高達7米的釋迦牟尼金身塑像就供奉在大堂基座上。
史瓦奄布佛院不僅是尼泊爾佛協所在地,而且還是對外交流中心,在兩千多年中,這裡和世界各地的佛教都有著緊密的聯繫)例如中國的唐代高宗就曾派使者王玄軍到這裡贈送一件珍貴的黃袍。而且這裡也是尼泊爾人們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