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呈林

史呈林

1996年元月參加省、地方電視台拍攝的“歲月不流逝”電視劇皮影演出。 1999年參加省、地方電視台拍攝的“九九大拜年”皮影演出。 」雖然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但是史呈林老人對於皮影的熱愛,卻在逐漸的消磨,「原來喜歡(皮影),現在不喜歡了。

中國著名皮影戲大師

史呈林,男,漢族,1947年7月出生於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木缽鎮關營村史家溝
中國著名皮影戲大師-史呈林

人物生平

7歲隨父學藝,因父親是環縣道情皮影戲著名老藝人,擅長挑扦演唱,曾於1953年赴京參加全國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6年赴京參加全國文藝調演大會,1958年調省藝術學校隴劇班任教。1959年赴京參加國慶十周年演出。
16歲就獨立挑扦演唱。1987年應邀出訪義大利演出,歷時五十多天,先後在羅馬、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十三個城市演出24場。被國外友人稱為“東方魔術般的藝術”。義大利各大報刊進行登載報導、電視台進行了播放,獲得了圓滿成功。

成就及榮譽

1989年8月參加中央電視台長城劇組拍攝“望長城”系列片。
1992年5—8月參加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何班主和他的情人”電影主演配唱。同年十月赴蘭州參加首屆“絲綢之路”文化節皮影演示
1993年2月被列入“中國民間名人錄”中卷。
1994年8月赴蘭州參加“中國第四屆藝術節”皮影演示
1995年10月赴廣州參加“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皮影演示。
1996年元月參加省、地方電視台拍攝的“歲月不流逝”電視劇皮影演出。
1998年11月參加中央電視台拍攝“重讀大黃河”電視系列片皮影演出。
1999年參加省、地方電視台拍攝的“九九大拜年”皮影演出。
2000年參加省電視台拍攝電視系列片皮影演出。
2001年10月參加日、中合拍“絲綢古道”皮影演出。
2001年11月被甘肅日報社進行採訪並進行大篇幅的報導。
2002年8月參加“環縣首屆皮影藝術節”並獲獎,被省民俗協會命名為“民間皮影藝術家”,同年10月赴京參加中國高等院校非物質文化教育、教學研討會。並在清華、北大、中央美術學院等8所院校進行了皮影演出。
2003年9月應中美文化傳播公司邀請,在北京北兵馬司劇場商演皮影戲,10月在慶陽參加“西交會”香包節皮影演出。

·史呈林與道情皮影

一間窯洞,一盞電燈,一張架起的白紙。這是道情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史呈林表演的舞台。
甘肅環縣,月明星稀,空空蕩蕩的窯洞裡,只有幾個藝人在擺弄著即將要表演的皮影和樂器。窯洞裡面沒有生火,很冷。墻壁被白紙後面投射出的燈光照的慘白,顯出幾分肅殺的氣氛。墻上糊著一圈報紙,大多是十年前的,報紙上貼著幾張昔日皮影表演的照片,看得出,也有很久遠的歷史了。
25年前,那一年,史呈林的頭髮還不是今天這樣斑白,那一年,大陸還沒有多少人去過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正是在那一年,史呈林和他的道情皮影來到了義大利。11個城市,24場演出,走向了世界的道情皮影被外國人譽為「來自東方魔術般的藝術。」
25年後,冰冷的窯洞裡,65歲的史呈林仍然堅持著為每一個來看錶演的人一遍又一遍的表演道情皮影,我們無法去想像,史呈林老人在表演皮影的時候會不會想起曾經的那些輝煌,會不會想起他的父親曾為毛澤東、周總理、朱德、劉少奇等領導表演的盛況,抑或僅僅是想起這裡人聲鼎沸坐滿了看皮影的民眾……
「現在沒人要了」
史呈林將要表演的是傳統節目《叄打白骨精》,表演的地點是在窯洞裡的一個民間皮影戲演出劇場。建立這個劇場的人叫王姓百,用現在時髦的話說,他年輕時算是個「文藝青年」。在大學讀中文專業,愛好書法和繪畫,如今興之所至仍喜歡寫上幾個毛筆字。
「環縣皮影是傳統留下來的,最好的表現方式還是在這裡,想體會他的價值和味道,還是要到原地方來。」王姓百推崇文化生態的重建,所以才建立這個皮影劇場,「演出必須要有一個地點,窯洞就是它(皮影)存在最好的方式。」
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窯洞劇場演出皮影戲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用老藝人史呈林的話說「這裡沒有沙發,這裡只有椅子,現在天涼地凍的誰來受這個罪呢?」不過在史呈林老人看來演出環境的惡劣僅僅是皮影衰落的一個很小的客觀原因,還有更深層的原因直接導致了道情皮影現在的境遇。
史呈林老人的父親是環縣道情皮影戲著名老藝人,從小史呈林就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喜歡上了皮影,並且學習了皮影,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成為了「道情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也正是在這些年,史呈林目睹了道情皮影由盛轉衰的歷史。「現在一個月平均能唱一次,」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個月能唱個20多場戲」。面對這個狀況,史呈林也有一絲無奈「誰要聽我都給唱,現在就是沒人要了……」
「在這個時代,我都不學」
如今作為國家級傳承人的史呈林,苦於沒有徒弟的窘境。在旁人看來,師從於父親的史呈林會把他的「絕活兒」傳給他的小孫子,但是史呈林卻並不這樣認為,「小孫子是念書的人,不跟我學,我也不想讓他跟我學。」
在史呈林學習皮影的時代,表演皮影戲還是一個可以養家餬口的生計,「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皮影戲)也沒人看,也沒人要,沒有辦法餬口了。在這個時代,我肯定都不學了。」雖然已經堅持了幾十年,但是史呈林老人對於皮影的熱愛,卻在逐漸的消磨,「原來喜歡(皮影),現在不喜歡了。」話雖這麼說,但是老人仍然希望永遠堅持唱下去,「我會接著唱,到閻王那裡也會接著……」說道這裡史呈林老人笑了起來,聽得出是這一種無奈的笑,甚至聽起來有些悲涼。
據史呈林老人講,現在他沒有徒弟,也沒有人願意跟他學習,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經濟收入過低。一直關注著傳統文化發展的王姓百同樣認為現在傳統藝術正在走向衰落,但是他卻有些不同的看法,「現在的條件比起過去,要好的多。比如說有電視,電視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宣傳系統,過去老藝人唱戲的範圍很小,現在變得很大。從觀眾群體來說,過去的觀眾就是當地的那幾個老百姓,現在當地人、外地人都能看而且還出國演出,觀眾群體變得很大。雖然說其他的觀眾不像當地人那樣能夠深入到生活中去,但是總體來說,看得人還是多了。」
「不開展道情進課堂,孩子就沒有這種愛好了」
說道環縣皮影就不得不說道情戲,因為環縣皮影所演唱的就是道情戲,環縣道情音樂高亢激昂,婉轉悠揚,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唱腔委婉流暢,情深意長。在環縣,幾乎每個當地人都能或多或少的唱上幾句。
洪德鄉叄十里舖國小,如果不是教室里傳來道情的歌聲,這所國小與其他山村國小並無二致。
教室里,教唱道情的老藝人拉著墜琴,幾個小學生在講台上手持鼓板等樂器伴奏。孩子們興致很高,不論是傳統道情還是現代曲目,都能唱得有模有樣。據國小的韓校長介紹,道情從2006年開始進入國小課堂,1到3年級為一個大班,4到6年級為另一個大班,每周一個班一堂課。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小裡面培養出了一些熱愛道情皮影的孩子,甚至還有學生國中畢業專門去學習道情戲。這讓一直堅持開展道情皮影進課堂的韓校長倍感欣慰,「不開展道情皮影進課堂,孩子就沒有這種愛好了。」
韓校長說他願意一直把道情進課堂的活動開展下去,培養更多喜愛傳統藝術的孩子,如今叄十里舖國小的道情老藝人胡師傅已經71歲了,未來,誰來接替胡師傅成為了韓校長考慮的問題,「老爺子教不動了以後,我們這有一個環縣道情皮影祖師爺謝長春的曾孫,叫謝志林,他未來會接著給咱們孩子上課,謝志林再教不動的話,就由2007年的一個畢業生,現在已經跟班學藝去了,接班給學生教課。」
「皮影戲會流傳下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1月30日宣布,把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甘肅的道情皮影是這些皮影中最具特色的一個。這是繼中國雕版印刷技藝、漢字書法、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花兒(民歌)等之後,大陸今年新入選的非遺項目。
與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發軔於宋代的道情皮影已經經歷了上千年的風雨變幻,也將面臨著傳承和保護的問題。作為皮影愛好者,王姓百對於未來皮影的發展還是十分樂觀的:「皮影不會滅亡,只要人們看到他的優秀之處,就不會滅亡,大家保護它就因為它好,它優秀。現在電視台、記者都來這裡錄音錄影,而且現在也有不少旅遊團來,最近剛剛有台灣的遊客專門買飛機票來這裡看皮影戲。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讓皮影戲有觀眾,有觀眾藝人就願意演,藝人有戲演就會受益,皮影戲就會流傳下去。」
目前,王姓百的民間皮影劇場沒有任何效益,但是他仍然在堅持著,他相信未來可以靠基本的收益把劇場維持住,從而繼續發展皮影事業。
從堅持表演半個世紀的史呈林老人,到為了皮影默默奉獻的王姓百,從叄十里舖國小的道情教師胡師傅,到未來他一代代的學生一代代的接班人,他們都為了道情皮影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心血。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許只是保護皮影的一點點努力,想要更好的發展皮影戲,還需要更多的皮影守望者一起努力。(作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 張騰陽)【原文發表於“你好台灣網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