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詞語釋義]

句,ju,形聲。從口從丩。正當讀今言鉤,俗作勾。本義:彎曲

釋義一

句[詞語釋義] 句[詞語釋義]

詞目:句

拼音:gōu

<動>

同本義 [bend]

句,曲也。——《說文》。段註:“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考工記多言倨句。”

越子為左右句卒。——《左傳·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無彈。——《考工記·廬人》

覆之而角至謂之句弓。——《考工記·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莊子·田子方》。李註:“方也。”

句者畢出。——《禮記·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領者。——《尚書大傳》

句者畢出,萌者盡達。——《禮記·月令》

草木出土時,彎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鉤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彎曲);句倨(彎曲);句圜(屈曲連環)。

勾銷 [strike]。如:句抹(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句除(刪除;刪改)

查考 [examine]。如:句校(查考校核);句考(查考);句稽(查考;核算)

搜取;捕捉 [catch]。如:句押(拘捕扣押);句追(拘捕查究);句剝(搜刮)

逗引;糾結 [seduce]。如:句引(引誘);句結(暗中串通結合)

勾畫 [delineate]

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釋義二

gōu

<連>

如果——表示假設 [if]

吾句能親親而興賢,吾不遺亦至矣。——《馬王堆漢墓帛書》

釋義三

gōu

<名>

指草木初生拳狀的幼芽 [tender bud]。如:句萌(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

鉤子。後作“鉤” [hook]。如:句繩(鉤繩)

古稱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旁的短邊 [the shorter leg of a right triangle]

——人名用字

句芒:西方大帝少皞裔子,東方大帝太皞之臣,春神,鳥身方臉,著白衣,乘兩條龍。《說文》:句,曲也,像一個剛剛萌芽出土的小嫩芽,頭是勾著的。(註:草木出土時,彎的叫句,直的叫萌。)“芒”:某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毛茸茸的細毛刺。

另見jù

釋義四

jv

<名>

會意。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是,從口,從兩條不連線的曲線,而兩條不連線的曲線的意思是思路不連線、轉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因此合起來的意思是說的話從此轉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上,本義:說的話從此轉到另外一件事情上。

語句;詩句[sentence]

句者,局也。聯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語絕為句。”——《詩·關雎》疏。按,取稽留可鉤之意,曲畫以識之者也。說文瞿下曰:讀如章句之句,則後漢時已轉其音如今言屨。

驢上得句。——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所得詩句。

書詩四句。——宋·王安石《傷仲永》

蒙蒙之句。——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句式(句子的結構形式);句語(語句,言辭);句投(句逗。即句讀);句度(同句讀)

中國漢代行大禮時,由九賓中地位最低的士依次向上傳話,與“臚”相反 [message sent from bottom to top in a ceremony]

大行設九賓,臚、句傳。——《漢書》

釋義五

<量>

用於言語的計量。如:句把(一兩句,指很少的話);兩句詩。

用於時間的計量。表示點時,相當於“點”;表示時段時,相當於“個”(鐘頭) [o'clock]

這時已經有六句鍾了。——蔣光慈《弟兄夜話》

另見gōu

句讀,句逗。

jùdòu,jùdòu

[periods and commas]∶中國古代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誦讀時稱文句中停頓的地方,語氣已經完的叫“句”,沒有完的叫“讀”,由讀者用圈(句號)和點(逗號)來標記

習其句讀。——唐·韓愈《師說》

句讀之不知。

[sentences and phrases]∶連稱句讀時,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句法

jùfǎ

[syntax]

語法的一部分,它根據被研究語言的固定用法論述表語、修飾語和其他詞的關係。

句子的結構方式;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關係的詞形式的排列。

句號

jùhào

[full stop;period] 用來標示陳述句的結束的標點符號——中文用“。”,外文用“.”

句子

jùzi

[sentence]∶詞和詞組由句法構成的、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

這個句子真長。

[sarcastic comments]∶冷言冷語

說上去非但不聽,而且還要受他們的句子。——明·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句子成分

jùzǐchéngfèn

[sentence element]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六種。

釋義六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子。~法。

(~讀)

量詞,用於語言:三~話不離本行(h俷g )。d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鄭碼:RYJ,U:53E5,GBK:BEE4

筆畫數:5,部首:口,筆順編號:35251

sentence

釋義七

gōu

ㄍㄡˉ

〔高~驪〕古國名,容易將高句麗與三韓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麗王朝混淆。

鄭碼:RYJ,U:53E5,GBK:BEE4

五筆輸入:qkd

筆畫數:5,部首:口,筆順編號:3525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九遇切《集韻》《韻會》俱遇切,音屨。《玉篇》止也,言語章句也。《類篇》詞絕也。《詩·關雎疏》句古謂之言。秦漢以來,眾儒各為訓詁,乃有句稱。句必聯字,而言句者,局也。聮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
又僂句,地名,龜所出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
又《禮·樂記》句中鉤。《疏》謂大屈也。言音聲大屈曲,感動人心,如中當於鉤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句兵欲無彈。《注》句兵,戈戟屬。《釋文》句,俱具反。
又音鉤。
又《史記·叔孫通傳》臚句。《注》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
又高句驪,遼東國名,漢為縣。《前漢·地理志》元菟郡高句驪。
又句容,縣名。《地理志》丹陽郡句容縣。
又《廣韻》古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切,音遘。《廣韻》句當。《宋史·曹彬傳》江南句當公事回。
又姓。《華陽國志》王平,句扶,張翼,廖化為將。時人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又《類篇》拘也。
又與彀同。《詩·大雅》敦弓旣句。《釋文》句,說文作彀。張弓曰彀。
又《唐韻》《集韻》古侯切《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俗作勾。《說文》曲也。《禮·月令》句者畢出。《左傳·哀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卒。《注》鉤伍相著,別為左右屯。《前漢·趙充國傳》入鮮水北句廉上。《注》句廉,渭水岸曲而有廉稜也。
又《集韻》亦作區。《禮·樂記》區萌達。《注》屈生曰區。《釋文》區音勾,古侯反。
又句芒,春神。《禮·月令》其神句芒。
又句龍,社神。《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
又句繹,邾地。《春秋·哀二年》盟於句繹。
又句瀆,齊地。《左傳·襄十九年》執公子牙於句瀆之丘。《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句陽縣。《注》左傳句瀆之丘也。
又寃句、句章,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句章縣,濟隂郡寃句縣。《注》師古曰,句音鉤。
又句吳。《史記·吳世家》自號句吳。《注》吳言句者,發聲也。猶言于越耳。
又《五音集韻》亦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句井疆。《注》正義曰:句作釣。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須句,地名。《春秋·文七年》公伐邾,取須句。《音義》句,其俱反。
又句町,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句町縣。《注》師古曰,音劬挺。
又《字彙補》與絇同。履頭飾也。《周禮·天官·屨人》靑句。《注》句當為絇。《前漢·王莽傳》句履。《注》師古曰,其形岐頭。
又《集韻》恭於切,音俱。本作拘。或作佝,止也。
又《史記·孝文紀》故楚相蘇意為將軍,軍句注。《注》應劭曰,山險名也。索隱曰,句音俱。包愷音鉤。
又與矩同,方也。《莊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形。《陸德明·音義》句音矩。徐云:其俱反。李云:方也。
又古有切,音九。《淮南子·地形訓》自東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癭民。《注》句,讀若九。 《說文》本作。篆文句字,從口(丩)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