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趙文化

古趙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是以現在的邯鄲為中心,大致相當於當今冀南地區和豫北部分地方這樣一個範圍的地域文化。它是這個區域空間內的廣大人民民眾在三千餘年的共同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特殊的政治、經濟、文藝、科技、民風、民俗等風貌的總和,是他們共同擁有的群 體意識、價值觀念、精神風貌、行為規範和管理模式等非物質因素的體現。

古趙文化簡介

古趙文化有兩重特性,既是一種華夏文化,又是一種戎狄文化,是華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個結果。首先古趙文化是一個開放的文化。因為古趙文化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區域接觸的結果,所以它本身是開放的。第二,古趙文化是一個進取的文化。因為古趙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結合的結果,相互之間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鑑,所以它是一個進取的文化。第三,古趙文化也是一個包容、融合的文化。華夏文化是一種農耕文化,是以農業為基礎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種草原的遊牧型文化,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衝突的結果,就形成這樣一個獨特的、有兩重性格的古趙文化,所以它是一種能夠互相包容的、能夠融匯的文化。
古趙文化不等於趙國文化。從時間上說,趙國文化是趙國存續期間的文化,從三家分晉(前453年)算起到趙國絕祀(前222年)也只有231年。就是把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漢代趙國存續期也算上,也只有600多年時間。而古趙文化的時間涵義卻要長得多。它是一個亘古貫今的概念,從它的孕育期算起約三千年。從地域上來說,古趙文化所包涵的“趙地”也不同於趙國的疆域。戰國中期,也即趙國最強盛時的疆域大致是東有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西)與齊為鄰,南有漳河與魏相接,西有黃河與秦相望,北與燕國以易水為界,西北與匈奴相交,相當於今山西中部、陝西東北部、河北東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南部的廣闊區域。現在我們所說古趙文化的區域涵義,顯然不能包括上述所有地區。所謂“趙地”即古趙文化的區域範圍只能是當時趙國的核心區域,也即以邯鄲為中心的河北東南部、河南北部的地方。
古趙文化不等於趙氏文化。趙氏文化當然是古趙文化的源頭之一,但它不是古趙文化的惟一源頭。趙氏文化與韓氏文化、魏氏文化一樣脫胎於晉文化,三家分晉之後,晉文化一度衰落了,但並沒有在三晉大地上消失,而是延續至今。韓、魏、趙同為戰國七雄之一,但韓、魏文化都沒有發展成相對獨立的區域文化,其中魏的一部分融入了古趙文化的範圍之內。這說明以邯鄲為中心的“趙地”在趙氏經營邯鄲之前,就已具有一種相當厚實的“趙地”文化。趙氏文化的注入只是給原有的“趙地”文化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推動了“趙地”原有文化的發展,最終融合、形成了木秀於林的古趙文化。
古趙文化不等於邯鄲文化。古趙文化是一種以現在的邯鄲為中心的“趙地”的區域文化,但邯鄲文化並不等於古趙文化,這是因為古趙文化的中心並不都在邯鄲。縱觀三千年的歷史,邯鄲經歷了從商末的離官別館到戰國七雄的趙都,再到兩漢時的五大都會之一,大約經歷了一千三百餘年,這期間它是古趙文化的中心。此後,由於各種原因,邯鄲逐漸衰落,古趙文化的中心先後轉移到鄴城和大名。曹魏至隋近400年間,先後有六個朝代在鄴城建都,是與鄴城的深厚的古趙文化根基分不開的。在此期間,古趙文化出現新的發展高峰。繼之而起的是因大運河開通而日漸興旺發達的大名。一直到清末民初,隨著京漢鐵路的開通,大運河失去優勢,大名才逐漸衰落,邯鄲重新開始復興。因此,古趙文化應該是分別以邯鄲、鄴城、大名為中心的三個時期的“趙地”文化的綜合。
關於趙國都城及邯鄲
邯鄲是趙國的都城,但不是趙國的第一個都城,更不是趙國唯一的都城,趙都由晉陽而到耿、到中牟,最後才到邯鄲。趙國定都邯鄲的時間最長,從公元前386年公元前158年,達158年之久,歷經8代君王,邯鄲在趙國存在的200多年的時間裡,占三分之二還多。
筆者之所以提到趙定都邯鄲前的遷徙以及在邯鄲立都的時間,是以為看到有人把古趙文化等同於邯鄲文化,或者把立都邯鄲以前的歷史給淡漠了。如此等等,顯然是不恰當的。邯鄲是古趙文化的中心,或者說是古趙文化的腹地,是古趙文化形成並走向成熟的地方。這也得利於邯鄲本身在當時的經濟地位等,更重要的是處於春秋戰國的時代,因為這個時候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