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葡萄牙於1143年成為獨立的國家,當時的國王是阿方索·翰利戈斯(Afonso Henriques)。在古葡萄牙語的第一階段(12世紀到14世紀),這種語言逐漸開始被全民使用。1290年,國王迪尼玆(Diniz)在里斯本創辦了第一所葡萄牙語大學(Estudo Geral),並下令表示,人們應該首先使用葡萄牙語(當時稱為“俗語”)而不是拉丁語。1296年,Royal Chancellary接受了葡萄牙語,而葡萄牙語當時已經不經在文學領域,而在法律等領域使用。語言歷史
直到1350年,葡萄牙語-加利西亞語(Portuguese-Galician)仍然只是葡萄牙和加利西亞的本地語言,但是到了14世紀,隨著大量文學的產生,葡萄牙語成為一門成熟的語言,並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詩界流行起來,包括里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和加泰儸尼亞的詩人。例如,《Cantigas de Santa Maria》就是由當時的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世所作。遲後,儅西班牙語成為卡斯蒂利亞地區的書面語言後,加利西亞語開始受到卡斯蒂利亞語的影響,而其南方的變體,則成為葡萄牙的一種方言。那些生活在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葡萄牙語社區的基督教徒們,雖然當中的部分人已經失去了與葡國的聯繫,但他們仍然保持著自己的語言。經過幾個世紀,他們的語言漸漸發展成了克里奧爾語。很多葡萄牙語辭彙也滲透進了其它語言,例如日語中的“パン(pan)”(意為“麵包”)來自葡萄牙語中的“p?o”;印度尼西亞語裡的“sepatu”(意為“鞋子”)源自葡萄牙語中的“sapato”;馬來語中的“keju”(“乳酪”)是由葡萄牙語中的“queijo”演變而來;斯瓦希里語中的“meza”(“桌子”)更是和葡萄牙語中的“mesa”如出一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