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林

數百年間,由於這片樟林一直受到嚴格的保護,故使丹陵古樟素來為攸北一大景觀。 丹陵古樟林,始由劉氏宗祠所有轉而成為攸縣二中所有,這在當年乃是得益於丹陵劉氏一族的慷慨。 解放六十多年來,這片古樟林的長期存在,則是得益於二中師生的嚴加保護。

丹陵古樟林原為丹陵劉氏宗祠的園林。這裡地形四周高,中間低,呈盆形狀,故原地名就叫金盆形。現為攸縣二中校園。就在這“金盆”的土地上生長著180多棵大大小小的樟樹。如今,所有校舍都被樟樹簇擁著,所有道路操場都被樟樹籠罩著。數百年間,由於這片樟林一直受到嚴格的保護,故使丹陵古樟素來為攸北一大景觀。
這片古樟林,氣勢森然。一株株都是那樣地高峻挺拔,整片的樟林洋溢著一派勃勃生機。遮天蔽日的樟林,為師生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夏日裡,樟林擋住炎炎烈日,樹下微風漸漸,涼爽宜人。林間設有五個籃球場,數十張桌球桌,另有排球、單槓、雙槓、爬槓等體育設施。林間多處備有石桌石凳,常有師生在那裡交流學習心得或是教學經驗。原在樟林中心處的樹下辟有兩堵較大的牆報,學生創作的詩詞散文或書法美術作品在牆報上發表,引發學生強烈的創作興趣與欲望。
丹陵古樟林,始由劉氏宗祠所有轉而成為攸縣二中所有,這在當年乃是得益於丹陵劉氏一族的慷慨。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不久,丹陵劉氏族裔、原黃埔軍校一期生民國中將劉進,即著手興辦一所族辦初級中學,選定這片美麗的樟樹林作為校址。其時,族中人士面有難色,但礙於劉進的聲望,也就不便作聲。事後,劉進委託族中名望劉拔克任校長,並著手建校。幾年後迎來解放,丹陵劉氏初級中學被人民政府接管改為縣辦第二中學。
解放六十多年來,這片古樟林的長期存在,則是得益於二中師生的嚴加保護。1958年,也曾有人提議砍樟樹煉鋼鐵,只因絕大多數師生反對,故只得作罷。“文革”時期,也曾有人於夜晚進校盜砍樹木,學校的工友自覺組織於夜晚巡視校園保護這片樟林。1974年,全體師生奮鬥一年,自燒紅磚,將整個校園築起三米高的圍牆。2004年,攸縣林業局技術人員來二中測定古樟樹齡,其中30多棵樹齡都在180年以上。最老的一棵在禮堂右側,距今達604年,以此推算,此樹當是在明朝永樂皇帝的年代裡生長的。最大的一棵即在校園西邊,那是兩棵合抱的古樟,樹齡已達563年,需五人牽手才能圍下底部樹幹。這30多株古樟都已統一由縣政府編號掛牌,丹陵古樟林從此受到法律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