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鄉政府駐地古樓子村,距寬甸縣城67公里,距丹東市區35公里。全鄉耕地面積1.45萬畝,有林地面積16.28萬畝,水域面積1.125萬畝。郵政編碼為118217。
古樓子鄉在1946年9月成立古樓子區,1950年5月設第六區(駐地古樓子),1951年5月23日第一次區劃調整時併入虎山區,即重組的第四區(駐地虎山),1958年2月成立古樓子鄉,1958年10月併入虎山公社,1961年6月成立古樓子人民公社,1983年8月改稱古樓子鄉。1999年,全鄉轄7個行政村,72個村民組,3612戶,11230人。1999年12月,古樓子鄉望江村劃為丹東振安區轄管。2003年,古樓子村和康家堡子村合併,合併後稱為古樓子村。2003年10月,古樓子公安派出所和古樓子邊防派出所合併,合併後稱為古樓子邊防派出所,原公安派出所人員由寬甸縣公安局統一安排。2003年以後,古樓子鄉轄古樓子、大蒲石河、砬子溝、大古嶺、南荒溝5個行政村,60個村民組。全鄉共有2789戶,8731人,其中男4402人,女4329人,非農業人口533人。有滿族、漢族、朝鮮族、蒙古族等民族。
經濟發展
古樓子鄉寬甸縣古樓子鄉是丹東板栗生產第一鄉,經過不斷的努力,該鄉建立起了一條板栗種植加工產業鏈。在種植上全力引導農民搞良種嫁接,為栗農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提高板栗的質量,走出了以往板栗增產,但農民卻不增收的怪圈。同時,為了解除農民賣板栗難的後顧之憂,該鄉又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完成了東瀛板栗廠二期擴建工程,加工原栗可達2000噸,實現產值1500萬元,利稅150萬元。形成了山上有原料,山下有工廠的完整產業格局,做大做強了古樓子鄉的板栗產業,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丹東市東瀠板栗食品有限公司
該公司位於古樓子村,建於2001年,下設丹東東日食品有限公司,其前身為古樓子板栗製品廠。2001年建廠時1000平方米,2004年,投入資金150萬元,建恆溫庫500平方米,生產車間200平方米。2005年投資1500萬元,建築生產車間、恆溫庫、倉庫、職工食堂、宿舍等生產配套設施,總計5350平方米。到2010年,公司擁有資產4000萬元,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公司冷凍貯藏能力4000噸,年生產能力5000噸。有兩條生產線,主要產品有保鮮栗肉,速凍栗肉、草莓、樹莓、藍莓、黃桃,以及板栗罐頭、板栗仁為主的板栗系列產品,以藍莓為主的罐頭、醬系列產品,還有草莓、黃桃、樹莓系列產品。產品銷往日本、韓國、美國、中東、歐洲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擁有出口自主權和原料生產基地。生產基地21457畝,其中:板栗基地2萬畝,板栗示範園100畝,樹莓基地380畝,草莓基地512畝,藍莓基地165畝,黃桃基地300畝。 擁有固定職工100人,其中大中專生23人,季節性用工平均500人以上,最高峰期用工3000人以上(加工板栗),帶動農戶3000多戶,與1000多戶農戶簽訂產供契約,其中貧困戶312戶。實現社會效益近3000萬元。公司先後榮獲“國家富民強縣專項行動科技龍頭示範企業”;“遼寧省科技進山增效示範工程科技龍頭示範企業”;“遼寧省家產品加工示範企業”等稱號。
養殖業
古樓子鄉養殖業以鴨綠江蛋鴨為主,2010年,新建縣級養殖小區6個,每個小區養殖蛋鴨2000隻以上;省級養殖小區1個,為鴨綠江江心生態鴨場,養殖蛋鴨10000多隻;出欄生豬2000多頭,新建動物無害化處理場1處。
地名由來
古樓子鄉由於靠近鴨綠江畔,屬於邊陲重鎮,自古以來,各國為了各自的領域和利益爭戰不止,古樓子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而成為軍事要地。北宋年間,在現在的古樓子鄉古樓子村8組老磚廠附近,由於該地區平坦,護國軍在此處建起了一座占地約4、5畝的“鐘鼓樓”。“鐘鼓樓”的地基採用條石徹築,地基上砌青磚,中間空的部位以泥土填充。靠近鴨綠江的方向有門,可以進出,樓高約20米,樓頂處安裝一鍾一鼓。站在“鐘鼓樓”上,向東南可望至現在的大蒲石河入江口的大斜哨,向西可見現在的南荒溝村前江面,向南可清晰看到鴨綠江面及對岸的情況,如有入侵者過江,根據不同的情況,敲鐘或擊鼓,讓周圍的士兵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防範。由此可見,“鐘鼓樓”是一座軍事城堡,《徐霞客遊記》對“鐘鼓樓”略有記載,古樓子因此而得名。
三大主導產業
板栗
古樓子鄉板栗生產已有百年的歷史,是丹東板栗的發源地。1998年,古樓子鄉被丹東市人民政府授予“板栗生產第一鄉”的稱號。1964年春,寬甸縣板栗試驗站成立於古樓子鄉砬子溝村,隨後,鄉政府也成立了乾鮮果技術服務站,對全鄉板栗生產進行技術指導,並選育優良品種,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2002年,乾鮮果技術服務站與鄉政府林業站合併。
1998年開始,古樓子鄉工業副鄉長姜世寶對國內外板栗銷售市場進行調查研究,經過反覆認證,得出了發展板栗生產,必須要從以國內市場銷售原栗子為主,儘快轉變為以通過深加工出售栗子產品為主的結論,搞好板栗深加工,發展適宜加工出口的優良品種。古樓子鄉黨委政府通過多次外出考察論證,日本板栗不僅個頭大,產量高,而且口感好,銷路廣,也適宜古樓子氣候條件。古樓子鄉黨委政府在1999年秋提出,對現有板栗樹要進行一次砍頭革命,力爭在3至5年時間,對全鄉板栗大樹和劣質板栗全部進行高枝換頭,改良優良品種。2000年至2005年間,共向上爭取資金130多萬元,引進丹澤、金華、大豐、出雲等優良品種10多個,購進優質接穗500萬個,並免費提供給果農,對板栗進行嫁接。2005—2007年,省林業廳技術推廣站,丹東市林科所在古樓子鄉聯合建立板栗示範園9個,其中,板栗實生大樹改造園3個,板栗矮化密植豐產園3個,板栗嫁接優質品種對比,科學規範化管理園3個。9個示範園的建立,達到了明顯的增產、增收、增效的效果,得到了省市專家的認定,其品種及經營管理模式被丹東市政府授予“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獎”一等獎,並在全市區廣泛推廣,這也極大地引導了板栗新品種的推廣進程。經過幾年的發展,古樓子鄉的板栗已由原來的單一低產品種發展為優質、豐產、高效的優良品種;由粗放式管理髮展為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由粗加工發展為精、深加工。使年銷售額及其產品效益大大提高。截止到2010年,全鄉板栗面積已發展到4.5萬畝,150萬株,年產板栗6000多噸,產值3000多萬元。成為全鄉富民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燕紅桃
1987年,大蒲石河村率先引進燕紅桃,栽培試驗成功。1990年,縣政府確定古樓子鄉大蒲石河村東山、西山為全縣果園開發重點工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臨一線,相關的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負責果園設計及有關生產方面的技術指導。此項工程被丹東市政府列為“沿江百里萬畝鮮果帶”工程之一。此工程項目僅在3年內便使果農得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在此工程帶動下,到2010年底,全鄉共發展燕紅桃9037畝,39萬株,年產鮮桃9800噸,產值2000萬元。
大棚蔬菜
古樓子鄉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宜各種蔬菜的生長。從80年代初期開始,古樓子地區就開始發展溫室大棚蔬菜,從建起全縣第一座日光溫室到現在,全鄉的蔬菜大棚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為了促進蔬菜產業的發展,使古樓子鄉儘快成為丹東市商品菜供應基地,古樓子鄉採取對鴨綠江流域實行帶狀開發的思路,使之建設成高效重點蔬菜產業區。2002年,大蒲石河村9組建立了全鄉標準最高的蔬菜大棚小區—61棟高標準冷暖棚。到2010年,全鄉形成裸地蔬菜1200畝,保護地蔬菜700畝、合理布局10個小區的生產規模。其中暖棚西紅柿在2004年被國家質檢部門認定為無公害食品,遠銷吉林、黑龍江等地,並出口俄羅斯。二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原來粗放的老式蔬菜大棚已逐步被高標準鋼筋骨架式溫室所代替;由露地種植到現在的多樣化,特需化生產;由靠天吃飯,粗放管理到不斷提高生產技術科技含量的精細管理,蔬菜生產已成為全鄉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僅此一項每年可安置勞動力2000人。平均每年蔬菜產量達500萬斤,產值400萬元,提高了農民的收益,增加了社會效益。
多年來,古樓子鄉建立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體系,引導農民自由結合產銷合作組織。目前全鄉有蔬菜經紀人30多人,常年從事蔬菜銷售,並成立了一個邊城果菜發展中心、一個蔬菜產業專業合作社,使全鄉的蔬菜生產進一步規範化、市場化。邊城果菜發展中心於2004年在國家工商局為古樓子鄉蔬菜註冊了“邊城”商標,維護了地區利益,提高了產品知名度。
正在崛起的新興產業
金翠香梨
1999年,古樓子鄉大蒲石河村王海悅和杜學寶從大連莊河引進金脆香梨,在當地通過嫁接試驗,培育出的梨香、翠、甜,口感特別好,每年在10月初成熟。後期經杜學寶和大古嶺村農民高成江大面積推廣,並帶動周邊的果農共同發展,通過簽定契約的方式把樹苗或接穗提供給農戶,並且負責回收果實。經過幾年的發展,到2010年,全鄉已發展金脆香梨1000多畝,成為全鄉繼三大主導產業之後的又一富民產業。
藍莓
藍莓,堪稱“水果之王”,是近幾年世界發展最為迅速的集營養與保健於一身的第三代果樹品種,市場前景非常看好。丹東市東瀠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經過充分地市場調研和小面積試驗,認為該地區氣候和土壤適合藍莓的生長。因此,公司於2008年以來從大連引進了大量的藍莓苗,建起了古樓子鄉的又一特色產業基地 —— 藍莓產業基地。基地採用建冷暖棚和陸地栽植的方式,品種有藍金、藍豐、埃利奧特、北陸等十幾個品種。目前基地藍莓的面積已經發展到310畝,其中有160畝在2010年進入盛果期,果實成熟時每天的採摘量可達到5000斤。公司所生產的藍莓以鮮果、凍品、果醬、罐頭等形式銷往日本、歐洲及國內各大市場。2011年,公司在已建的6棟冷暖棚的基礎上,又正在續建40棟冷暖棚,以逐漸保證一年四季都有藍莓鮮果上市。
在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中,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得到了充份發揮,農戶發展藍莓這一特色產業的情緒普遍高漲,到2010年,全鄉已有10多戶農民發展藍莓產業,面積達到1000多畝。這個新型的藍莓特色產業將為農民增收致富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教育
1986年以來,古樓子鄉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學校教學環境得到改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古樓子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簡稱古樓子學校,是由原古樓子中學、古樓子中心國小和四所村小(蒲石河國小、砬子溝國小、大古嶺國小、南荒溝國小)於2003年8月合併而成。學校坐落於古樓子街東邊約150米處的高台上,占地面積2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樓和綜合樓各一座,教學樓主樓四層,副樓三層,總面積2280平方米,具有集教學、教研為一體的功能。綜合樓主樓四層,副樓三層,總面積2020平方米。
綜合樓是原古樓子中學教學樓,是由古樓子鄉黨委政府經過多方籌措資金於1997年4月開工興建,8月末竣工,投資120多萬元。標準高,質量好,樣式端莊大方。樓建好後又投資30多萬元建設了一批附屬設施及一些配套工程,包括:改建操場5890平方米,修六步台階80米,建鍋爐房並打12米深井一眼,砌操場西側圍牆70多米,宿舍安裝暖氣等。在改建過程中,全校教師全力以赴,無私奉獻。拆除舊平房,冒雨與鄉幹部一起,利用求來的翻斗、鏟車,平整鋪墊操場,奮戰兩天。並從微薄的工資中每人捐資100元支援教學樓建設。教學樓竣工後,鄉政府舉行了大規模的落成慶典,各村民眾自發組成十幾個秧歌隊,齊聚中學操場,表達對教育盛事的歡樂心情,整個操場鑼鼓喧天,歡騰舞動,盛況空前。全校師生為感謝鄉黨委、政府為教育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在樓前東側立功德碑一座(後遷至操場西側牆邊)。
正面碑文: 創千秋偉業,育祖國棟樑。
背面碑文 :中共古樓子鄉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三屆人民政府重視教育辦實事,多方面籌集資金壹佰肆拾萬元,於公元一九九七年四月動工,同年八月末竣工,興建高標準教學樓貳仟零貳拾平方米。建樓期間兩級領導班子多次到施工現場檢查指導,為發展教育振興經濟做出重大的貢獻。為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特立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