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朝禹路

簡介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過塗山,緬懷神禹之功,建禹廟以鎮塗山,從此朝禹覽勝者絡繹不絕。久而久之,塗山南坡出現一條蜿蜒曲折,通往山頂的羊腸小道。這就是古“朝禹路”。

概述

風雨剝蝕,災害頻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古朝禹已坍塌毀壞。1995年,路過懷遠到渦陽老子殿進香的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青松觀道長侯寶坦,聽說香客遊人登塗山多有不便,慷慨捐資90萬元人民幣,開鑿山石,重新修築了朝禹路。該路由兩段組成。下段從206國道公路入口處到塗山半腰的歇馬亭(停車場),路寬6米,長2260米,為砂石盤山公路(塗山風景區成立後改為柏油公路);上段是石階路,起點歇馬亭,終至禹王宮,長918米,寬2.4米。由300米長的石坡道和600多米長、計1300多級石階梯組成。石階梯依山跨澗,劈開懸崖峭壁,直插雲霧繚繞的塗山頂峰。

據悉

1996年朝禹路建成後,年過八旬的侯寶道長帶領30多名弟子信徒從歇馬亭下車,拄著拐杖,一步一個台階,登上了海拔338.7米的塗山頂峰。在禹王大殿,侯道長讓弟子們換上嶄新的花道袍,按照我國道教禮儀,奏起了道家音樂,唱起了道家頌歌,在大禹像前跪拜叩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懷遠民眾做了一場祝福道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