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古建彩畫是在中國古代建築上繪製的裝飾畫。古代建築上的彩畫主要繪於梁和枋、柱頭、窗欞、門扇、雀替、斗拱、牆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欄桿等建築木構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為主。
追溯
彩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在六朝和隋唐是彩畫的發展高潮,宋朝,宋式彩畫在《營造法式》中有專門的記載。清朝,彩畫發展到了高峰。清代的梁枋彩畫主要分為和璽彩畫、鏇子彩畫、蘇式彩畫幾種。其中和璽彩畫僅限於皇宮、宗廟和大型寺觀建築群的主要殿堂,是規制最高的一種彩畫。鏇子彩畫級別略低,可廣泛見於宮廷、公卿府邸。
分類
古建彩繪是我國獨有,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為三類:鏇子彩畫、和璽彩畫及蘇式彩畫,其它的還有一些技法這裡就不過多研究了。鏇子彩繪
鏇子彩繪經考查來自鏇花變形圖案。鏇花,植物名、鏇花科、多年生蔓草,莖細長,纏絡他物之上,葉互生、戟形、有長柄,夏天開漏斗狀合瓣花,色淡紅,又名鼓子草。漢《神農本草圖經》上有“鼓子革,古建彩繪又稱"鏇子花”之說。可見鏇子花的名稱來歷頗早。鏇子彩畫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為簡單不成熟,如山西永樂宮三清殿的梁枋彩繪,但對下一代的明清建築鏇子彩畫起到了奠基作用。明代遷都北京以後,開始大興宮殿及寺廟建築。從此彩畫工藝在建築上的套用逐步擴大、圖案題材多變,為建築彩畫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鏇子彩繪在等級上次於和璽彩繪,在構圖上也有明顯區別,可以根據不同要求做得很華貴或很素雅。這種彩繪用途極廣,一般官衙、廟宇、牌樓和園林中都採用。明代建築彩畫的施用雖較廣泛、但在文字上記載不多,僅從保留的實物來看,大體可分為兩種圖案形式,一是金雲龍彩畫;二是鏇子彩畫,用金量較小,圖案較簡單,為一般廟寺祠堂建築彩畫,北京西山法海寺,東城智化寺,以及府學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築都屬於這個時期的鏇子彩畫。
清代在明代建築鏇子彩繪的基礎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革、發展。使建築彩繪更加豐富多彩,尤其鏇子彩繪頗為盛行,成了當時廟寺建築彩繪的主要形式。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進一步加強了規制。無論是圖案的線路、做法、設色,題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嚴格的等級標準,因此多年來畫作工匠稱鏇子彩畫為“規矩活”。
和璽彩畫
和璽彩繪是彩繪等級中的最高級,用於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個部位是用特別的線條分開,主要線條全部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和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襯托金色,看起來非常華貴。和璽彩繪有金龍和璽、龍鳳和璽及龍草和璽之分。
金龍和璽的整組圖案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要內容。枋心是二龍戲珠,找頭中青地畫升龍(龍頭向上),綠地畫降龍(頭向下)。盒子中畫坐龍。如果找頭較長,可畫雙龍。降龍之處,再襯以雲氣、火焰等圖案,具有強烈的神威氣氛。
龍鳳和璽的級別低於金龍和璽,枋心、找頭、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龍鳳二種圖案組成,一般是青地畫龍,綠地畫鳳。圖案中亦有雙龍或雙鳳。龍鳳和璽中有“龍鳳呈祥”、“雙鳳昭富”等名稱。
龍草和璽的級別又低於龍鳳和璽,主要由龍和大草構圖組成。綠地畫龍,紅地畫草
蘇式彩畫
蘇式彩繪多用於園林和住宅四合院。蘇式彩繪除了有生動活潑的圖案外,“包袱”內還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頤和園中的長廊,應是蘇式彩繪的樣板畫廊。金琢墨蘇畫是蘇式彩繪中最華麗的一種,用金量大,包袱內的畫面很精緻;金線蘇畫則是一種常用的蘇式彩繪,主要線條用貼金法。其他還有海漫蘇畫等。這些蘇畫內均無大型包袱,花型、圖案等也較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