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組

古城組,以組為單位的底層結構,馬國乾等1984年命名。下部為冰磧礫岩,上部為砂礫岩、含礫砂質粘土岩及粉砂質粘土岩(具微細水平層理,偶見墜石),主要分布於鄂、川、湘地區。

命名

馬國乾、李華芹、張自超,1984年命名;趙自強、張樹森、丁啟秀等,1985年介紹。 命名剖面位於湖北省長陽縣高家堰南東5.5km處之古城。

沿革

1980年馬國乾、李華芹、薛嘯峰將該組稱為“下冰磧層”。1984年馬國乾、李華芹、張自超將其命名古城組,未作詳細描述。1985年趙自強等對該組作了詳細描述。

特徵

層型

正層型 湖北省長陽縣古城嶺—張家窩子古城組剖面。

構成

該組位於蓮沱組之上,大塘坡組之下。為灰綠色冰磧砂礫岩或含礫冰磧泥岩;礫石排列雜亂無章,大小懸殊,成分複雜,有砂岩、粉砂岩、花崗岩、岩脈、泥灰岩或其他碳酸鹽岩等;礫石磨圓度差,常具擦痕,厚度一般為數米至十米左右,與下伏蓮沱組為假整合關係。厚3-17米。

產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laminaritum, Stictosphaeridium implexum, Quadratimorpha jugata, Anguloplanina rhombica, Laminarites antiquissimus, Favosos phaeridium sp.等。

分布

古城組為冰川堆積物,分布於湘、鄂、川、黔等地。其異名有鄂西神農架地區的坪阡組、黔東北的鐵絲坳組、湘西的東山峰組。

備考

編撰者:邢裕盛

作者1:馬國乾

年份1:1984

作者2:趙自強

年份2:1985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