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精裝: 29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16開
ISBN: 7501018162
條形碼: 9787501018161
尺寸: 26.7 x 19.4 x 2.4 cm
重量: 898 g
內容簡介
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祖武在開幕式上宣讀了李鐵映為大會發來的賀信(見附錄一);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黃浩濤相繼在開幕式上致辭(分別見附錄二、三、四);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東生、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謙、日本學者秋山進午等在開幕式上就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研究談了自己的看法。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巍匯報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以來的工作情況、今後的工作構想,以及此次大會的議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作大會總結髮言,並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見附錄五)。會議收到論文或論文提要有79篇(見附錄六),分三組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熱烈討論。第一個階段兩個半天的討論主要是圍繞代表們提交的論文而進行的。第二個階段兩個半天的自由討論則主要是圍繞關於文明、國家等概念的若干理論問題;中原、海岱、江漢、長江下游和遼西等地區的文明化進程;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模式、道路、動力及其特點;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和如何結合古代文獻進行文明研究,以及對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顧和展望等五個議題進行。通過討論和交流,代表們對有關問題深化了認識。而代表們最關心、討論得最集中和最深入的議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即:文明起源的理論與相關概念,文明的發展道路、文明的標準,從考古遺存中分析判斷文明化的程度。討論會上大家對今後如何進一步開展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如加強考古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今後文明研究的重點和方向應放在對大遺址、大墓地有計畫、有規模、聯合各方面的力量進行的發掘,並從中尋找線索;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加強現代科學技術的套用,使其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學性等。此次會議從考古學、歷史文獻、世界古代史、農業、家畜、地理環境、古代冶金技術、現代物理與化學等多個角度對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早期發展中的若干重大學術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古代文明研究》(第一輯)主要收錄了提交這次會議的部分論文。
目錄
試談文明與國家概念的異同
中華古代文明與巫
談中華文明的早期演進
試論中國早期國家的若干特點
從考古資料看仰韶文化對中國古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豫陝晉相鄰地區與中國古代文明起源
再論陶寺彩繪龍源自良渚文化——兼論中原地區“王室文化”的形成
從大汶口文化看古代文明的發展過程
東夷社會機制變革的考古學探索——以邳縣大墩子遺址M44為契機
從牛河梁遺址看紅山文化的社會變革
夏商王朝更替與考古學文化變革關係分析——以二里頭和偃師商城遺址為例
對中國文字起源的幾點看法
關於冶金起源研究的思考
關於中國冶金起源及早期銅器研究的幾個問題
我國史前至商代前期築城技術之發展
重提“文明”與“國家”的概念問題
中國文明起源考古學研究理論與方法的若干問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美學術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論及其雇示
塞維斯的酋邦學說及其相關文化演進理論
論走向多元化時代的中國考古學
附錄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名譽顧問李鐵映發給“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賀信
附錄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在“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附錄三 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在“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附錄四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黃浩濤在“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附錄五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在“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總結講話
附錄六 提交“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或論文提要目錄
後記
英文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