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記物語

古事記物語

《古事記》記錄了日本的民間神話,是日本神話最好的入門教材,也是了解日本民俗文化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被稱作是日本的《山海經》。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鈴木三重吉在原著的基礎上,將其改編成更適合現代人閱讀的《古事記物語》,便於讀者理解,適合青少年和日本神話入門者閱讀,或者作為參考。

譯者序

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將日本古代神話、傳說、歌謠、歷史故事等整理成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分為上、中、下三卷。全書情節描寫生動,人物性格飽滿,是了解日本古代的社會歷史不可錯過的佳作。

同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印度教的《薄伽梵歌》一樣,《古事記》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故事來敘述上古時期的歷史,對日本人而言是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然而,《古事記》對於日本人的宗教影響並沒有《舊約聖經》與《薄伽梵歌》般透徹,大概是因為其中的敘事重於教義和感化。

《古事記》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與先秦文學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大致相當,甚至有不少學者將《古事記》與《山海經》作比較。作為華夏文明上古奇書的《山海經》,描述了崑崙山附近形態各異的神怪。成書於戰國早期的《大荒經》曾有過這么一段記載:“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而《古事記》上卷則記載:“故於是,天照大御神見畏,開天石屋戶而,刺許母理坐也。爾高天原皆暗,葦原中國悉闇,因此而常夜往。”無論是中國道教的西王母,還是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都選擇躲在洞穴之中,大概與先民們的居住方式的演變不可分離。相比之下,《古事記》對於天照大神躲入洞穴之中的原因(天照大神之弟須佐之男惹怒了眾神)作了解釋,更具敘事性;而《山海經》則偏於陳述奇幻怪異本身,更注重於神怪原型與能力的描寫。兩者之間依然可以發現相似之處。《海外北經》記載了大禹滅水神共工之臣相柳的故事,“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而在《古事記》中,關於須佐之男斬殺八俁大蛇的故事則是:“彼目如赤加賀智而,身一有八頭八尾,亦其身生蘿及檜榲,其長度谿八谷峽八尾而,見其腹者,悉常血爛也。……故,隨告而如此設備待之時,其八俁遠呂智,信如言來,乃毎船垂入己頭飲其酒,於是飲醉留伏寢。爾速須佐之男命,拔其所御佩之十拳劍,切散其蛇者,肥河變血而流。”由此可見,上古先民對於蛇的恐懼和對於英雄的歌頌,在中日兩國之間是相通的。

《古事記》雖然情節豐富,偏於敘述,卻沒有像作為官方的日本歷史讀物——《日本書紀》一樣被大多數人閱讀。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漢語文言文版的《古事記》對於日本人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其內容不乏列舉一些拗口的神明稱謂與複雜的辭彙,軍國主義時期又有右翼勢力曲解了其中的天皇崇拜思想,又經過後世一些文人的注釋和改寫,更是偏離了太安萬侶書撰寫《古事記》的初衷,導致一些對《古事記》感興趣的讀者,也因為種種原因而對原著敬而遠之。更有甚者,因為《古事記》中存在大量描寫男女之愛的章節,有人認為這些內容少兒不宜,索性將其全部刪除。刪去感情故事的《古事記》,已不是古人想要留給後人閱讀的《古事記》。

與《古事記》的其他版本相比,作者鈴木三重吉寫於1920年的《古事記物語》,則在故事敘述和感情描寫方面更勝一籌。雖然鈴木主要為小孩子們寫童話故事,但是其所著的《古事記物語》因其淺顯易懂的文字、優美的語言、身臨其境的描寫,重新為人們解讀了《古事記》這一古老的神話傳說故事集,使得人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的百忙之餘,也能夠體會到紮根於日本人內心深處的神秘性。

精彩段落

此時,伊奘冉神見仍然抓不到伊奘諾神,心裡焦急,便親自來追。伊奘諾神見狀,急忙搬起一塊巨石,放在上坡處,擋住了追兵。

伊奘冉神被巨石所阻,再無法前進半步,恨恨地看著那塊巨石,說道:

“夫君,你給我記好了,為了報復你今日的所作所為,我每天都要殺死一千個日本人。”

伊奘諾神應聲道:

“吾妻,那么每天我將讓一千五百個孩子誕生在日本的國土上,你一定要做出這么殘忍的事情的話,隨你的便吧。”說罷,便回到了人間。 (《女神之死》)

古事記物語 古事記物語

目錄

女神之死

天之岩洞

八俁大蛇

滿是蜈蚣的房間與滿是蛇的房間

雉雞使者

笠沙的宮殿

漲潮珠與退潮珠

八咫烏

紅盾牌、黑盾牌

啞巴皇子

白鳥

征伐朝鮮

紅玉

宇治的渡口

難波的宮殿

大鈴小鈴

鹿群、野豬群

蜻蜓之歌

牛倌、馬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