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口腔頰部是血管瘤好發部位,可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前 3 種類型臨床上常見 ,而蔓狀血管瘤,臨床上少見。
(一)毛細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大量毛細血管在黏膜層增生而形成,表現為頰部黏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圓形斑塊,與口腔黏膜表面持平或稍高出黏膜,壓之退色,邊界清楚。常因咀嚼食物時擦傷黏膜引起出血。
深層組織亦可發生毛細血管瘤,如咬肌、腮腺。其邊界不清楚,表麵皮膚顏色正常,觸診堅硬,不可壓縮,穿刺可以抽出少量血液。咬肌毛細血管瘤,在上下頜用力咬緊時腫物隆起,放鬆後消失。
(二)海綿狀血管瘤:是口腔常見的腫瘤,由多數毛細血管及血竇所組成。血竇大小、形態不一,竇內靜脈彼此相通,如海綿結構,內襯有內皮細胞,有時竇內有血栓,經鈣鹽沉積形成靜脈結石。發生於口腔黏膜下及皮下,可侵犯鄰近周圍組織侵入肌肉,皮下組織腫瘤向口腔和面部突出,腫瘤增大使面部發生畸形影響進食,有時咀嚼時咬破血管瘤處黏膜引起出血。海綿狀血管瘤多為單發,也可多發,如病變深時口腔黏膜顏色正常,如病變在黏膜下淺層時黏膜呈紫藍色,捫之柔欽有壓縮性,壓迫時可縮小,當壓力解除後,種塊迅速恢復正常。腫瘤周圍界限不清,多數無包膜。
(三)混合型血管瘤具有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病理和臨床特點,表現頰部黏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卵圓形斑塊高出黏膜表面,呈小丘狀或結節狀隆起,質軟壓之縮小,腫塊界限不清,由於頰部腫瘤影響咀嚼,常被自己咬破淺層毛細血管瘤,引起出血。
危害
因為口腔血管瘤長在口腔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飲食和心理,所以應該儘早進行治療,終結這不必要的痛楚。另外,像某些血管瘤可能會突然破裂,造成致死性大出血,這類血管瘤也應及時就醫,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和時機,在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可大大降低治療的風險。
術後處理
雷射治療血管瘤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有效方法,為取得完好的結果,大血管瘤術後必須套用藥物治療,尤其是口腔內巨型血管瘤。因此術後施以抗菌消炎藥及能量合劑,手術中嚴格無菌術者加大維生素C用量(5~8g)及多簇維生素的治療1~2周,可不需用抗生素。術後不用激素治療,凝血劑的套用應根據治療考慮,一般雷射治療中多以密閉式切割,而且雷射有直接封閉血管的特殊功效,因而出血極少,可不必套用促凝劑。手術後口腔內創面加強保護1~2周,忌食粗硬食物損傷術面,同時避免高溫、刺激強的食物,尤以巨舌症似血管瘤術後更應注意。口腔衛生,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巨大血管瘤的雷射術後,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便,可用硼砂漱口液或雅仕潔口劑每天含漱數次,或用棉簽清潔口腔。治療後,腫瘤灶可出現反應,不能正常進普食(咀嚼受限),應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