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皇帝印璽稱傳國璽,因皇帝自稱受命於天,所以也叫受命璽或受命寶。
出處:《隋書·高祖紀上》:“甲子,改傳國璽曰受命璽。”《新唐書·車服志》:“受命璽以封禪禮神。”
受命璽,讀音 shòu mìng xǐ,漢語詞語,指皇帝印璽稱傳國璽,因皇帝自稱受命於天,所以也叫受命璽或受命寶。
解釋:皇帝印璽稱傳國璽,因皇帝自稱受命於天,所以也叫受命璽或受命寶。
出處:《隋書·高祖紀上》:“甲子,改傳國璽曰受命璽。”《新唐書·車服志》:“受命璽以封禪禮神。”
張維璽(1889-1944)國民黨陸軍中將、。山東館陶人。畢業於東三省武備學堂學兵營。1911年隨馮玉祥參加灤州起義。歷任團長、旅長、西北陸軍第十三師師...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受命寶:即受命璽。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以求其受命於天,傳國之正統。
詞語 拼音 注音 引證解釋大清受命之寶,乾隆欽定二十五寶璽之一,昭示大清的大統乃為天授。
清二十五寶璽 二十五寶排序第一 制度規定 相關知識張維璽(1889—1944),字楚玉,河北省館陶縣人。西北軍將領,馮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中原大戰後,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隱居。36年被國民政府...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御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
御璽的由來 御璽的製作璽書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書。古代長途遞送的文書易於破損,所以書於竹簡木牘,兩片合一,縛以繩,在繩結上用泥封固,鈐以璽,故稱璽書。秦以後專指皇帝的詔書。
出處 典故 相關詞語 解釋御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
御璽的由來 御璽的製作秦、漢皇帝的印璽。七璽由‘傳國璽’和‘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六璽和組成。《後漢書·光武紀》建武...
七璽介紹 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