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41年,日本帝國主義為將其在中國的占領區變成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兵站基地”,在繼續對國民黨當局實行誘降、迫降的同時,集中主力對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反覆“掃蕩”,施行燒光、殺光、搶
光的“三光”政策。10月下旬,日軍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指揮第17、第21、第 32師團和獨立混成第5、第6、第7、第10旅團等各部主力,配屬的第 1軍第36師團及獨立混成第3、第4、第9旅團各一部和偽軍共5萬餘人,以多路多梯隊分進合擊,形成對沂蒙山區的“鐵壁合圍”,企圖一舉消滅在這一地區的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第 115師、山東縱隊等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摧毀沂蒙山區根據地。為粉碎日偽軍“掃蕩”,山東分局和第 115師決定以一部兵力留沂蒙山區堅持作戰,主力分散轉移,在外線打擊敵人。
11月2日,日偽軍以小部兵力出擾費縣西北地區。4日拂曉,日偽軍偷襲駐馬牧池的山東縱隊機關,縱隊機關經奮戰突圍至南牆峪,復遭日偽軍合擊,激戰整日,突出合圍,轉移至泰山區。5日,由臨沂、費縣、平邑、蒙陰、沂水、莒縣出動的日偽軍 2萬餘人分11路,在飛機、坦克配合下,將第 115師師部、山東分局機關包圍在留田一帶狹小地區;並在河陽、葛溝一線部署預伏兵力,防止八路軍向東南方向突圍。當時第115師等機關僅有1個營的警衛分隊,在日偽軍重重包圍、形勢非常危急的情況下,師政治委員羅榮桓指揮若定,親自組織偵察,正確分析判斷敵情,果斷決定向西南突圍。入夜,第 115師
、山東分局機關共5000餘人,從日偽軍包圍間隙中越過兩道封鎖線,至 6日,轉移到留田西南的護山莊(今埠山莊)。山東縱隊第 1旅旅部及第1、第2團亦擺脫日偽軍多次合擊,安全轉移至外線。 沂蒙山區反“鐵壁合圍”
日偽軍多次合擊未達目的,遂改變計畫,自11月12日開始,在根據地內實行分區“清剿”,到處設據點,修公路,挖封鎖溝,挨村逐戶搜查八路軍,殺害民眾達3000餘人,抓青壯年近萬人,許多村莊被洗劫一空,毀之一炬,根據地遭到嚴重摧殘。11月30日拂曉,山東分局、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第 115師司政機關一部在大青山(大谷台南)遭敵合圍。在突圍中,國際友人、德國記者漢思·希伯殉難。為保衛根據地,打擊日偽軍的“清剿”,第 115師教導第2旅、山東縱隊第2旅大部在濱海區積極打擊日偽軍;山東縱隊第2旅、抗日軍政大學第1分校、蒙山支隊等各一部轉入內線,堅持鬥爭。為進一步加強內線游擊戰爭的領導和武裝力量,山東分局與第115師師部率主力一部亦由外線轉回沂蒙山區,連續在垛莊、舊寨、三角山、綠雲山、李村等地伏擊、襲擊日偽軍,予敵以大量殺傷。與此同時,游擊隊和民兵,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支持下,破襲日偽軍據點、公路,打擊小股“清剿”之敵。人民民眾捨生忘死地掩護八路軍傷病員,保護軍用物資和糧食,有力地配合了部隊的反“清剿”鬥爭。日偽軍在八路軍和人民民眾積極打擊下,於12月 8日開始撤出沂蒙山區。八路軍一面截擊撤退的日偽軍,一面襲擾留在根據地內的日偽軍,破交通,拔據點,給其以沉重打擊。28日,“掃蕩”的日偽軍全部撤出。八路軍經過近兩個月的艱苦奮戰,共殲日偽軍2200餘人,粉碎了日偽軍的“鐵壁合圍”,保存了有生力量,堅持了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