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空間

反空間

由反物質構成的空間叫反空間。這是由正反對稱的宇宙概念得出來的一個概念,至今還未獲得實驗或者檢測手段的證實。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斷,宇宙中存在著正宇宙和反宇宙。正宇宙里充斥著正物質,反宇宙里充斥著反物質。相應的,正宇宙里的空間就叫正空間,反宇宙里的空間則叫反空間。

反宇宙的來源

反空間來源於正反對稱宇宙的概念。

正反對稱宇宙的概念及其模型,是由中國科學家推導出來的。

1985年,徐智敏頭條發表在《科學之友》雜誌第四期上的《來自反宇宙的信息》一文,首次提出了正反宇宙的概念,其內容是:宇宙有一種平衡的關係,它存在著正反兩方面對應的物質宇系,在正物質宇系裡時間不斷遞增,任何事物都處於一種難以遏制的衰老狀態中;而在反物質宇系裡,時間卻是與之對應的倒流,所有事物都呈現出一種由衰到幼的現象。在正物質宇系裡的時間盡頭,也就是反物質宇系的回流起端;在反物質宇系裡的回流盡頭,卻又是正物質宇系的出流起點。它們是互相銜接,循環往復的,符合事物有出也有進的自然規律。由此他推導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的真實概念:時間是一種力,它是具有靜止質量和方向的運動微粒對物體發生的作用,力的大小跟微粒運動的速度成正比。它的公式是: t= mt v。此式中, t表示“時間(力)”, mt表示促衰變粒子, v代表微粒的運動速度。

1994年,植繼成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第九期再次提出類似的概念。

1999年,葛旭初在《淮北煤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0卷第3期發表正反對稱宇宙模型。

2001年,葛旭初在《長沙電力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6卷第03期再次發表正負能正反對稱宇宙模型。

反空間的概念

速度達到光速的物體從來沒有消失,只是進入了與我們現在這個空間不同的、相反的另外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定義為反空間。我們現在所處的空間則是正空間。雖然從記錄資料上無法認識反空間的具體情況,不過從目前所拍的圖片和光譜分析看,反空間是一個空空蕩蕩、並不存在星體的虛無空間。反空間的基本速度就是光速,任何進入該空間的的物體,只要有足夠的能量推進,理論上均可以達到超過光速的速度。

反空間的實質

我們所在的三維空間被稱為正宇宙(正空間),與我們相對立的就是所謂的反宇宙(反空間),在我們的空間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速度的上限,而反空間中光速則是下限。

反空間的時間可能是靜止或倒流的,可能是四維空間。

正空間是無限大,而反空間則是無限小的。

正反空間的力應該是平衡的,這個平衡被打破之後,我們所在的空間將塌陷為無限小的反空間,而反空間將膨脹為新的正空間,二者不斷交替,可能就是宇宙大爆炸的由來。

黑洞可能是正反空間的交接點。

反空間的奇妙表現

根據徐智敏的正反對稱宇宙的概念和時間公式,我們可以看到,促衰變粒子是一種受時間記錄的、對萬物發生不可逆衰變作用的粒子,雖然狹義時間本身並不具有粒子性,但既然是受時間記錄、與時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在這裡也同樣可以姑且稱之為時間粒子。

由於時間公式的運算結果會出現負值,即出現時間倒流(準確地說是反向作用)的情況,便證明宇宙是正反對稱的,時間在正宇宙里“順流”(正向作用),在反宇宙里“倒流”(反向作用)。

因此,生活在反物質宇系的生物的出生是和我們所在的正物質宇系裡一樣的:生活在正物質宇系的生物在正物質宇系(正空間)里時的生命過程是由小到大到衰老。

而一旦進入反物質宇系時則剛好相反——由年老到大到小,最後也死亡;同樣,原本生活在反物質宇系的生物在反物質宇系(反空間)里時的生命過程是由小到大到衰老,而一旦進入正物質宇系時則剛好相反——由年老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後也是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