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與困境

陳志紅關注的不是“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而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 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批評者,缺乏對正在發生的反女性主義文化現象的及時有效的批評,還在自己的文化作坊里長嘆短吁。 陳志紅認為,對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批評下一個定論,還為時過早,並且還樂觀地展望了這種批評的前景。

內容介紹

《反抗與困境: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研究了近20年來女性主義批評如何傳入中國大陸,如何與整個大陸的批評思潮融合及其有效性的問題。陳志紅關注的不是“中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而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陳志紅清醒地注意到這個命題的開放性和動態感。她認為這個命題既可以討論它如何“在”中國,也可以討論它為什麼“不在”中國。陳志紅在確立理論框架和資料梳理工作上,做了很多艱苦的工作,基本上向我們展示了20年來中國女性主義批評的概貌。儘管陳志紅的研究更多是正面的,即使批評,也是很有分寸的;但是,陳志紅的這一研究本身,引起了我的注意。
從陳志紅論文所引述的材料可以發現,當代中國真正具有女性意識和理論價值的女性主義批評家寥寥無幾,比如戴錦華、劉惠英、李小江、陳順馨、劉思謙、崔衛平(半個,另一半乾別的去了)、徐坤(半個,另一半寫小說去了)等。這與女性主義批評作為20世紀以來一個重要批評流派的狀況太不相符了。相反,當代中國女性創作現象卻越來越熱鬧,越來越複雜,並且與市場和欲望消費糾纏得十分密切;比如美女作家(一種由“身體姿本家”向“文化資本家”的過渡形態)現象、身體寫作(通過欲望符號的消費性與市場勾結)現象等。這些現象看似陰性十足,實際上是陽性的折射物,是向以市場意識形態為核心的男權中心主義拋媚眼。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批評者,缺乏對正在發生的反女性主義文化現象的及時有效的批評,還在自己的文化作坊里長嘆短吁。
一種批評理論的有效性,要不就是建立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要不就是建立在批評實踐的基礎上。否則,它只能是圈子裡的玩物。陳志紅認為,對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批評下一個定論,還為時過早,並且還樂觀地展望了這種批評的前景。但我認為,如果它不從這種作坊里走出來,不介入社會實踐(婦女權益問題)和批評實踐(對當代女性表達及時而有效的分析),再過20年,它依然只能是作坊的產物,“士多”的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