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恢復時間

反向恢復時間是由電荷存儲效應引起的, 就是存儲電荷耗盡所需要的時間。

現代脈衝電路中大量使用電晶體或二極體作為開關, 或者使用主要是由它們構成的邏輯積體電路。而作為開關套用的二極體主要是利用了它的通(電阻很小)、斷(電阻很大) 特性, 即二極體對正向及反向電流表現出的開關作用。二極體和一般開關的不同在於,“開”與“關”由所加電壓的極性決定, 而且“開”態有微小的壓降V f,“關”態有微小的電流I 0。當電壓由正向變為反向時, 電流並不立刻成為(- I 0) , 而是在一段時間ts 內, 反向電流始終很大, 二極體並不關斷。經過ts後, 反向電流才逐漸變小, 再經過tf 時間, 二極體的電流才成為(- I 0) , 如圖1 示。ts 稱為儲存時間, tf 稱為下降時間。tr= ts+ tf 稱為反向恢復時間, 以上過程稱為反向恢復過程。
這實際上是由電荷存儲效應引起的, 反向恢復時間就是存儲電荷耗盡所需要的時間。該過程使二極體不能在快速連續脈衝下當做開關使用。如果反向脈衝的持續時間比tr 短, 則二極體在正、反向都可導通, 起不到開關作用。因此了解二極體反向恢復時間對正確選取管子和合理設計電路至關重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